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茧成蝶,路在何方

2018-10-18白子彦

新课程·下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好题公比通项

白子彦

自实施新课改以来,创新意识就是高考数学考查的能力之一,伴随着课程改革的脚步,新课标Ⅱ卷中的创新立意的试题如缕缕清风,拂面而来,它们题意鲜明,背景丰富,寓意深厚,解法灵活多样,构成了新课标Ⅱ卷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特别是理科第17题,这是一道集数列的递推公式、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非特殊数列求和等问题于一体的综合性试题,研究好题如沐春风,此题看似平淡,却精彩纷呈,看似常规,却彰显能力,是一道值得研究的好题,下面从试题命制背景、解题思维形成的几种途径、变式提升入手进行探究。

题目(2014年高考数学理科新课标Ⅱ卷17题)已知数列an满足a1=1,an+1=3an+1

(Ⅰ)证明:an+是等比数列,并求an的通项公式

(Ⅱ)证明:++…+<

命题给出答案如下所示:

(Ⅰ)由an+1=3an+1得an+1+=3(an+),又a1+=,所以an+是首项为,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an+=,因而an通项公式为an=。

(Ⅱ)由(Ⅰ)知=,因而n≥1时,3n-1≥2·3n-1>0,所以≤。

则++…+≤1+++…+=(1-)<

即++…+<

该题的解决,将3n-1缩为2·3n-1,即3n-1≥2·3n-1,进而得到不等式的证明,但这个不等式是如何想到的呢?由于过程过于简捷,又给放缩法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因此阐述这个不等式是如何放缩而来的是有必要的。

人民教育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中,主编寄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呢?我们首先应当对数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①数学是自然的,②数学是清楚的。笔者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数学本身是自然的,我们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时,也应力求解题思想的自然流露和解题过程的自然流淌。水到渠成、浑然天成的产物,不仅合情合理,甚至很有人情味。笔者是这样思考的:不等式左边是数列前n项和,由(Ⅰ)知=又见数列既不是等差和等比数列,也不是记忆中能够求和的杂数列。

通过先求和再进行证明难以实现解题目标,所以需要研究通项放缩后再求和,观察=我们发现数列与等比数列之间只有一步之遥,若把中的1丢掉放缩为,可以得到一个等比数列的通项,问题是把中的1丢掉后分子不变,分母变大,放缩后分数值将变小,又距目标将越来越远,能否让中的1消失同时又放大?

方法:构证等比数列证明。

将要证明的不等式右边转化为一个无穷等比数列的和,设该数列首项为a1,公比为q,(0

由于-=-==≥0,则≥,故++…+≤1+++…+=(1-)<

研究高考试题的背景,就是要深挖题源,研而不倦。高考试题的背景是通过不同知识载体来实现和依托不同方式呈现的,只有我们弄清问题的本质,才能有正确的求解思路和方法。这道数列题的第二问本质就是借助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来命题的,因而在解题思路上应将其转化为等比数列的求和来解决。

教材是高考题产生之源,立足教材,着眼数学问题的自然产生,紧扣教材,关注数学问题的自然解决,因此作业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多种解法的同时,要让学生领会原有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若能生成数学创新就更完美了,这样方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使学生开拓解题思路,促进数学的高效学习。

?誗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好题公比通项
数列通项与求和
一道好题带你巩固三角函数饶
一道好题带你巩固三角函数
n分奇偶时,如何求数列的通项
巧求等差数列的通项
求数列通项课教学实录及思考
数列核心考点测试卷B 参考答案
全国名校数列测试题(B卷)答案与提示
一道积极倡导文化传承的好题
数列基础训练A 卷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