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十年的跋涉

2018-10-18潘耀明

台港文学选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会址联会会长

历史必将把我们卷入其洪流之中,我们每个人,不管是多么地渺小,都将发挥一定的作用──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将成为过去,又决定将来。

──美·巴琳

蓦然间,香港作家联会已跨越三十岁了!

作为人类的寿命,三十岁是一个走向成熟、沉稳而充满朝气活力的年纪。

特别是在商品主导的社会,作为民间团体的作联,是从瓦砾沙石中走过来,三十年的漫漫岁月,是由艰苦挣扎求存的每一个日夜组成的,浸染着开垦者和耕耘者的斑斑汗渍。

香港作联的成长,我是一个参与者、见证者。

从作联的筹办到成立,从作联的初创到发展,一步一脚印地蹒跚地走过来,掺含着我们历届理监事、会员的一份心血。

我们作联从初创三十一位发起人,迄今已拥有三百多位会员。

1987年10月25日本港三十一位作家(以姓氏笔画为序):白洛、何达、何紫、李辉英、杜渐、吴羊璧、吴其敏、金依、东瑞、侣伦、胡菊人、施叔青、海辛、夏易、唐琼、梅子、陈浩泉、陶然、黄维樑、黄维持、张君默、犁青、张文达、曾敏之、赵令扬、刘以鬯、潘耀明、萧铜、璧华、颜纯钩、罗亢烈等假座北角敦煌酒楼举行会议,发起组织成立一个文学团体“香港作家联谊会”(后改名香港作家联会),并定于1988年1月31日假座湾仔合和中心举行成立大会,推举陈浩泉、何紫、潘耀明、颜纯钩、曾敏之、张君默、张文达等人为筹委,负责起草章程、筹募基金、选择会址,积极为联谊会的诞生作好准备。

作联初创,只在湾仔谭臣道一幢旧楼租赁丁方不到四百平方英尺的会所。

地方虽小,五脏俱存。我们在小会所置有咖啡机,让会员一壁呷香气氲氤的咖啡,一壁阅读看报。

后来搬到骆克道的富士大厦,也是一幢旧楼。这里原是犁青先生的旧写字楼,约五百平方英尺,先前由作联租用,后来犁青先生以一元象征性租金租给作联。

会址比过去大,我们可以在会所开小型会议,如开理事会或临时聚会,也可以接待海内外的访客。

富士大厦原是写字楼式的公寓,但到了后来,所在的公司逐渐迁出,一楼一凤乘虚而入,逐渐变成一楼一凤的妓院,出入品流复杂。此后,理事与会员都不愿上会所了。

尔后,所有理事会、叙会,都改在茶楼开。所以,曾有内地作家说,作联经常在很吵闹的酒楼或茶楼接待访客。

在迫切的形势下,十三年前,我们提出筹建永久会所。经过长达五年之长的筹募活动,我们终于在2011年在柴湾购置了一个七百多平方英尺的永久会址。我们的作联,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作为一个民间的文学团体,在商品社会的香港,拥有自己的永久会址,是罕见的。这是与广大的社会人士、荣誉会长、理监事和全体会员的支持分不开的。

这是我们的家、一爿属于我们自己文学的天地!

在这里,我们特别要感谢带领我们筚路蓝缕地向前的创会会长曾敏之先生,是他首先倡议成立香港作联的,没有他的毅

力与魄力,香港作联决难迅速壮大,还有连任六届会长刘以鬯先生的努力;我们特别向曾敏之先生、刘以鬯先生致以深切的悼念及崇高的敬意!与此同时,我们还缅怀那些曾与我们一起跋涉、已离开我们的理事、会员们!

香港作联一向贯彻“以文会友”的宗旨,广结文缘,三十年以迄,我们定期邀请知名海内外作家、学者,举办了各种讲座、研讨会、交流会等文学活动逾一百场,在文化界和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我们将再接再厉,再创新绩。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正确的道路是这样的:汲取你的前辈所做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末了,我想起何达那首以《我是不会变心的》为题的诗,最后两行是:

我们是连接在一根钢轴上的两个车轮,

我们同屬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2018年8月3日

(作者系香港作家联会会长)

猜你喜欢

会址联会会长
新联会聚合新阶层新能量
“老”手艺绽放“新”风采——记宜兴市新联会理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顾婷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掠影
为什么我们会长痘?
亚布力企业家论坛永久会址的照明设计
“八闽巾帼心向党·万村千居唱起来”古田会址展演兴起“大学习”热潮
会长大的伞
有了宫会长 脱贫有指望
定位、关系、目标——知联会建设的三个命题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