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湖南卫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部曲看新闻理念的创新
2018-10-19刘学波廖雅琴
□ 文/刘学波 廖雅琴
内容提要 本文以湖南卫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部曲为例,着重分析新闻大片对新闻理念的内涵拓展和路径创新。新闻大片强调的相对时新性、审美共鸣塑造是对时新性和趣味性的延伸;同时,新闻大片突破原有的以事实选择为基础的重要性、接近性实现路径,通过弱化个体重要性,强化组合重要性来体现新闻的重要性,通过唤醒、固化、营造普遍存在的心理认知实现新闻的接近性。
新闻大片是指篇幅上有一定长度、选材上有一定宽度、思想上有一定深度,以核心价值为支撑借用电影和纪录片的拍摄叙事手法,强调穿透力和震撼力的一种电视新闻制作模式,通常具备大题材、大制作、高成本、系列化、深影响的特点。新闻大片的产生,既是对原有电视新闻制作理念的创新,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要求的践行。十八大以来,湖南卫视连续五年推出年度新闻大片,《县委大院》《绝对忠诚》《湖南好人》《初心璀璨》《为了人民》五部作品共同构成湖南卫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部曲。“五部曲”的诞生,为探索新闻大片对新闻理念创新进行了有益尝试。
一、突出相对时新性
关于时新性,杨保军认为应从时间性和新鲜性两个角度把握,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判断依据。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时间的强调更为突出,“最没有生命的事物莫过于几个小时以前发生的新闻了”[1]。新媒体的崛起,更将人们对于时间的要求演变成了一种“共时性”[2]的需求,从事实发生到传播的时间差几近消失。但过往事实、没有被及时报道的事实,就一定不符合时新性的要求吗?实则不然。
关于时新性的判断,应有绝对和相对之分。绝对意义上的时新性,要求是新近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事实,强调的是事实发生与报道之间的线性时间距离。而相对意义上的时新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事实相对新颖,该事实此前尚未被详细报道,并表现出一种新颖的特质;二是贴合当下社会背景,符合时代气息。在合适的时机,将符合时代价值的事实客观还原,同样是时新性的体现。即成事实在当时的环境下因传播资源的有限、重要程度不够、社会认同不够等各种因素被埋没。但在之后的一定时期,契合时代价值观、彰显时代主旋律的过往事实又有了新的时代意义。以《湖南好人》为例,该作品主要讲述的是80年代湖南地区的一批县委书记、县长艰苦朴素、锐意改革的故事。表面看来这是旧事重提,事实发生的时间距离当下较远,不符合时新性的基本要求。但在改革步入深水区、中央“八项规定”出台的时代背景下,这些过时事实所展现出的勇于探索、清正廉洁的精神并不过时,反而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以新时代为背景对过往事实加以整理,使之与时代脉搏契合,彰显其包含的时代共鸣点,同样符合时新性的本质要求。
二、实现接近性路径创新
一般意义上的新闻接近性着重表现为事实信息同受众在地理空间、利益和心理上的相关度,相关度越高,接近性越强。新闻写作中,接近性通常通过事实选择的方式来实现,即选取与受众空间、利益、心理距离贴近的事实。选取的事实、切入的角度恰当与否关乎接近性的高低。但接近性的实现并非只有选择符合条件的事实一种方式而已,更重要的是挖掘事实背后为受众潜在认可、为主流价值观接纳、能产生思想共鸣的心理认知。
新闻大片在实现接近性的路径上有三点突出贡献:一是唤醒受众潜在的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可,二是强化受众固有的对于主流价值观的情感共鸣,三是营造一种全社会的价值认同。通过唤醒、强化、营造三种方式,拉近新闻事实与受众的心理距离。举例来说,《绝对忠诚》展示的是11位常年在艰苦环境中默默奉献的人民科学家的故事,这些人物事例无论是地理空间还是利益关联度都和一般受众有较远的距离。而《绝对忠诚》的接近性就体现在,他通过一个个人民科学家感人肺腑的故事,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疏于表达的“赤子”情怀,强化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进而形成一种思想共鸣,拉近事实与受众的心理距离。这一做法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事实筛选,而是挖掘事实背后的价值理念,唤醒、固化、营造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认知,从而使报道的接近性得以凸显。
▲ 湖南卫视记者在《绝对忠诚》拍摄现场。
三、强调故事组合的重要性
重要性,顾名思义是指事实信息的重要程度[3],一则新闻的重要性程度通常通过四个方面来衡量,即事实影响的人物数量、事实影响的时间长度、事实影响的空间范围、事实影响实际利益的程度。事实信息在这四个方面的影响力越大,重要性也就越高。然而重要性并非仅仅体现在单一事实的重要程度上,一些新闻报道必须通过多个事实个体组合才能彰显其重要性。
新闻大片就每个故事单元来说,其重要性是有限的。新闻大片的每个故事单元多选材于平凡朴素的基层,着重刻画的也是日常工作中的细微之处。单一事实来看无论是影响人数、影响范围、利益相关人数都十分有限。但每个故事单元构建起的整体却饱含社会意义和时代价值,是对中国社会发展浪潮中重大命题的描摹,是跟每个中国人息息相关的时代挑战。多个故事单元组合之后构建的整体景观的价值量并非单一故事的简单累加,而是组合后的指数型增长,由一个个甚微事实构建起对时代印记的刻画。《为了人民》系列报道通过对湖南基层扶贫人物的细致刻画,展现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使命和情怀,记录了脱贫攻坚这一时代命题的进程。报道选取的个案都源自湖南扶贫一线,着重刻画的多是一些日常工作细节。事实本身影响范围有限,单体看来重要性并不突出,但多个报道个体组合之后,展现的却是代表了数百万扶贫工作者的英雄群体肖像,记录的是脱贫攻坚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代工程。多个个体组合之后的重要性远大于个体重要性的相加,这也是新闻大片对实现重要性的一种路径探索,即强调组合重要性。
四、以拓展审美共鸣提升新闻趣味性
传统意义上理解新闻的审美价值是从艺术特性和审美功能两个角度把握的,在保证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基础上,追求新闻作品的艺术美,强调“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特征和形式美、结构美、意蕴美的结构层次”[4],同时最大化满足受众的审美心理需求,以达到审美功能的实现。而新闻大片的审美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对审美认知的影响上,尤其是对社会美的刻画上。它通过理想性、时代性、肯定性的彰显[5],强调以社会为主体而非以具体个人为主体的社会价值,尝试营造一种全社会的审美认知,拓展公众审美的共鸣点。新闻大片侧重的不仅是对社会美的表达,而且更加注重影响社会大众对美的认识,让大众对于美的认识更加贴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绝对忠诚》通过对一个个人民科学家形象的刻画,展现他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坚韧不拔的崇高品质,为公众营造出一种积极正向的美的典范。其目的不是硬性的价值观念的输出,而是通过情节的推进潜移默化中塑造一种审美倾向,形成公众对于社会美好品质的认同,进而刺激公众对于美好精神品质的追求。
新闻理论的发展推动着新闻实践的创新,新闻实践的不断丰富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新闻理论。新闻大片作为一种“现象级”的电视新闻产品,从选材到制作都是对传统电视新闻生产理念的突破。它以相对时新性弥补时间间隔,以唤醒价值认同拉近心理距离,以组合重要性补足个体欠缺,以塑造审美共鸣提升趣味性。新闻大片的出现是既对新闻理念要素理论内涵的延伸,又是对新闻价值要素实现路径的丰富。
《县委大院》《绝对忠诚》《湖南好人》《初心璀璨》《为了人民》这五部作品,对新闻价值要素理论的拓展和延伸也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其中《绝对忠诚》《县委大院》《初心璀璨》分别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除了在湖南卫视播出外,还在网络上进行二次传播。以2017年创作的扶贫大片《为了人民》为例,节目视频在人民网、光明网、芒果TV等各互联网端口的累计点击量就超过一亿次。
【注释】
[1] 徐选礼. 新闻价值发现[M]. 济南:黄河出版社, 2002. 1
[2] 孟建,董军.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电视新闻的嬗变与发展[J].国际新闻界,2013,35(02):6-12.
[3] 郑保卫. 当代新闻理论[M].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3.98
[4] 季水河. 新闻审美[M].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1. 7
[5] 杨明品.省级卫视新闻宣传:挑战与对策——兼论江苏卫视新闻宣传创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06):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