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佐证让历史课堂“生动”起来
2018-10-18张梅
张梅
摘要: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教学中,笔者利用大量的原始资料、丰富的图片、生动的影像资料,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参与,引起了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7-070-1
高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课的内容主要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短暂的春天”一目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之一,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我经过精心的选择,利用视频和多媒体呈现大量的原始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
材料一: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摘自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
解除对民间兴办工商业的限制:对新办企业予以优惠政策,实行保息制度,对民族工业品及其原料减免捐税;设立各种示范场所,推广技术,劝导人民创办实业,筹办国货展览会和组织参加外国展览会……(摘自1912—1916年北洋政府颁布的条例、章程、法规)
材料二:欧洲列强对华主要消费品输出情况表
种类棉纱粗布面粉火柴
时间
1913269万担521万担260万担2845万箩
1920129万担253万担51万担848万箩
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情况表
时间国别减少比例
1915年与1914年相比欧洲列强约1/5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英国1/2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法国1/3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德国完全停止出口
材料三:“使我第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每个人都愿意买国货。”(火柴大王刘鸿生)
三段材料以PPT的形式呈现出来后,我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则材料的含义。“材料一主要说的是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业”,“材料二表示列强在这段时间内减少对华商品输出”,“材料三说明当时提倡国货的爱国运动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学生的回答充分表达了材料的意思。我首先对学生的回答给与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这三则材料概括的是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然后指出答案还没有很好的与教材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因此我接着鼓励学生用书本的语言再次加以概括。“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二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三是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有力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四是一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通过学生自己对材料内容的研读与概括,再加上在我提示之下用历史的语言进行描述总结,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抓准材料的关键词,读懂材料,归纳材料内容,把原始材料和书本知识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又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使学生体会到主动学习的乐趣。
历史是对过去的记载,由于时间的跨度比较长,学生容易对历史产生距离感。那么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比如播放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音乐和影像资料,让学生对历史产生一种直观的印象,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民族资本主义在抗日战争时期遭受到了空前残酷的打击,我在讲到这段历史时,为了让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在沦陷区的状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我选择了与之相关的一段影像资料——电视剧《大染坊》第24集中的最后一幕。当主人公陈寿亭得知韩复榘弃济南逃跑,济南即将沦陷之时,气的吐血而晕倒,苏醒后他毅然决定将自己多年打拼的心血——自己创办的工厂烧掉,并说了一句非常有骨气的话“我不能把这厂子留给日本人,就是一个螺丝,一片布也不能留下,快!烧”!黄色的火苗,灰白的烟雾,再配上悲愤的背景音乐和缓缓的旁白,将民族工业的无奈与民族资本家的坚强表达的淋漓尽致。当学生听到陈寿亭的这一表白时,纷纷发出了啧啧赞叹之声,并对日本的侵略表达自己的愤慨。我趁着这个机会要求学生发表自己对这段视频的感受。“陈寿亭做得好,体现了中国人的骨气,我喜欢”,“日本人太可恶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太曲折了”。通过这样的一段视频影像,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打击这一史实,更重要的是学生也可以感受到民族资产阶级们面对日本的侵略,宁愿毁掉自己的毕生心血也不愿将自己的企业留给日本人的爱国之情,这样也间接地使学生接受了爱国主义的教育。而且利用电视剧这样一种通俗的形式使历史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更便于学生理解历史现象。可以看出,通过合适的视频不仅可以恰当的反映书本上的知识,学生可以更直观的感悟历史,可以跨越历史的时间长河,更可以直接对学生进行一种情感上的教育,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综上所述,历史课堂可以变得生动,不再单调。如果老师备课前搜集大量的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图片、影像资料;如果老师备课时精心设计教学的环节,注意前后的连贯过渡,注意高一学生更容易接受直观内容的特点;如果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利用好教学资源,使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来表达老师的思想,充分的在意學生的课堂表现……如果这些都能做到的话,历史课堂就不再枯燥,不再单调,不再无味,而是丰富,多变,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