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粹德国版《泰坦尼克号》

2018-10-18袁野

华声 2018年9期
关键词:彼得森泰坦尼克泰坦尼克号

袁野

“泰坦尼克”号的悲剧是电影史上经久不衰的题材。很少有人知道,在詹姆斯·卡梅隆的影片《泰坦尼克号》风靡全球半个多世纪之前,由纳粹德国拍摄的《泰坦尼克号》就创下了许多纪录。因为不光彩的出身遭到口诛笔伐,这部影片几乎湮没无闻。

借海难大打宣传战

1940年,纳粹铁蹄横扫西欧,只有英国还在抵抗。双方战机在英吉利海峡上空殊死搏杀的同时,一场诋毁英国、吹捧德国的舆论攻势在第三帝国的首都悄悄酝酿。希特勒的忠实追随者戈培尔发现,1912年的“泰坦尼克”号灾难简直是完美的题材,淋漓尽致地呈现了“英国上层阶级的颓废和资本主义贪婪的沉沦景象”。

“史诗电影不仅可以打响针对英国的宣传战,还能展示德国对好莱坞的优势,帮纳粹德国赢得战争,”美国作家罗伯特·沃森在专著《纳粹泰坦尼克号》中写道。

德国大多数最好的导演早已因为战乱和迫害远走高飞,戈培尔还是找到了一位才华横溢的人物为自己的创意掌舵,他就是赫伯特·塞尔平。

剧本中塞满了政治暗示

当纳粹空军于1940年7月猛烈空袭伦敦时,德国电影人也开始在赛璐珞上抹黑对手。纳粹版《泰坦尼克号》动用了德国当时最优秀的制作班底,影片开头和结尾曲由主演之一克尔斯滕·海伯格演唱,他是战争时期德国最红的男星。

塞尔平委托老友沃尔特·施莱特-奥尔菲尼乌斯改写剧本,以注入更多动作、戏剧元素和政治暗示。施莱特是一战老兵,也是狂热的纳粹分子。他笔下的主角是虚构人物“彼得森”,号称“全体船员中唯一的德国人”,是个有远见、把同情心和安全置于利润之上的角色。他请求船上的犹太人富翁和势利的英国船主减速,可后者下令“泰坦尼克”号毫不犹豫地冲向冰山,以创造速度纪录、推高股价。影片的头一个场景就是伦敦的秘密股东大会。

施莱特笔下的“泰坦尼克”号上挤满了背景和思维方式迥异的各色乘客。头等舱的权贵们被塑造成懦夫,而彼得森、他的俄罗斯情人西格丽德,以及其他所有德国人则表现得勇敢而善良。在为了逃生尔虞我诈的人群中,彼得森说服西格丽德坐上救生艇,还拯救了一个小女孩——她被冷漠无情的资本家父母丢在了船舱里。巨轮即将沉没的瞬间,彼得森抱着小女孩纵身一跃,跳上了西格丽德的救生艇,两人有惊无险地团聚。

彼得森还顺手救了船主伊斯梅,为的是把后者送上法庭。整部电影以主人公慷慨激昂地痛斥英国资本主义结束。但伊斯梅逃脱了指控,将责任推给死去的船长史密斯。影片结尾字幕写道:“1500名死者未能安息,永远控诉着英国无休止追求利润的罪恶。”

影片未杀青导演身亡

为拍好这部“鸿篇巨制”,纳粹政权承诺提供“近乎无限”的资源。纳粹宣传部门为其划拨的预算高达400万帝国马克,相当于今天的1.8亿美元。这部《泰坦尼克号》由此成为纳粹德国拍摄的最贵影片。

野心勃勃的导演塞尔平向剧组提出了“令人发指的要求”。他发现小尺寸模型看起来不够拟真,索性命令建造一个“至少20至30英尺(6至9米)长”的“泰坦尼克”号复制品,需要25辆卡车运输。剧组建造了巨大的滑道,以便将模型引入湖中。恶劣的天气和不靠谱的设备使拍摄延迟了几个月,而塞尔平坚持只在夜间工作。彼时,盟军的空袭迫使德国各地实行灯火管制。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剧组获准开灯拍摄,即使这可能招来敌机。

电影的高潮部分挪到了“安根娜角”号上拍摄,这艘船原本是德国海军的潜艇训练舰。尽管前线急需士兵,戈培尔还是指派了数百名官兵充当群众演员。

没人能约束饱受战争创伤的军人。醉醺醺的群众演员不断咆哮,破坏昂贵的道具,骚扰女演员……士兵们根本记不住台词,一天只能拍下几分钟可用的镜头。

塞尔平愈发焦躁。他感到一切都成了无可救药的烂摊子,被这份政治任务搞得心力憔悴,尤其讨厌施莱特编写的剧本。1942年5月15日,一场严重的拍摄延误后,导演召集了全体会议。塞尔平高声咒骂奉命前来配合拍摄的军人,骂他们是“一名驴子中校,一群住在洞里的家伙,只会吹牛皮”,还尖叫着让施莱特和他们“一起滚蛋”。

嘲笑“战争英雄”可不是小事。很快,塞尔平被召回柏林,面临“叛国”指控。戈培尔给了他“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恃才傲物的导演拒绝道歉,遂于1942年7月30日被捕入狱。

翌日午夜,塞尔平在牢房中身亡。戈培尔随即给导演的家人写了封短信,称塞尔平“令人遗憾地自裁了”。然而,根据罗伯特·沃森在《纳粹泰坦尼克号》中的说法,塞尔平其实是被盖世太保秘密处决的。

納粹自身反成影射对象

此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导演接手了这部麻烦不断的影片,终于在1942年10月杀青。戈培尔兴冲冲地出席了内部试映会,此后却沮丧地意识到,这个项目已经成为可怕的错误。

即将迎来1943年的德国早已不复3年前那副不可一世的模样,在战局不断恶化的现实背景下放映一部描绘歇斯底里的乘客绝望地试图逃离沉船的影片,只会让公众的情绪更加低落。他们会觉得自己和影片里的角色一样无助,第三帝国也如同“泰坦尼克”号那样正在下沉。这艘注定葬身海底的巨轮,越来越像是在影射纳粹政权的结局。

电影的公映时间定于1943年初,但就在前一天晚上,盟军把举行首映礼的影院炸成了废墟。当年10月,这部时长85分钟的影片才拿到播放许可,但首映不是在柏林,而是在布拉格。1944年,影片开始在整个欧洲放映。

1945年春,战火在欧洲熄灭前夕,曾出演纳粹版《泰坦尼克号》的“安根娜角”号遭遇了和塞尔平同样残酷的结局。纳粹党卫队把大约5000名囚犯,包括犹太人、俄罗斯人、抵抗战士和英国战俘赶上这艘船,任其在波罗的海上漂流。

德国投降前5天,孤苦伶仃的“安根娜角”号被英国飞机炸沉,只有不到500人幸存,罹难者数量约为“泰坦尼克”号海难的3倍;直到20世纪70年代,依然有尸骸被冲到岸边。

战争结束后,司法机关调查了《泰坦尼克号》影片的拍摄过程,特别是塞尔平导演死亡的真相。编剧施莱特被判处5年苦役,罚没大部分财产。

纳粹版《泰坦尼克号》的拷贝一度在战后的混乱中遗失,1949年被重新发现,但在大多数西方国家遭到封杀。2005年,“无删减”的影片DVD首次在德国公开发行。

猜你喜欢

彼得森泰坦尼克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经典桥段(视频)
《泰坦尼克号》(海报)
雪上“泰坦尼克”
谁吃掉了泰坦尼克号
The Titanic II Is Making Its Maiden Voyage in 2022 “泰坦尼克2号”将于2022年下水启航
“车粉儿”聚集地——探访彼得森汽车博物馆
总会打中的
超级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