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对外科术后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
2018-10-19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450000王谦谦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450000)王谦谦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收集本院外科病房2017年1月~2017年7月间接收的拟行手术的60例患者,对象收集标准:①均经影像学及手术病理检查确诊;②均拟行手术治疗,且满足相关手术指征;③年龄均超过18岁;④肝肾功能正常;⑤均同意参与研究并签字。排除标准:①合并认知及意识障碍的患者;②伴手术禁忌症者;③存在写、读及听障碍者;④终末期癌症患者。参考随机双盲分组法对本组60例患者开展随机分组,共两组:参考组共30例,包括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5.05±6.74)岁。护理组共30例,包括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45.61±7.26)岁。对比分析两组的以上资料可见没有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考组为其提供常规临床护理服务,主要为术前讲解手术目的、内容及相关注意事项,术后观察病情、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通知临床医师且及时进行处理等。护理组提供与参考组相同的护理干预服务,且加用全程护理干预服务,包括以下护理措施:①术前干预: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同时通过讲解治疗成功病例的方法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针对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给予个性化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沟通,使其给予患者充分的支持、陪伴。此外,给予患者合理的饮食指导,术前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进食,且术前禁食12h,叮嘱患者注意休息。②术中干预:护士应加强和患者的交流,对患者的信息进行核对,详细讲解手术室状况,且对其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测。做好对患者的保暖工作,密切配合手术室医师的相关操作。③术后干预:术后给予患者合理的切口护理,对引流液的颜色、引流液量、气味及性状进行观察,且进行详细的记录,若伴有血样、红色及臭腥味应及时通知临床医师。同时,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叮嘱患者日常饮食取高维生素、高蛋白的清淡易消化类食物,禁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禁烟、禁酒。告知患者注意做好自身的清洁卫生工作,以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
1.3 观察指标 经HAMA、HAMD量表评估干预前、后两组的负性情绪状态变化,大于18分代表处于焦虑、抑郁状态。同时,观察患者术后的心率、血压等应激反应指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收集并记录本研究内的全部计量、计数资料,录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内开展分析,经以卡方及t检验方法分析,若显示P<0.05则表明比较有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AMA及HAMD评分变化 护理组干预后的HAMA、HAMD评分与干预前、参考组相比均显著更低(P<0.05)。详见附表1。
2.2 术后应激指标比较 护理组术后的SBP、DBP、HR等指标与参考组相比均显著更低(P<0.05)。详见附表2。
附表1 HAMA及HAMD评分变化
附表2 术后应激指标比较
3 讨论
大量报道表明[1],为外科手术患者提供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服务,对于提高患者的疗效及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全程护理为现今常用的护理模式,其主要是经手术前、手术中、术毕后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服务,进而最大化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本研究经实践发现,护理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情绪程度显著低于参考组,且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也相对更轻,差异显著(P<0.05),与祁建宾学者[2]报道一致。
综上,外科手术患者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服务可有效改善其负性情绪,减轻术后应激,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