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因子在不同型肝炎中检测的意义
2018-10-19罗红丽
罗红丽
(大理州人民医院检验科,云南 大理 671000)
在我国,最常见的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但也存在相当数量的其他类型肝炎。比如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肝、肝血管瘤引起的肝炎等。潘俊泉等[1]分析包括乙型肝炎病毒在内的许多嗜肝病毒可以诱发机体产生自身免疫,引起自身抗体的升高。RF是其中的一种自身抗体,RF是抗人IgG分子Fc片段上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抗体,是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存在于类风湿关节炎及某些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RF主要分为IgG、IgM、IgA和IgE4型,但出现率最高的是IgM型。有文献报道15%~70%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RF检测阳性,高浓度的RF经常与更严重的疾病进程有关。本文着重探讨RF检测在各类型肝炎特别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检测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我院2015年~2016年感染科、消化科、风湿免疫科临床确诊为肝炎患者(非病毒性肝炎选取标准:肝炎病毒免疫指标甲~庚全阴、抗CMV、抗EBV-IgM全阴,肝功能异常,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等)55例,选取病毒性肝炎患者(甲~庚肝阳性,相关病毒性肝炎引起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等,统计以乙型肝炎为主)195例。其中男196例,女54例,年龄15~74岁,平均年龄44.5岁。
1.2 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中RF;①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②试剂购自深圳宁波瑞源,实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以RF>9.69 IU/mL为阳性。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非病毒性肝炎患者RF检测结果:见表1。
2.2 病毒性肝炎患者RF检测结果:见表2。
2.3 不同型肝炎患者检测的RF浓度:见表3。
表3 不同型肝炎患者检测的RF浓度
3 讨 论
RF的检测在病毒性肝炎组和非病毒性肝炎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3%、3.6%,二者比较差异显著(χ2=6.63,P<0.01)。可以看出病毒性肝炎RF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组以感染乙型肝炎者居多,乙型肝炎导致的肝硬化患者检测的RF浓度也是最高,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组尤其明显。病毒性肝炎患者RF阳性率高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肝炎病毒感染对组织细胞的直接损伤;②肝炎病毒感染导致宿主细胞的抗原性发生改变,继发产生的炎性因子引起局部及外部的病理反应及病毒直接感染机体免疫系统,引起免疫抑制或免疫紊乱。李晓娟等[2]认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RF检测,不仅在临床诊断、分型及预后上具有一定的价值,且可作为一项间接了解患者体内免疫系统有无紊乱的辅助指标。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是慢性肝病,病毒长期在体内反复刺激,机体产生IgG中和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自身抗体产生较多,尤其在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升高更为显著。郭欣等[3]认为RF不仅可因HBV感染后引起的机体免疫紊乱而产生,而且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肝细胞的损伤。古巧燕等[4]发现随着嗜肝病毒感染者年龄的增长,其体内RF的阳性率有升高的趋势,机制考虑与年龄增长后,机体胸腺萎缩,细胞凋亡增加有关。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型肝炎尤其在病毒性肝炎和非病毒性肝炎两类中检测RF阳性率,同时进行差异性比较,数据表明二者之间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病毒性肝炎组RF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病毒性肝炎组,进而推测肝炎患者特别是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检测肝炎相关项目外,还可联合检测RF,旨在了解机体免疫系统,同时反应肝功能损伤情况。有助于临床医师评估病情及预后。
表1 非病毒性肝炎患者RF检测结果
表2 病毒性肝炎患者RF检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