APP下载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浏阳河》民族化探索手法分析

2018-10-19于慧

西部论丛 2018年11期
关键词:浏阳河民族化小节

钢琴改编曲是钢琴艺术上重要的音乐创作手法之一。王建中钢琴改编曲《浏阳河》既兼顾到原主题旋律的民族五声特点外,还谨慎地将西方作曲技法有机地与中国元素,特别是湖南地方音乐素材、唱腔相融合,并充分运用钢琴这件“乐器之王”所具备的全部特性,是早期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典范。

一、民族和声运用的民族化探索

结合中国民族调式的特点,我国钢琴改编曲中和声风格是根据本身的调式调性,再巧妙的将西方传统和声的手法加以借鉴融合,从而达到和声民族化的效果。王建中钢琴改编曲《浏阳河》在和声手法的运用上大量而频繁的运用了:平行的空四五度音程、五声调式纵和化和弦、副属和弦、非三度叠置和弦等等。这些和声配置手法的目的都在于将西洋和声的功能性削弱,从而使和声音响能够很好的适应我国五声民族旋律调式特点及民族审美习惯。

钢琴改编曲《浏阳河》采用了A宫系统的E宫调式曲。曲中和声的使用非常大胆而富有新意,在其结构内部巧妙的运用重属和弦与偏音。在和声民族化探索中,王建中做了许多努力。首先,作曲家并没有消极地规避西洋和声的功能倾向,而是合理的运用非三度叠置和附加音手法来很好的处理;其次,他大胆的利用离调手段,使调性处在一种游离的状态,如此一来,民族调性的特点在此段中被完美的展示出来;再次,四、五、八度和声音程被作曲家恰到运用的十分巧妙,在不改变和声功能的前提下,使得整曲中西洋传统和声的厚重感与民族乐器中的和音特色和谐而完美的融合。

二、复调技法运用的民族化探索

复调的运用是让钢琴改编曲突破单一民歌旋律、使内容丰富多彩的重要手法之一。在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复调运用中大多数作曲家都会使用综合性支聲形态的复调技法,其中旋律性和声声部大多是以装饰音的方式呈现。

王建中的《浏阳河》也广泛地采用了复调的形式,在第33—52小节,高声部采用了六连音的琶音式伴奏,竖琴刮奏的效果被模仿的惟妙惟肖,这段具有多器乐交响性和三声部复调特性的标志性段落,也是整曲最核心的段落。

三、旋律技法运用的民族化探索

旋律是广博精深的传统音乐中主要的表现手段,可以称得上是音乐作品中的灵魂。曲中大量用到了节奏加花、加密,辅助音和经过音,隐伏声部写法和同音反复等手法,而且在变奏和再现部分尤其突出。正是由于他们运用了这些手法,使旋律的美感和多样性大大增加,这样的演绎并与其呈示部分形成强烈的对比,就使中国传统民族乐器演绎民歌时的即兴性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引子(1—4小节),旋律发挥了钢琴的特点,右手采用了八度手法,在八度中间用四、五度分割充当伴奏,分割音有时不能融进和弦,给听者带来了清逸飘渺的空旷感。而左手匀速流动的六连音好似浏阳河水面上微波荡漾的情景,给人带来悠远朦胧的景色之美。

四、“润腔”手法的民族化探索

“润腔”是我国民族声乐作品中的重要特色,同时在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中,也通过装饰音、五声音阶式走句,模仿民族乐器的音色效果,演奏者需要在内心模拟它们的音色形成具有民族韵味的内心听觉,在钢琴上把作品旋律的润饰与五声音阶的旋律跑动融汇到钢琴音色中,在钢琴上体现中国音乐的民族韵味。

《浏阳河》模仿着湖南方言的腔调,巧妙利用音色润腔、节奏润腔等手法,在钢琴演奏中成功再现了歌曲的韵味与风格。他们伟大的创作,也在中国钢琴作品创作的早期逐渐形成钢琴作品中的“润腔手法”。方言性的特点也影响着倚音的旋法特点,受湖南语言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发音特点以及湖南方言地方腔调韵味的影响,使得《浏阳河》在演唱中必然地运用润腔来修饰其简洁的单声旋律。在改编成钢琴作品时,王建中都是利用倚音来强调这种润腔性色彩。

王建中《浏阳河》中出现的几个倚音几乎都为二度的短倚音;第12小节,呈示了主题,大量运用装饰音,促就了旖旎多姿的音色效果,再在弹奏时用指尖勾住琴键细腻用力,演奏出立体的拨奏效果,同样也是恰到好处的模拟民族乐器的音色。再如第82小节,采用五声音阶式回旋式的旋律走向,演奏出的效果是类似拨动的琴弦,指尖轻轻抚懂琴键用来模拟旖旎荡漾的浏阳河畔风景的秀丽。

五、装饰音及特殊奏法的民族化探索

王建中在改编曲《浏阳河》中也充分地运用了装饰音技法。他运用了七次上波音技法,用来表现波光粼粼水波荡漾的浪花形象;运用了三次短倚音的下行二度进行,例如在作品的第37小节和第45小节,运用了两次双音倚音,用来模仿古琴荡气回肠的感觉。同时,琶音奏法在此作品中运用的尤其多,共计28次。这种巧妙的构思与手法将整首作品装点地格外出彩,湖南人民热爱祖国歌颂毛主席的爱国情怀也展现地淋漓尽致。

《浏阳河》是首典型的中国化交响诗,恢宏大气而不乏细腻。作曲家王建中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加上了自己独到的构思和创意,把中国音乐特色与国外钢琴特性相结合,并且保持着民族化创作的个性与独创性。正是由于中国改编曲这一体裁的出现,使得中国钢琴作品呈现“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蓬勃生机的场景。也正是由于在丰富的文化沉淀与浓郁的乡土气息的滋养下,我国的音乐创作者才更深刻的创作出内容丰富、意味深远的好作品。

(2017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课题研究成果 17C0145)

参考文献:

[1] 《论王建中的钢琴改编曲》 魏廷格 著,《中国音乐学》,1999第2期

[2] 《中国钢琴作品‘浏阳河简析》[J].胡满春 著,音乐天地,2009.11

[3] 候颖君.论钢琴改编曲的音响、和声、材料和结构重组(4)[J].钢琴艺术,2007(07).

作者简介:于慧:女,汉族,1980年1月,湖南省长沙市人,民族: 就职于长沙学院 学历:硕士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钢琴教育。

猜你喜欢

浏阳河民族化小节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快把我哥带走
中国当代动画电影的民族化与国际化
服饰元素在油画创作中民族化意义的研究
从艺术要素看样板戏
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的音韵表达
浏阳河穷途末路 停产或为借壳上市
节节草的秘密
演奏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作品47号》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