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颈息肉临床效果分析

2018-10-18戴进张荟莹

当代医学 2018年28期
关键词:子宫颈宫腔宫腔镜

戴进,张荟莹

(辽宁省辽阳石化总医院妇产科,辽宁 辽阳 111003)

子宫黏膜下肌瘤和子宫颈息肉在妇科中比较常见,在31~52岁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患者会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时间增长和阴道出血的临床症状,如果未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出现贫血与不孕不育的情况[1]。临床上治疗此种疾病的方法包括经腹小切口,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以及介入治疗等等,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大和出血量较多的弊端,不利于术后恢复,应用何种方法提升此种疾病的治疗效果被划入医学专家研究的重点[2]。在医学技术不断发展下,宫腔镜电切法被逐渐应用至此类疾病的治疗中,此次将本院在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和子宫颈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和子宫颈息肉的疗效进行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本院在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和子宫颈息肉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有45例,子宫颈息肉患者有27例,患者年龄26~48岁,平均年龄(37.29±10.52)岁,肌瘤直径1.45~3.53 cm,肌瘤平均直径(2.49±0.37)cm,其中单发患者有25例,多发患者有20例。纳入标准:要求保留子宫;子宫黏膜下肌瘤带蒂的位置在宫腔中或已脱出宫腔到达宫颈管中;无手术禁忌证;无蒂子宫黏膜下肌瘤直径<4 cm。本研究所选的患者均有生育史,临床表现包括月经量多,经期时间有所延长以及阴道出现不规则流血的情况,其中有16例患者伴有贫血症状,经B超检查得知带蒂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例数为42例,无蒂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例数为3例。

1.2 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血常规,尿常规以及B超等检查,对患者子宫形态,肌瘤、息肉的具体位置以及直径大小等进行明确,所有患者均使用宫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在手术前两小时通过直肠给药的方式注入600μg的米索前列醇(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73696),实现松弛和扩张宫颈的目标,将5%葡萄糖溶液或者4%甘露醇作为膨宫液,将膨宫压力调整至100 mmHg,流速调整至420 ml/min,使用宫腔电切镜展开后续治疗,将其电切功率调整至100 W,电凝功率调整至60 W,在调整完成后对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对其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在铺巾完成后根据10号宫腔镜的直径应用宫颈扩张器实现对宫颈进行扩张处理,对转录系统进行合理连接,仔细观察宫腔的状态,之后在直视状态下切除肌瘤和息肉[3]。在实际切除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几点,①在切除无蒂子宫肌瘤时需要通过静脉给药的方式输注适量的缩宫素,强化子宫收缩作用,将子宫肌瘤完全挤入宫腔中,提升切除效果;②当子宫黏膜下肌瘤或者子宫颈息肉脱出宫颈口时在切除前需要应用卵圆钳进行适当的牵拉,使用宫腔镜对其根部位置进行探查,进而提高全切率;③当子宫黏膜下肌瘤和子宫颈息肉未脱出子宫时医生需要使用宫腔镜对其具体位置进行探查,将根部作为电切除的起点,在切除操作完成后需要再次使用宫腔镜对子宫进行探查,判断患者是否出现渗血或者出血的情况,如果出现上述情况需要立即进行电凝止血,在成功止血后便可取出宫腔镜。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进行观察。

2 结果

7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成功率为100%,手术中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手术时间及子宫颈息肉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见表1,两项指标的数值均较低;所有患者膨宫液的使用量为240~2 700 ml,液体用完后患者尿管和肠道蠕动均得到明显改善,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术后阴道出血量较少,在抗感染治疗一周后全部出院,出院后进行了为期半年的随访调查,所有患者的月经均恢复正常水平,贫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

表 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分析()Table 1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various indexes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表 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分析()Table 1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various indexes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术中出血量(ml)33.52±20.67 57.36±40.28 10.01±9.64组别带蒂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无蒂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子宫颈息肉患者手术时间(min)22.65±4.98 43.26±15.37 15.53±10.35

3 讨论

子宫黏膜下肌瘤和子宫颈息肉属于妇科常见疾病,相关资料显示此类疾病的发病率在10%左右,如果未及时介入有效治疗,将会对患者工作和生活产生较多的负面影响[4]。介入治疗、药物治疗及传统开腹手术的方法在子宫黏膜下肌瘤和子宫颈息肉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经长期实践观察发现前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后一种方法具有确切的疗效,但是,具有手术切口大,术中出血量多以及术后恢复时间较长的弊端[5]。以前,医生会使用血管钳对肌瘤蒂进行钳夹切除,在切除后行缝扎处理,此种治疗方法具有治疗不彻底的劣势,宫腔或者颈管可能会残留子宫肌瘤根蒂,术后患者出现出血或者复发的几率明显增加[6]。子宫切除术会对患者精神、心理及生理等方面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此种治疗方法可以完全切除病变,但是会出现如下并发症:其一,断扎附件会对患者卵巢血流产生一定的影响,会出现下腹部位置疼痛,性交痛以及卵巢增大的情况,当情况比较严重时患者卵巢功能可能会出现早衰的情况,同时出现围绝经期的可能大大增加;其二,会对患者盆底完整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阴道会缩短,影响其性生活质量[7]。宫腔镜无需进行开腹处理,并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恢复时间短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较小的特征,在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颈息肉治疗中对其进行合理应用具有如下优势:其一,可以对患者子宫肌瘤和息肉的具体位置、直径大小以及形态等进行明确,可为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据和支持;其二,不会对患者子宫正常解剖结构产生负面影响,能够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子宫异常出血的症状;其三,患者仍然可以正常生育;其四,可以在可视状态下对可能发生病变的位置进行活检处理,可以对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颈息肉的确诊率进行提升;其五,治愈率较其他治疗方法高,相关资料表明此种方法的治愈率高达80%[8]。但是,宫腔镜治疗效果同肌瘤大小、类型、宫腔深度以及患者年龄等具有一定的联系,如果未做好术中、术后处理工作患者可能会出现体液超负荷以及低钠血症脑病的可能,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少以上情况发生率,在术前医生需要对患者各项指标进行详细检查和记录,严格按照流程和要求展开手术,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指标和临床症状,如果发生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策略进行处理,提升手术效果[9]。此外,为了减少患者术中和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医护人员需要做好并发症预防和处理工作,子宫收缩不良及术中止血不到位会导致患者出现出血的情况,医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使用适量的宫缩剂和止血剂,同时,需要使用电凝方法进行止血,确保临床治疗效果;子宫穿孔是宫腔镜治疗此类疾病的又一并发症,为了减少其发生率,医生需要熟练掌握切割器的使用方法和要求,对切割深度进行严格把控,如果在术中发生穿孔的情况需要立刻终止手术,行腹腔镜探查修补术;过度水化综合症主要指灌浆液吸收过量,进入血液循环后患者会出现血容量增加和低钠血症的情况,如未及时得到治疗会引发全身症状,为了减少此种情况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对灌流液出量进行严格监测,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减少手术时间,与此同时需要对灌流压力进行控制,术后对患者电解质变化进行观察,避免出现电解质紊乱的情况。

此次将本院在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和子宫颈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宫腔镜治疗,回顾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结果为7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中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及子宫颈息肉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较少;所有患者膨宫液的使用量为240~2 700 ml,液体用完后患者尿管和肠道蠕动均得到明显改善,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术后阴道出血量较少,在抗感染治疗一周后全部出院,出院后进行了为期半年的随访调查,所有患者的月经均恢复正常水平,贫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

综上所述,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和子宫颈息肉的效果较好,手术成功率较高,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较少,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子宫颈宫腔宫腔镜
一次性子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宫腔镜下电切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探讨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诊治女性不孕症54例
牛羊子宫颈扩张不全引起难产的诊治
子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妊娠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屈螺酮炔雌醇片用于人工流产术后预防宫腔粘连1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