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2018-10-19孔桂生

西部论丛 2018年11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班主任管理

摘 要:班主任是学校中的一种管理角色,对学校中的基层教育组织——班级发挥管理的职能;班主任这种管理角色也有自己的特殊性:班主任为教育进行管理,通过教育进行管理,又通过管理来进行教育。班主任还应当是一种领导者,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班主任 工作 学校教育 管理

班级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出现,标志着在人类社会群体生活中又产生了一种正式组织;人以群体的方式生活,人们的结群方式是不同的,如果人们明确地以某种目标作为一个群体的共同目标,根据这样一个目标建立了群体内部的关系和行为准则等等,那么这个群体就是一个正式的组织,可以说“组织就是被正式组织起来的群体”。班级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组织起来的,班级内部有确定的交往关系与行为准则,班级是一种正式组织,班级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和任务建立起来的,教育目标指向的是学生的学习。从班级管理研究的角度,把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在管理,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一、班级与班主任工作

班级是现代学校制度的产物。同一年龄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如群学生根据学校的安排固定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班”,又因为“班”处在一定的教育阶段上,这就是“级”。从教育者为实现一定教育目标所开展的活动看,班级是一定年龄阶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组成的学校教育基层组织,从学习者的学习活动看,班级是一种学习组织,从学习者的社会生活经验学习看,班级也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存在。

管理总是与组织联系在一起,有组织的存在就有管理的存在;有一种需要管理的组织,就有一种组织管理,要进行一种组织管理,就必须有一种组织管理者,学校班级的出现并不首先为“管理”面而出现的,而是为充分教育资源、普及教育服务的,因而人们对班级管理的认识,对班级管理者角色的认识,也是随着着班级管理实践的深入的,所以班的出现产生了班级管理者,他就是班主任。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引领学生的健康成长,要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这些要求表明班主任是被赋予特殊教育使命的管理角色。班级是这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建立起来的,所以班级组织是教育组织,班主任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进行管理,这种班级管理是为教育管理;在班主任的管理活动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身心健康,乃至人格发展,都是管理的指向,从这些可以表明班主任是为教育进行管理;教育是班级管理的目标所在,同时也是管理的手段,良好的班级是管理的结果。一个良好的班级的标志,是全班学生在教育中获得成长,良好的班级作为管理的多成果,又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班主任是通过教育进行管理的;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是面向全班的,在一个班级里,即便是对学生进行的个别教育,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也必须得到班级环境的支持,面向班级全体学生的教育,更要通过班级生活的积极建设才能获得成效,班主任的班级教育工作,是管理过程中的教育,也就是说班主任是通过管理进行教育

二、班级规划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层组织,建设好这一组织班级管理的首要任务。班级管理规划是班级管理过程的第一个环节,进行班级管理规划就是在确立班级愿景的前提下,制订出班级愿景实施方案,使得班级愿景进一步操作化。确定班级组织建设,班级日常管理,班级活动,班级教育与管理力量的协调, 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发生和形成的制约者和促进者。有人说,班级文化是师生相互作用下形成的,这说法看似有道理。但是,是在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下进行相互作用,却是由班主任老师决定而非师生共同决定的。同样的一群学生,交给一专制一民主的两个班主任老师,定会形成两种文化氛围明显差异的班级。两个不同群团的学生,交给一个老师去担任班主任,定会形成两个文化氛围十分相近的班级。原因在于,虽然班级文化实质上形成于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活动的实践之中,不断的班级活动对班级成员进行着反复的共通性人格刻划,才形成了这个班级学生共有的特性,这种共性所形的气场,就是狭义的班级文化。但是,问题在于,班级如何开展活动,甚至需不需要让学生参与活动,班主任具有生杀予夺的大权,所以班主任的“个人好恶或者教育理念”一定会投射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制约着班级活动的质与量。其质又制约了班级文化的高度,它决定了班级文化的优劣;其量又制约了班级文化的强度,它决定了班级文化的效力。所以,班主任的教育理念从一开始就决定了班级文化的基本走向!

班主任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有责任对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进行精神的引领,不对他们进行精神引领就是不作为!进行精神引领并不可怕,可怕的不是“引領”的问题而是“精神”本身是否有问题的问题。“精神”是向上、健康的当然引领得越多越有效越好。有问题就可怕了,这时,不引领或不会引领比瞎引领还好了!但是,我们要做的,不是因为可能出现这样的现象就不去“引领”了,而是要如前面所说的,要做到眼中有自己并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努力去修炼自己的精神,提高自己的素质。再者,我们希望的是班主任进行一种向上的精神引领而不是精神强迫,我们希望的是班主任在努力唤醒学生的认识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认识,尊重学生的独立精神,努力做到“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那么,这个班级的学生将形成既积极向上又独立探求的精神,这个班级也一定会产生一种强大的气场,它不但不会妨碍相反会促进成员个体的个性充分发展!而反过来,没有方向引领的班级文化尽显松散和平庸,这样的班级文化也会根据其共性气场的强弱妨碍甚至严重妨碍各个成员个体的正向发展。可见,善于进行精神引领又尊重异己的班主任才能成为缔造优秀班级文化。

参考文献:

[1] 《班级管理》 李学农主编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孔桂生,1980.08,男,汉,广东韶关,本科,中级,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单位:广州市天河金领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班主任管理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