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变化
2018-10-19刘茂林
刘茂林
(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 安阳 455000)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的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之一,70%以上的缺血性脑卒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栓塞造成的,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较为常见[1]。缺血性脑卒中可以引起栓塞部位末梢的脑血管内皮因缺氧发生坏死和脱落,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存在于体循环中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可以分化为内皮细胞修复受损伤的脑血管内皮[2-4]。本研究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不同时间的EPCs占有核细胞的比例,观察在EPCs在体内的变化规律。
1 材料与方法
1.1 患者的一般资料:采集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血液标本78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66.4±4.5)岁,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间隔均在24 h以内,经过头颅CT或MRI检测均显示为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对照组25例来自我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人群,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6.9±4.1)岁。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患者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取得血液标本
1.2 实验试剂及仪器:Percoll分离液购买于美国GE公司; CD34-PE和VEGRF-2-APC购买于美国BD公司;倒置相差显微镜购买于日本Olympus公司; 离心机购买于湘仪公司;FACSCalibur 流式细胞仪购买于美国BD公司;550酶标仪购买于美国Bio-Rad公司。
1.3 实验方法:脑卒中患者末梢血中EPCs鉴定及在核细胞的比例:在无菌条件下,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出CD34-PE和VEGRF-2-AP阳性的细胞,使用Cell Quest软件进行流式细胞分析,计算CD34和VEGRF-2均为阳性的细胞占有核细胞的比例。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5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EPCs结果
经过流式抗体CD34-PE和VEGRF-2-APC染色后,结果显示在缺血性脑卒中组中患者末梢血中第1、7、14和21天的CD34-PE和VEGRF-2-APC阳性细胞占有核细胞的比例分别为(0.29±0.06)、(0.93±0.013)、(1.21±0.25)和(0.65±0.06),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CD34-PE和VEGRF-2-APC均为染色阳性的细胞占有核细胞的比例(%,
表1 CD34-PE和VEGRF-2-APC均为染色阳性的细胞占有核细胞的比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组别 时间1 d 7 d 14 d 21 d脑卒中组 0.29±0.06* 0.93±0.013* 1.21±0.25* 0.65±0.06健康对照组 0.61±0.09 0.62±0.04 0.59±0.07 0.61±0.06
3 讨 论
EPCs是一种具备分化潜能的前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在生理状态下,EPCs存在于末梢血循环中的量很少,其主要参与维持更新或修补受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这样机体内的血管生成可以维持在一定动态平衡中[5]。有些研究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体内的EPCs数量与健康人相比明显减少,并且将EPCs数量下降作为评价心血管风险因素的血液标志物之一;而有些报道则显示EPCs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体内的数量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并认为EPCs数量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相关[6]。为了能够明确EPCs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体内的变化规律,本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检测内皮细胞标志物CD34和VEGRF-2计算在不同时间段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体内EPCs的相对数量,结果发现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的第1天内,EPCs在体内的有核细胞的比例分别为(0.29±0.06)%,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0.61±0.09)%,这可能是由于在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初期,体内的EPCs过度消耗有关,随着缺血性脑卒中发作的康复时间延长,EPCs在体内的有核细胞的比例逐渐增高,直至发病后的第21天基本恢复正常。而上述观察报道EPCs升高或者降低可能是由于选择的时间采样的时间点不同以及治疗后病情转归不同而造成的。由于EPCs的数量变化可反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的变化,因此可以把EPCs数量作为衡量缺血性脑卒中病情的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