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8-10-19王静
摘 要:我国的文化历史渊源流程,古诗词更是其中的精髓所在,是值得传承和发扬的艺术瑰宝。利用古诗词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提高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程度,并采取科学和有效的措施,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本文就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进行了深入探究,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教学策略
引言
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具有较为特殊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此时,学生的学习动力就是学习兴趣。但是由于古诗词的学习较为深奥,并且创作年代久远,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很多学生都抵触古诗词的学习,甚至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产生了厌恶的心理。为此,教师必须掌握科学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促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进一步提升。
1以背诵的方式品味古诗词的思想感情
与其他年龄层次的学生相比,初中生具备较强的记忆能力。为此,教师就可以采取背诵的方式,让学生将古诗词熟记在心,这不仅为语文写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更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底蕴,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提供了支持与保障。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进行背诵时,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体会到古诗词语言的抑扬顿挫和平仄对仗,进而更加全面的掌握古诗词的整体基调,体会到古诗词的独特魅力。例如,在学习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相关内容时,教师需要先带领学生通读本文,再详细介绍其中的侧重“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湖春行》中的春意,进而对《钱塘湖春行》中的语句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实现对《钱塘湖春行》意境的深刻感悟。教师还可以采取让学生对《钱塘湖春行》进行反复朗诵的方式,使学生在熟读中对《钱塘湖春行》产生记忆,提高了对《钱塘湖春行》的理解程度。为了避免学生对古诗词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加大学生的学习难度。在进行古诗词的背诵教学时,教师还要重视诵读方式的多样性。例如,在进行古诗词泛读时,教师可以采取教师泛读、录音泛读、学生领读等多种方式。并且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音乐和图片,引领学生更好的融入到古诗词所展示的意境中。教师还可以将古诗词涉及的小故事和小典故讲述给学生,这不仅增强了古诗词教学的趣味性,降低了古诗词的学习难度,更实现了古诗词知识的进一步拓展,提高了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效果。
2利用现象体会古诗词的意境
古诗词的语言较为精炼,以简单的几句话展示了无限的文化内涵,营造了整体的意境美。这虽然使古诗词的学习难度较大,但也为古诗词的品读提供了充足的现象空间,而这意象也是古诗词的魅力和关键所在。因此,在学习古诗词时,首先就要把握好古诗词的意象,从而更好的体会作者创造时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古诗词意象的掌握,还可以将自己的想象力融入到古诗词中,进而实现对古诗词语句空白的有效填补,这在加深了对古诗词理解的同时,也让古诗词的意象变得更加整体,让抽象的古诗词艺术具象化。
例如,在学习温庭筠词作《望江南》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要想引领学生掌握文章大意,明白作品主要讲述了一位在深闺中的女子,对远行的爱人所展现的思念之情。这其中一共有两组意象,第一组就是古诗词中的女子在清晨凭栏远眺,古诗词中的“梳洗”二字,可以让人感受到女子对爱人的期待和想将自己最美的样子展示给爱人的期待心理,而“独”字的运用则显示了女子的独处境地和无奈的心理,以及女子对爱人早归的殷切期盼;第二组意象是女子在看尽“千帆”之后,仍未看到爱人归来的失望心理。此时的“千帆”二字体现了女子的专情和执着,而“脉脉”二字则将女子的思念之情展示的淋漓尽致,表现了女子对爱人不尽的想念。文末的“肠断处”是“白蘋洲”,而更可以直观的感受到离别时的伤感氛围。这些关键性的词汇都留给的学生极大的现象空间,可以使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更好的体会到文章的整体意境,进而达到全面掌握本文内容的目的。
3以实际生活助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也不能脱离生活单独存在。为此,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时,必须重视生活元素的应用,并且在生活的引導下,还可以使学生站在生活的角度去体会古诗词,进而降低对古诗词学习的抵触心理,提高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热情。将生活因素应用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还可以突破传统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的束缚,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古诗词所展示的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确保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顺利开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结语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开展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为此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古诗词的内涵和意境,进而促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 徐辉德.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讨[J]. 成才之路,2012,(32):88.
[2] 张雪娇.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J]. 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3):43-43.
[3] 郑秀花.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刍议[J]. 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2,(3):155.
[4] 邹梅.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J]. 魅力中国,2017,(38):134
作者简介:王静(1968年7月—),女,汉族,湖南省华容县人,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三封中学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