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谚语互译的比较研究

2018-10-19陈衍言

西部论丛 2018年11期
关键词:谚语翻译

摘 要:谚语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语言的精华,学习和研究谚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在日语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单词、语法、句型,还要注意谚语的准确翻译。本论文主要通过调查对比的方法,通过举例分为直接把中国的谚语翻译成日语和中日两国的谚语各不相同,但其含义相同的两种分类,根据在中日互译过程中产生的不同分析其因素,由此得出谚语与民族特定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背景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关键词:翻译 谚语 汉日

一、谚语的特点

汉语谚语多数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而且汉语谚语大部分是通过口头的形式流传下来的,是在使用时通俗易懂的俗语或韵语,具有言简意赅,比喻生动,寓意深刻,单句讲究韵律,双句讲究对仗涉及范围广泛的特点。

日语谚语是指日本人民通过经验与智慧总结出的具有哲理性的俗语。日语谚语形式简单,使用精炼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具有言简意赅,形式简略、语句简单,形式上讲究对称、音律上富有节奏感,涉及范围广泛的特点。

二、中日谚语翻译比较

1.直接把中国的谚语翻译成日语。如:

百闻不如一见(百闻は一见に如かず)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は蓝より出でて蓝より青し)

光阴似箭(光阴矢の如し)

以上这些基本上是按其字面结构,对译为日语的。句中所用的指代是为两国人民所共同认知的事物及比喻,只是在语法结构上稍作改动,便可为日本人民所使用。也可以说,这部分汉语谚语是日语中所没有的,因此用直译便可。

2.中日两国的谚语各不相同,但其含义相同。如:

功到自然成(石の上にも三年)

画蛇添足(月夜に提灯)

丢了西瓜拣芝麻(火事の後の釘拾い)

上述谚语中有一部分是译文的内在含义与原文相同,但指代事物却因中日两国不同的民族特点而具有各自的特色。例如,在中国谚语中出现的典故,或是中国历史上的人物,就不能直译。应尽量不用解释性的翻译,而要寻找与汉语意义相同的日语所固有的表达方式。

三、影响中日谚语差异形成的因素

通过前文的研究可以发现汉日谚语存在一定的差异,中日两国受不同的地理、气候、文化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了这些差异。

1、在地理条件方面,中日两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种因素导致两国谚语在内容、含义、功能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中日两国地理位置上的不同造成了中日两国在山川、河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应用在汉日谚语中则就会导致汉日谚语也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如:汉语谚语中的“泰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日语谚语中的“井の中のかわず大海を知らず”(井底之蛙,不知大海 ),通过这两句谚语对比可以发现,中国的地理主要以山川河流为主,而日本的地理主要以海为主。

2、在气候方面,中日两国地理位置的不同,这种地理环境的差别则使中日两国的气候和季节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和不同。中国地域辽阔,中国国内气候的多样性导致了国内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有所不同,并且孕育出不同类型的植物。日本的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台风和霜较多,冬季大雪,并且日本的雨水量十分大,因此,日语谚语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与雨、雪相关的内容。所以,气候与季节上的不同导致了汉日谚语存在一定的差别。如:汉语谚语中的“十二个月气象谚语:正月寒二月湿,正好时候春三月,暖四月,燥五月,热六月,湿七月,不冷不热是八月,九月凉,十月冷,冬腊两月冻冰雪”,日语谚语中的“一年中雨季ではなく雪である”(一年12月不是雨季就是雪),“梅雨が過ぎたら雪が降る”(过了雨季就是雪)。

3、文化背景不同也是造成汉日谚语差异的原因。(1)民俗文化。中日两国在民族文化、民族特色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中国文化起源于华夏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包括饮食文化、茶文化、服饰文化等,种类繁多、特点鲜明。中国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认为龙是身份和力量的象征,骏马、鲤鱼在中国的民间文化中也有着美好的象征。如“骥子龙文”、“骏马驮银鞍”。 日本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使其在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日文化等方面也独具特色。樱花、和服、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刀。在日本有著名的 "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2)价值观念。中国人的身上所具有的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优秀精神也贯穿在了中国的谚语中。日本人勤劳、勇敢,但是由于日本的国土面积较小,自然灾害频发,导致日本人心中常有不稳定的感觉。(3)宗教信仰。中国是一个多神论与无神论并存的国家,目前多神论的中国人民的宗教信仰类型主要包括: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日本人民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神教、佛教、新教、罗马天主教和希腊正教,其中神教是日本传统的宗教信仰,也是信奉人数最多的宗教。因此日本谚语中出现的多是与神教、佛教有关的谚语。汉语谚语中关于植物的谚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体现了中国居民的宗教信仰。日语谚语中关于事物道理的谚语“神様がいれば全ては順調にいく”(天主在,万事顺)、“神は人々の平安を加護する”(神会保佑人人平安)、神はすべてを救うことができる(神能拯救一切)。

四、结语

谚语历史久远,汇集了古今人民的智慧,经过长期积累,不断丰富。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其语言中有各自的反映,谚语与民族特定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背景和道德观念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在学习中日谚语时应该弄清其文化内涵,了解其差异,才能真正理解谚语的准确含义,准确地做好翻译等工作。

参考文献:

[1] 小野寺优.《汉日谚语对比研究》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2] 王運丽.《中日谚语翻译探析》 太原理工大学 2001

[3] 赵冬玲.《从汉日谚语翻译看中日文化差异》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2008

作者简介:陈衍言,1994年8月28日出生,女,汉族,现就读于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2017级外国语言文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

猜你喜欢

谚语翻译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谚语趣画
谚语趣画
谚语趣画(一)
谚语趣画(二)
24节气
英语口语常见谚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