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策略
2018-10-19王海源
王海源
摘 要:历史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它具有的独特辩证性和历史性对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无论环境如何掌握历史都成了很多领域的必备技能。但是目前初中生的历史学习效果和预期相比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在学校和生活中都对历史这门学科产生了抵触情绪。由于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也有了更多的要求。历史解释素养作为《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学生核心素养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关键词:初中历史 新课改 教学创新
引 言
随着新时代下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新课标改革对历史教学又有了新要求,规定历史教学要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在《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是说,初中历史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使学生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我们的历史课程目标就应是多元化的[1]。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创新在初中阶段的课堂中不仅仅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
新课改要求初中历史教学要着重引入“历史解释素养”的能力建构,从而改善初中学生对历史学习方法的误解,改观初中学生对历史学习方法的误读,更能契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的内在要求。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功能体现为:突出历史学科的科学性、培育学生学科探究能力、赋予学生良性思维习惯等三个方面。[2]初中学生在学习中需要的其他素养也要通过历史解释来体现,而对于教学来讲,初中生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的具体体现,可以充分展示中学生的历史水平,也是提初中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所以学生在初中阶段必须自觉地培养历史解释素养。
1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切入点
而对于初中教学的创新点“历史素养”来讲,历史之所以被认识,离不开史学家对事实及其意义的阐释。从广义上来说,历史解释能力是指对某一历史问题的认识水平,在历史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狭义上来说,就是指按照一定的思维方式和逻辑对历史材料的解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是存在差异性的,它可以被预见甚至可以被测量[2]。历史解释能力由易到难可分为“史实与解释的辨析、不同历史解释的认识、历史事实与现象的合理解释、不同史实的比较说明和恰当的史学评价”这五个层次。
2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培养初中生历史解释素养必须要学校的配合和支持,但在实际中,初中生目前对历史解释素养的具备还有一定的偏差和不足,并且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在态度问题上,因为历史不是主科目所以就不加以重视,在面对历史解释题上潦草应对;其次对待初中历史的问题上,学校没有采取正确的引导工作来鼓励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方法还不完善,学习历史知识的基础还很薄弱,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性。有的教师在培养学生时教学储备不足,没有做好相应的备课工作。
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
3.1注重知识积累,扩充学生知识面
初中生思维活跃,逻辑性强,教师应当把握好这一点,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产生对课本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阅读课本的好习惯。同时历史是多姿多彩的,仅仅是课本知识不能让学生获得真正的历史感受,这就需要通过历史阅读来填充这个漏洞。史料内容是我们学习历史必不可少的内容。丰富的史料可以扩充学生的视野,加大学生对历史的接触面。
因此在学习课程的这段时间里,教师需要起到引导的作用,通过规整材料,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地接受阅读。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行查阅历史资料,在查找的过程中也会进行相应的思考,有助于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更加理性全面的认识历史、评价历史,最终提高历史理解能力。而学生在阅读后会形成短时记忆,这就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及时的记录下来,在阅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或者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地方,不断在脑内进行探索和研究,形成自己的历史理论。
3.2在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
通过基础阅读、扩展阅读和策略阅读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要充分的利用教材,将课本中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有针对的从课本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相关历史问题。目前初中生在对历史的理解和掌握上都有一定的偏差,教师可以教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来分析抽象历史理念,在纸上建立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在脑内形成网络的过程。以课堂教学为例,分三步:第一步,课堂上注意历史发展进程的展示,给学生留下清晰的思路;第二步,要求学生整合一些知识体系,如整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由产生、初步发展,到进一步发展的线索”;第三步,放手让学生自己构建自己的图式,如学完法国大革命,你获得了关于法国的哪些信息?有些学生会以法国革命进程为主干,引申出拿破仑、资产阶级政体等旁枝末节;有些学生则以拿破仑为突破口,讲述其一生的革命历程,侧面反映法国革命的艰辛。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建构图式,不同的图式反映出个人的解释视角、侧重点,及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3.3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教学问题
初中生历史解释素养的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历史解释的对象是历史问题,而提问也是激发学生历史思考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目的不是为难学生,而在于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对简单的历史现象进行深入分析,追根溯源。
只有教师向學生提问,学生进行回答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循环。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帮助学生学习到课本内容,对课本内容提出合理的质疑,将学生的思考力引向思维深处,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提车自己的见解和问题进行师生之间的共同探究。在对教材的学习中,教师应当注重四点:第一,要引导学生关注史料出处;第二,要引导学生提取史料有效信息,并判断其科学性;第三,围绕史料有效设问,帮助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第四,依据史料加深学生对历史理解、解释的认识。教师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分辨不同的历史解释,尝试从源头上寻找史论或史评的原因并加以分析和评述。
3.4对材料进行恰当合理的分析
初中历史的学习是靠材料的不断积累支撑起来的,材料作为历史学习的基础,在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充分利用教学素材,在历史的学习中不断进行归纳和总结,引导学生在材料里得到有效信息并可以充分利用。
4结语
教师在课堂中起引导作用,在基于初中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布置任务,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历史收获学习历史的乐趣,让历史学习更加有效率,从而构建初中历史有效课堂,促进了初中生历史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梁玮. 试论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 才智, 2018(12).
[2] 刘雅雯. 教师助力学生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素养的养成[J]. 中学历史教学, 2016(7):9-11.
[3] 闫利云, 王爱平. 学生历史素养培育的目标、内容与策略[J]. 教学与管理, 2018(4):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