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梦楼上忆初心

2018-10-18张诗剑

台港文学选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陈娟长乐冰心

我站立“双梦楼”前的走廊上,左听汾溪水潺潺,右闻榕树风爽爽,正面有古典的太平桥,背靠巍峨的六平山。当年陈娟教学时就住此楼旧址,我在长乐县委办工作和母亲儿女都住这溪边宿舍,学校就是我们的家。四十年后今天,双梦楼就落成在这座拆旧建新不久的图书馆四楼上,感到无比亲切。忽然,后面操场上传来《我们是未来的精英》歌声,这是我和陈娟四十年前合作的校歌,由孔景和北美老师谱曲,今天都在唱,给学生,给我俩都有一股勉励的力量。

双梦楼的诞生,应该感恩福建省文联的省作协、冰心文学馆、福建社科院的文学研究所联合召开了“双梦齐辉”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有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吉狄马加,福建省文联主席、社科院院长张帆,中共福建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陆开锦,省文联党组书记张作兴,省文联书记处书记陈毅达,省文联原党组书记林德冠,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主席杨少衡,省作协副主席王炳根、杨际岚、陈章汉,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郭志杰,省社科院文研所包恒新研究员、肖成副研究员,省文学院院长吕纯晖,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刘传标,《台港文学选刊》执行主编赖碧强、前主编宋瑜及编辑部主任马洪滔,上海《长三角闽西人》杂志社采访部主任汪义生教授,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副理事长、北师大珠海分校盼耕教授,澳大利亚学者、华侨大学庄伟杰教授,福建师大张善文教授,福建泉州师范学院戴冠青教授,北京文苑出版社社长孟白。此外,长乐文化界的多位領导:长乐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林俊成、长乐一中校长郑其强、长乐作协主席林秉杰、长乐作协秘书长郑师恩、长乐华侨中学校长陈碧云、长乐党校副校长张克湘等,都出席了这次研讨会。会议由福建作协秘书长林秀美和冰心文学馆馆长刘东方具体组织,由省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杨少衡和省文联书记处书记陈毅达主持。大会对双梦作品《香妃梦回》和《昙花梦》展开深入研讨,给予充分肯定。专家认为,“双梦齐辉”经典文学研讨非常切合当前“中国梦”的新时代主题。我们应该重铸新时代文学审美精神。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吉狄马加热情指出:张诗剑、陈娟作为诗人小说家,四十年来,身处多重文化叠加的香港,但其作品注重中华民族风格和气派,在精神上与民族思想融汇,在闽派文化对外影响力上起推动作用。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陆开锦,对我俩作品赞曰:思接千载,神游万里,继承了中华文化最优秀的部分。真是灵魂的叙事,重返历史的现场。张帆、张作兴、陈毅达等多位省文联领导都肯定我俩长期以来对闽港台文艺交流,对香港稳定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

我和陈娟从来没有想到会当上双梦楼的楼主。我们还应该感谢故乡人大为我俩提案立案立馆,这是给我们的厚爱。感谢母校长乐一中领导毅然接受设立此馆,令建馆工作顺利进行。感恩啊,感谢故乡恩,感谢父母的养育恩和兄弟姐妹的手足情,感谢晚辈的拥戴和信仰。我俩一直以冰心的大爱为榜样,将自己的诚心与真爱献给故乡。作为诗人、作家,应为岁月留品格,为故乡立风范。

我俩都出身于长乐首占岱边村,真正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小学中学同窗十二载。长乐一中毕业后,我考入厦大中文系,陈娟考进福建师大中文系,有人称之为旗鼓相当,且同迷于文学梦。一个喜爱诗书画,一首描写新疆的经典长诗《香妃梦回》被著名音乐家艾惠秀谱曲,由著名歌唱家北京李媛媛、香港刘嘉嘉演唱;福州长乐新疆班师生更编成歌舞剧,在艺术节中,唱响南北丝绸之路的蓝天;美国朗诵家韦薇和储卫容也在中山和美国纽约作中英文朗诵演唱,反响甚佳。一个擅长小说散文,陈娟一部《昙花梦》在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特区报》副刊连载两年多,报刊发行量剧增十倍,副刊主编佟家桓在研究《昙花梦》时赞美该小说:“新奇、阔大、博雅、厚重,光照当代小说新领域。” 法律出版社出版多版,香港上海书局、台湾传统书局连续出版推广,新疆人民出版社还翻译成维吾尔文出版,总发行量逾百万套,轰动文坛。1988年上海电视台和黄山电视台合拍11集电视连续剧,反响热烈; 2015年又二度被改编扩拍成44集大型电视连续剧,两年多来仍在不少省市热播。

回忆我俩从小就崇拜文坛祖母冰心,她是我们福州长乐乡贤。冰心病重时住进北京医院,我曾买了一大束她最喜爱的玫瑰花到医院看望她,她很高兴,对我说:“玫瑰花很美,我们福州的女子都很漂亮,像玫瑰花呵。”香港回归也已经20周年,冰心文学馆在长乐落成亦20年,初期,我就被聘为冰心文学馆基金会常务理事,并担任冰心文学奖评委。我曾邀门生香港蔡丽双博士捐赠冰心汉白玉塑像,高雅端坐于文学馆大厅中,供人瞻仰。也曾邀请香港作家陈权康的父母捐赠15万元,在冰心故居横岭小学建立电脑室。冰心文学馆曾以我们香港文学报出版社名义出版一套精美的冰心文学袖珍本。冰心文学馆是我们瞻仰的文学殿堂。

回忆我大学毕业时,曾要求去新疆支边,但未成功,后却分配到福建省委组织部准备安排培训“县级接班人”,但被文化大革命冲散了,我就在福州长乐印刷厂和县委办工作13年。1978年我移居香港,在中新社香港分社任职十年,用多个笔名写了数百万言政经文化论文。1985年我俩就组织龙香文学社,三年后又创办《香港文学报》,不知不觉已30载,不牟利为会员作家或文友出版数百部个人著作,包括文学作品、文学评论、政经论文集及英译短诗上百册,促进团结了港澳台及海外华文作家群。中国文联出版社白舒荣主持为我们龙香文学社社员出版了三部“龙香文学丛书”。我们还登报公开征集编辑了一套六大卷全港作家《香港当代文学精品丛书》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我们还破天荒组织了21位香港作家在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新纪元香港作家文丛》21部,称为“家国情怀集结号”。我邀请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作序,由我和盼耕总编,作为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还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大型首发式,在深圳大会堂和香港中央图书馆也举办了首发式和大型研讨会。

回顾陈娟大学毕业后,在长乐一中、长乐三中执教17载。到香港时,亦医亦文,在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进修医学二年,获中西医文凭,后来又获得美国ACU大学东方传统医学文化研究博士,成为香港政府首批注册中医师,行医20载。我俩边工作,边创作。80年代,陈娟业余补充修改长篇小说《昙花梦》,并在《深圳特区报》连载,好评如潮,推动了港深闽文化交流。当时我曾被推选为深圳作协副主席,还带领二十多位香港作家加入深圳作家协会。《深圳特区报》试刊时,我就在副刊上刊登了《月是故乡明》的散文。特区报正式发行后,每周有四版“罗湖桥”副刊,我们香港“龙香社”作家不断供稿,每季度或半年,报社就派编委来港发稿费与“龙香”作家餐聚座谈。每逢荔枝节、中秋节,也成为深港作家交流的节日,那种朴实而欢乐的深情,记忆犹新。这也大大推动了“深港文学一家亲”的热潮。

我是800人之一的香港回归筹委会委员,出任香港市政局文学艺术顾问。当时文化界曾敏之、金庸、刘以鬯、犁青都在回归筹委会任职。我则特别重视发展文化团体,从“龙香社”到“文促会”,从而更带动30多人加入香港作家联会,后又创立香港政经文化学会和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甚至在惠州参创国际诗人笔会。并担任上述多个文化团体重要职务。同时也重视文学创作,连续获得美国世界文化艺术学院颁授荣誉文学博士,获美国大西洋大学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奖,获意大利国际学院艺术文化国际奖和中国当代诗人杰出贡献金奖。《香妃梦回》获天津文化杯全国鲁藜诗歌奖特等奖,《冷暖人情三部曲》获深圳特区文学十年奖,《承诺三叠》获中国散文诗学会一等奖,2017年荣获中国百年新诗百位最具影响力诗人奖,《秋的思索》获中华文化杯优秀文学奖,长诗《香妃梦回》与余光中、洛夫、郑愁予、痖弦、也斯、傅天虹等12位诗人作品,同被高校编入数千年来经典读本丛书中,由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隆重发行。

回顾陈娟,她在医学上有所创见,也不忘初心,不断创作,积极参与文学活动,与我并肩当沙漠“开荒牛“,也被称为“文坛夫妻档”。《昙花梦》被拍成大型电视剧,获国际炎黄文化首届龙文化金奖一等奖。《丽质诗魂》获第二届“中国时代新闻人物”优秀报告文学一等奖。《兰馨焚书》获中华文化杯优秀文学奖。《海峡情》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五届“海峡情”征文特别奖,《莲花峰飞檐》获《人民日报》澳门回归征文奖。

我俩的作品,获得许多荣誉和奖赏,被选编入《中国文学通史》《中国新诗大辞典》《台港名家名作选读》《中国小说家大辞典》《香港文学史》《中大会国文学家辞典》《当代散文精品珍藏本》等数十部辞典选集中,其传略双双收入英国剑桥名人中心《世界名人录》。

我们到港初期,我的诗作《祖国,母亲》、《故乡水》,陈娟的小说《初到贵境》等,陆续获奖。我在香港中新社工作;后创办龙香文学社,也展开文学交流活动;1988年开始出版《香港文学报》和各种文学丛书,与深圳,与广东、福建、北京、上海、江苏、江西、四川、新疆等地交流频密。

我和陈娟经常应邀上京出席世界华文文学大会交流活动,在北京拜会过冰心、艾青、臧克家、卞之琳、萧乾,也拜会过贺敬之、柯岩夫妇等诗人作家。陈娟在出席北京徐霞客文学奖时,在人民大会堂拜见了李瑞环、钱伟长和港澳办主任鲁平等,也曾在天下名人馆会见过理论家林默涵夫妇,深受教益与启迪。

在香港,我和陈娟不但重视文学创作,也接待了大量南来的文艺作家群。80年代大陆的作家、文艺家经常来港交流,有大型的,也有零散的。到香港就找“龙香社”,找我和陈娟,甚至就住在我小小的家中和陈娟医馆里。人们常赞:“你们是香港的雷锋。”

我回想起国际诗人笔会,1993年4月6日,由野曼、犁青和我等人联手邀请来自中国大陆、台港澳及美国、新马泰等国家和地区著名诗人齐集广东惠州西湖举行南国诗会,到会诗人经研究决定组成国际诗人笔会,发起人有野曼、犁青、邹荻帆、邵燕祥、张志民、舒婷、张诗剑、绿原、白桦、曾卓、徐迟、向明、李小雨、杜国清、洛夫、张默、管管、傅天琳、韦丘、吴岸、孟沙、岭南人、原甸、陈剑、西彤,决议由洛夫起草。1994年12月22日在深圳正式成立该诗会。野曼、犁青为双主席,我任港方秘书长,长期负责邀请组织台港澳及海外爱国诗人,十五届(东川)开始我被推选为执行副主席,十六届(南宁)、十七届(宝安)我为诗会主席。诗会的会徽和奖状由我设计制作,每届的奖状费用都由我捐助,金奖座制作由大会负责。25年召开了18届国际诗人笔会,凝聚了内地、台港澳及海外26个国家和地区的华语诗人。

人为万物之灵长,诗乃众生之精魂。诗人的感情是真实的,诗的意象是最美好的。诗有化解心结的魔力。香港回归前,余光中教授在香港执教十载,无意跨过罗湖桥;交流熟悉后,回乡探亲,谈笑风生,乡亲更为他建了纪念馆。在金华召开的国际诗人笔会上,我和野曼代表诗会上台给余光中教授颁发了“中国当代诗魂金奖”。他还为我的《香妃梦回》题了书名。洛夫诗兄首次到香港,只在香港边界落马洲遥望深圳凤凰山而兴叹;不久,谈诗交往,诗友热情拥他跨过咫尺罗湖桥,把酒吟诗,尝大闸蟹,不亦乐乎?洛夫还赠我“枫桥夜泊”墨宝,我亦以“龙乡”行草二字回敬。

我既是香港回归筹委会委员,胸怀责任心和光荣感,不忘爱国爱港爱家乡。我与陈娟、巴桐、曾聪等,在红磡春田街自己家中举起“龙香文学社”旗帜,又成立香港文学报社。为耕耘香港“文化沙漠”变绿洲,我联合组织许多文化社团创建香港中华文化总会,20年来现已发展属下文化团体500多个,人称已占有香港文化界半壁江山,算是奇迹。我是创会会长,陈娟是创会副理事长。在推选董建华任特首成功方面,香港文总会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还带领组织福州长乐在港学生成立“香港长乐联谊会”,该会十年来已发展成为香港强有力的“标兵社团”,在反“占中”、反“港独”中当先锋,爱国爱港,集结群贤。

为配合爱国爱港教育,我和谢纬武组织发动中华文总属下团体,协助拥军的纳米公司总裁江树锐在全港巡回展出中国各种先进军事武器模型和航母模型,震动了全港,甚而波及美国。我还主持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在港举办的“中華文化杯优秀文学奖”,获奖者达50位作家,著作50部;我还主持了中华文总三次大型的全港大中学生主题为《读基本法》《我心中的祖国》《和谐香港》征文比赛,参加的学生达17万人,也震动了香港文坛;我还协同梁荔玲、谢纬武、李远荣、张继征、李公安,以亲子教育活动为名,以讲解儿童诗和绘画为内容,在学校中传播中华文化,同时推广普通话,深受师生和家长欢迎。

中央驻港联络办紫荆杂志社曾派高峰、谢静于2016年5月来采访我俩,在该刊6期发表访问记《同心筑梦 走上经典》,认为双梦作品不愧代表了新时代的文学精神。赞扬我俩是“跨越万难,逆光飞翔,同心筑梦,沙漠之花。”在繁华的香江边,重塑文学正能量。

猜你喜欢

陈娟长乐冰心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Jokes Today
吹泡泡
长乐姑娘陈佼怡 新晋欧洲华姐冠军
迎“春”冰心
母亲
一片冰心育桃李 六秩弦歌谱华章——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简介
陈娟:15岁读名校,不忘记和自己的约定
上司身边的空座
长乐未“羊”准妈妈节日期间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