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兴安盟旅游业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

2018-10-19顾庆华

西部论丛 2018年11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旅游业融合

摘 要:旅游业关联度大、涉及面广、拉动力强,与110多个产业有关联,对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的贡献率超过80%以上,对农业、林业、商贸、金融、文化、体育、医疗、教育等行业的有较强的拉动作用。旅游与各产业的融协程度在加强,产业的融合资源进一步得到挖掘,“旅游+”成为产业的新增长点,在全域旅游模式的引领下,将供给侧改革深入持久的进行下去,带动消费的升级,拉动产业的创新。

关键词: 旅游业 特色产业 融合

一、兴安盟“旅游+”成为产业新亮点

兴安盟旅游业围绕架构“以阿尔山为增长极的大兴安岭旅游目的地,以乌兰浩特为中心集散的旅游休憩圈,以科尔沁草原金哈达观光带为主轴”的大兴安岭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形成空间全覆盖、产业大融合、受众全民化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推动旅游业向“全景、全业、全时、全民”迈进,建成以旅游全域化发展为直接目标和发展导向的目的地体系的规划产业布局,切实做好旅游与兴安特色产业融合,也是扎实开展好兴安盟全域旅游创建工作重点。

1、兴安盟深入挖掘和拓展“旅游+”的外延和内涵,建立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联动机制。

通过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探索性的发展旅游+农业、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醫疗(康养)、旅游+民族手工制造业等产业的融合。有实践有探索,富裕了百姓,实践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新优势,集聚新动能。以全域旅游被赋予的“四全”(全景、全时、全业、全民)、“三化”(产品全域化、服务全域化、环境全域化)的思想内涵为指导,不断适应新形势,升级和丰富旅游产品,开创兴安盟旅游与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2、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打造大兴安岭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

为做大做强全域旅游,兴安盟学习借鉴云南省等地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和先进经验,积极做好盟内、周边盟市乃至蒙古国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以求互动发展,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聘请国内外高端旅游规划设计团队,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通过特色品牌培育带动全域旅游发展,努力把阿尔山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更好地辐射带动其他旗县市旅游业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阿尔山市作为边境城市已经被列入国家沿边重点地区名录,阿尔山——松贝尔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已被列为自治区向北开放和自治区旅游局的重点工作。《中蒙阿尔山——松贝尔跨境旅游合作区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提请自治区口岸办与蒙方磋商。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建设得到加强。累计投资2.59亿元完成口岸联检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启动阿尔山口岸物流园区、口岸景区、中蒙风情园和蒙方境内部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乌兰浩特市作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基地,成吉思汗庙文化旅游创新区已启动高起点规划建设,计划投资50亿元,开发蒙元盛世文化主题公园、苍狼白鹿民俗文化公园、蒙古大营温泉度假酒店、十万亩稻田花海等高端文化旅游产品。

科右中旗翰嘎利——五角枫旅游景区已累计投资2亿多元,图什业图王府已累计投入资金1亿多元,投资9600万元的赛马场已成功举办各种赛事20多场。

二、初步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链。

1、蒙元文化、红色文化、林俗文化、农耕文化等品牌特色旅游资源凸显。

提出旅游+文化产业的大概念,具体做成地域特色文化符号,是一个保护、挖掘、传承、开发等系统工程,是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持续发力的过程。可以采取边保护挖掘,边建设开发的原则。特色精品演艺项目和游客喜闻乐见、参与性较强的文化旅游项目成为兴安盟旅游新亮点。文化传承绝不仅仅是一个文化演艺能承载的,传统的乡村慢生活和乡村景致成为旅游资源。

2、大力推进农家乐、牧家乐、林家乐等乡村旅游,大力发展环城市乡村旅游度假带。

改造提升了像义勒力特镇、白狼镇、三河村、五道河子村、满族屯嘎查、杜祥村、代钦塔拉嘎查这样一批村镇,加快建设一批旅游名村名镇,积极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工程。2016年兴安盟有内蒙古自治区命名的乡村旅游星级接待户46家,其中5星级接待户9家、4星级接待户5家、3星级接待户13家、二星级接待户19家。乡村旅游示范户,以点带线、带面成为环城乡旅游带。

3、体育旅游项目色彩纷呈,温泉冰雪、低空飞行、自驾露营、登山攀岩等市场潜力大的旅游产品受到游客们的喜爱。开发蒙医蒙药康养产品,发展集康体、健身、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康养旅游度假地。

三、制约兴安盟旅游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问题

1、旅游人才缺乏,探索“旅游+”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留得住用的上旅游人才。

旅游人才缺乏,表现在总体规模跟不上旅游业井喷式发展,高、中端及一线旅游人才都缺;也表现在适应时代要求高层次的开拓型、创新型人才不足。

兴安盟唯一一所大学的旅游专业16年本专科毕业生人数仅为50人,其中兴安盟户籍生占8%,92%为内蒙中、西部地区户籍,这部分毕业生毕业后大多回家乡或区位优势明显地方就业,兴安盟没有形成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机制和体制。

目前,我国的旅游业正处在黄金发展期与结构调整期交互的关键时期。全域旅游不仅是区域经济在新常态下的一种创新模式和形态,也是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模式。这一形态和模式将由景点到线路的传统观光旅游,变为由点到线到面到全区域的全域旅游。这对无论对旅游部门的管理方式尤其是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兴安盟作为全域旅游建设的创建城市,其中旅游行政管理人才、新业态旅游人才、旅游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

2、全盟全域旅游规划和盟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契合度不够。

要切实保证旅游规划的可实施性和落地性。规划要符合区域经济长期发展需要,产业特色和优势明显得以彰显,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以建设红色兴安、生态兴安、活力兴安、健康兴安、幸福兴安为目的行动纲要。

3、国家关于全域旅游相关政策的解读和运用不够及时有效。

关于特色小镇建设、关于自驾营地建设、关于民族特色村镇建设、乡村旅游等国家政策运用。尤其多年来,兴安盟经济发展一直受制于交通的不发达。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日前,交通运输部、国家旅游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中国铁路总公司、国家开发银行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 见》中写到支持建设满足旅游体验的“慢游”交通网络:“因地制宜建设旅游风景道,根据旅游业发展要求建设自行车道、步行道等“慢游”设施,打造具有通达、游憩、健身、教育等功能的主题线路,支持红色旅游景区、民族特色村寨、风情小镇的旅游公路建设。”

4、旅游行业缺乏现代服务业标准化服务流程和规范指南。

有旅游专家来兴安盟调研时提到“兴安盟有资源没资本,有温泉没温暖”。其中的没温暖,主要是指服务中的标准化流程和服务规范意识不够。

5、缺乏特色鲜明的兴安旅游商品,要通过研发团队和征集方式确定兴安旅游商品。

兴安盟旅游纪念品为核心的旅游商品特色不明显,仍以传统的土特产(蘑菇、山野菜、鹿产品、牛羊肉制品、万佳酱菜)、俄罗斯产品等为主,品种较为单一,且不方便携带。

四、加快旅游业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主要建议

1、以“阿尔山柴河旅游区”5A景区建设发展为核心,实现旅游+交通产业融合。

继续加大景区主体建设项目投入,完善景区内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建设现代化智慧景区,提升服务水平和景区管理能力。使核心有效发力,形成一系列景区独有的特色产品,如:开发老林场独具特色的林区人家的民风民俗民事活动;开发原始森林探险、火山地质科普和遗迹科考等项目,让活生生的森林、地质遗迹、温泉堰塞湖会说话,发展现代研学旅游,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展与环境共赢。

充分利用旅游+交通产业发展政策资源,结合国家关于“推进旅游交通产品创新。鼓励景区结合铁路遗存、自然景观等。设置旅游体验和短途观光线路。”让景区内外栈道、廊道满足游客慢体验。建议恢复森林小火车,充分让游客观光体验。

以打造景区内外交通畅通为出发点,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做好旅游与交通的融合,围绕核心旅游景区建设,拉动景区周边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

2、以特色小镇建设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旅游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兴安盟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特色产业鲜明。在创建美丽乡村过程中,建设和规划了一些特色小镇。特色小镇作为一个机制灵活的开放式要素聚集平台,特色小镇特色产业鲜明。从发展支撑角度看,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基础,建设特色小镇的要义在于发展特色产业。注重政策充分利用,政府倾力打造,各个特色鲜明,有产业聚焦,以点连线,形成兴安盟全域旅游示范视角,带动当地民众增收提升幸福指数。

特色小镇的共同点就是:产业富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特色小镇建设开发,一般是围绕区域内4A以上景区协同发展规划建设。同时它更是文化底蕴深厚,有特色产业支撑的区域。兴安盟地域管辖区内有22个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集聚区。辽阔的科尔沁丘陵疏林草原地貌,赋予这片神奇土地独具特色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

科右中旗80%以上蒙古族,是四胡、马头琴、好来宝、安代舞的发祥地。科右中旗位于水草丰美的科尔沁草原腹地,马文化底蕴深厚。作为全国蒙古族比例最高的少数民族聚居旗,这里的广大农牧民群众仍保留着养马、育马、驯马、赛马的良好习惯,被自治区文联和民间艺术家协会评为“民族赛马之乡”,具备发展马文化的群众基础。

借助国家和自治区打造特色小镇的政策机遇,以巴彦呼舒镇和周边景区景点为重点,集中打造中国首个“马主题小镇”,形成以马竞技赛事观赏、体验互动为核心的马文化城市品牌,把科右中旗打造成為集“马的科研、产业、体育、产品、品牌、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中国马产业聚集区,持续推动以“马”为主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使马产业成为旅游业发展增长极。

打造以特色村寨建设项目为依托的,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小镇。乌兰浩特市三合村建立于1937年,耕地面积10000亩,辖3个自然屯,总户数522户,人口1747人。是一个典型的以朝鲜族为主体的集聚地,悠久的水稻种植的历史和朝鲜族饮食文化深植于这片热土。因为朝鲜族聚居人口较多,乌兰浩特市一直兴办朝鲜族中学和小学,保证民族聚居人口享受本民族语言教育。

兴安盟这样民族文化特质的区域很多。在重点打造的三条旅游大环线区域内,要着重下功夫、肯投入、持续发力建设打造特色小镇。科右前旗的满族屯文化旅游区,在长期的满蒙文化融合发展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魅力。阿尔山市的温泉滑雪度假小镇、科尔沁蒙医健康小镇、五叉沟独特的林俗资源和森林康养,白狼林俗+天然的滑雪场地貌,突泉的农耕文化文明,让我们在村镇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觅到清新有产业支撑的新旅游增长极。

3、以教育产业培养和集聚人才力量,促进跨境旅游示范区建设。

在国际化开放办学思路引领下,又考虑蒙古国和俄罗斯当前经济和社会形式,我盟从教育产业入手,开展涉及短期技能培训、联合培养、师资进修、学历提升、产学研究为主的全方位合作。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同蒙古国东方省通过技能人才短期培训方式,培养了多批蒙古国东方省急需技能人才。人才强盟,跨境旅游人才培养储备,以教育产业带动跨境旅游示范区建设初期的人员流,势必会形成星星之火燎原之势。

为带动地方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在兴安盟全域旅游发展视角下,在教育产业+旅游总体思路架构下,兴安职业技术学院率先成立了中俄蒙职教联盟,协同俄罗斯和蒙古国职业院校和大学,开展教学科研广泛合作。从兴安盟的高度,重视中俄蒙职教联盟建设,形成区域协同作战,扩大兴安盟职业教育的影响力。

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建立专门性旅游学院是兴安盟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内外著名城市在大力发展旅游业时一般选择建立本地的旅游院校。从国外看,美国佛罗里达的迈阿密、瑞士的洛桑和苏黎世、澳大利亚的悉尼蓝山景区以及布里斯班的黄金海岸等,均设有专门的旅游酒店类院校。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公共管理系积极主动联合旅游行政、行业协会、企业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建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努力做到专业与产业对接,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形成联合育人机制,深度进行校企合作。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旅游人才。

作者简介:顾庆华,内蒙古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公共管理系,硕士,管理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旅游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旅游业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缅甸预计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重启国内旅游业
河北加快推进细化实化县域特色产业振兴措施
破次元
融椅
宣威特色种植四两拨千斤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