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探究

2018-10-18李玉振

新课程·下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

李玉振

摘 要:地理环境包含了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二者相互影响,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地理环境本身不是文化,但却是文化的基石。高中地理学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青少年的生存态度和人生观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个角度上讲,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是地理教学的工作重点之一。

关键词:地理教学;传统文化;渗透教育

对于高中生而言,地理学科是其学习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地理环境和人类生活之间的联系,掌握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方法。非但如此,地理学还涉及社会人文领域,在地理课堂上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有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

一、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有其必要性

2017年年底,教育部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涉及的14门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结果出台,该轮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体现了鲜明的育人导向,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更是得到加强。例如,在地理学科中的自然环境与环保方面,明确提出要求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学地理教育的肥沃土壤和广阔天地,立足传统,我们的地理教育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才能够有底气、有能力和外来文化、新兴文化相结合,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文明。中学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这一时期,通过地理课堂完成传统文化对其的渗透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抑制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更有利于他们成长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从这个角度上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很有必要。

二、新考纲修订的要求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有其紧迫性

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的《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指出了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的修订内容。这次修订主要体现在“一增一减”上,具体到高中地理学科中,“增”的是地理学科中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减”的是关于“自然灾害与防治”这一选修内容。

实际上,近年来高考命题已经向传统文化上有所倾斜。以

2016年各地高考地理卷为例,海南卷以中国传统民居为主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江苏卷以中国山水画为主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文综全国卷I以中国茶文化为主题,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及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地理高考试题与传统文化“贴

近”,是未来地理高考命题的一大趋势。从这个角度上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很紧迫。

三、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上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育

1.以“本”为本,挖掘地理教材内容

如果说课堂是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阵地,那么,教材则是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载体和媒介。教学中,深入挖掘地理教材的内容,在合适的地理知识点中引入合适的传统文化,努力做到知识点和文化点的对应和呼应,是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如古诗词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变化特征;“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秀的内容可以应用到中学地理教学中,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增加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宣扬和传播。

2.重视乡土地理开发,激发学生爱地理、愛家国的情怀

乡土地理是学生身边的地理,具有十分鲜活的亲切感和真实感,是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熟悉家乡,并逐步形成热爱家国的良好教材,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优质资源。在讲解“人口的变化”时,笔者结合当地农民工输出这一地域人口流动特色,系统讲解了人口、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空间的变化等内容,学生也因为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家乡、贴近亲人而认真学习,从而得到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四观”教育,并进一步形成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志向。

3.关注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高中生因为年龄和学识基础等原因,对当前社会所发生的各种热点新闻关注度较高,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适时链接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新闻,渗透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明确公民的个体责任。例如,针对这一阶段激烈的“中美贸易战”,从中国进口巴西大豆这一新闻入手,笔者不仅带领学生复习了农业知识,还讲解了确保粮食供应安全的必要性,当前我国部分商品粮基地地位所呈现的变化,保障粮食供应质量安全的主要措施等;从贸易战带来的石油价格变化,引导学生从增加能源来源和节能两个角度进行思考,帮学生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认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再如,针对2017年的中印边境对峙事件,笔者根据国家所发布的权威材料介绍我国的原则和立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土安全的意义。这些润物无声的渗透式教育,培养了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责任意识,是在地理课堂上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一个明证。

参考文献:

[1]杨宏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育的细节中去[J].甘肃教育,2016(8).

[2]雷玉香.高考地理试题中的传统文化情结[J].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7(2).

?誗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题解教育『三问』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