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物流园区发展与创新研究
2018-10-18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1 背景及意义
物流园区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和区域物流发展的基础,对当地及辐射周边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物流园区能够有效整合城市零散的社会物流资源,提供资源集聚发展载体,从而提高物流社会化水平,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2006年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物流园区(Logistics Park)是指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特定区域。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编制的《第五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2018)》中,物流园区包括:(1)署名为物流园区、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公路港、铁路港、物流港、无水港等的单位或企业;(2)园区占地面积在150亩及以上,并具有政府部门核发的用地手续;(3)园区有多家企业入驻,能够提供社会化物流服务。包括规划、在建及运营的物流园区。
随着我国物流业发展壮大,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逐渐凸显。《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0)》、《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工作的通知》等陆续出台。随着移动智能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互联网+”一词在2015年“两会”中被写入国家战略,意味着“互联网+”将助推国民经济三驾马车的再造新生,以创新驱动经济新常态发展和行业变革。互联网与物流业深度融合,推动物流业和物流园区的服务和运作模式不断创新。物流自动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成为大势所趋,物流效率不断提升,物流正在从传统物流向智慧物流转型升级。“互联网+”与智慧物流时代背景下,研究如何提升物流园区的服务水平和物流园区如何才能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有关物流园区的研究很多,主要集中在需求预测、节点选址、规划设计、规模预算、功能布局、运营管理、融资与赢利等方面,大多以某单一物流园区或普遍物流园区为研究对象来展开,但也有一些专家和学者对“互联网+”与智慧物流背景下物流园区发展进行了积极创新和大胆探索。比如,传化物流联盟副总经理韩雪峰在传化物流联盟成都站和苏州站正式启动会议上,从线下公路港网络布局、企业定位、顶层设计、运营模式、盈利模式、网络搭建、平台职责、合作伙伴选择标准、组织治理架构、体系打造、标准打造和金融定制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传化物流联盟的模式与战略。刘占山、邢虎松和程紫来等通过“互联网+”物流园区发展探索,提出“互联网+”物流园区的发展对策。沈绪明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智慧物流园区信息平台搭建方案、智慧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宣正、张胜利和陈冬冬对四川省物流园区转型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调研、分析。黄世政提出中央政府的干预行为是物流园区发展从囚徒困境到合作赛局的有效途径。他们对物流园区盲目建设、已建成的物流园区同质化现象较严重、空置率高、利用率低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对策分析。从大量文献来看,针对区域物流园区发展与创新对策的研究较少,缺乏浙江省区域物流园区的研究。
本文以湖州物流园区为例,从物流园区的功能、布局与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区域物流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互联网+”与智慧物流时代背景下区域物流园区发展与创新的合理化建议。
2 湖州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及问题
物流园区作为产业集群空间集聚的外在表现,其规划和布局与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随着浙江物流业发展的产业环境和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物流业规模也持续增长,在公路港物流、港口物流(宁波、舟山)、电商物流(杭州、宁波)、货运配载、国际货运班列(义新欧)和联运转运等领域,涌现了一批知名企业,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开始显现。浙江物流业发展规划、示范物流园区的培育等政策规划,进一步优化了物流业和物流园区的发展环境。
湖州是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先行规划、先行发展”的14个重点城市之一,是“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环杭州湾大湾区核心城市、G60科技走廊中心城市。其地处浙江省北部,东临嘉兴,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濒太湖,与无锡和苏州隔湖相望,下辖2区3县,面积5 820km2。湖州区位交通优势明显,铁路横纵线完整,航运水系纵横交错,具备高速公路网、干线公路网、铁路网、水路网共同构建“交通四张网”的优势基础,有条件支撑发展立体化跨水陆的交通网络,形成公铁水联运体系。近年来湖州市交通发展迅速,为多式联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湖州市物流业发展迅速,目前支撑整个湖州市物流业的有两大板块,一是服务于湖州市制造企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二是2014年成立的湖州市物流装备制造园区。因此,湖州市的物流形成3大体系:企业物流、商贸物流和专业市场物流,其中,专业市场物流是湖州市物流发展的重点。南浔和织里的专业市场物流发展较早,因此也带动了整个湖州市场的发展。南浔建材、织里童装以及安吉竹制品目前成为湖州市的特色产业,该市场与外部市场、资源的衔接程度较高。因此,湖州市专业市场物流环境正在逐步形成,部分物流环节得到一定发展,形成了湖州市特有的物流特色:(1)形成了联托运市场;(2)棉坯布仓储业快速发展;(3)积极探索木业市场物流的有效外延等。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制造业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对物流的需求,湖州市规划建设了一批物流重点项目,物流园区建设得到长足发展。湖州市依托湖州交通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公路、水路、铁路综合运输网络为支撑,构建了以物流园区为核心、物流中心为骨干、配送中心为依托,农村物流配送点为延伸的一体化物流节点体系,从而确定全市物流节点布局—三园六中心,如图1所示。3个物流园区分别为:湖州综合物流园区、德清临杭物流园区、长兴综合物流园区;6个物流中心分别为:南浔物流中心、吴兴物流中心、织里物流中心、申嘉湖物流中心、德清物流中心及安吉物流中心(基本情况见表1)。其中,长兴综合物流园区地处浙皖苏三省边界,集“物流配载、仓储配送、生产资料展示交易、物流金融、物流信息、配套服务”六大服务于一体,已经迈入“铁公水”联运新时代,入选“中国物流示范基地”,已进驻物流企业及经营户近290家。今后的发展目标是实现铁路集装箱与公路集装箱、水路集装箱无缝对接,打造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交易周转的第一站。
图1 湖州市物流园区分布情况
通过调研分析,湖州市物流园区发展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粗放式发展,盈利模式单一。主要利用基础功能来盈利和依靠土地增值获利。主要集中在园区物业管理费用、土地增值、国家政策优惠等方面,缺乏利润创新点。园区中入驻物流企业数量少,园区利用率不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行业集群效应,造成园区、车辆设备、人员以及基础设施等物流资源的浪费。
(2)企业缺乏多种人才。近年来,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不断涌现,推动着物流管理、运营和组织模式变革,物流人才需求结构发生巨大变化,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复合型人才匮乏成为普遍现象。约一半的园区认为缺乏运营管理人才成为限制园区发展的主要因素。特别是物流信息人才、物流管理人才、产业链和供应链贯通人才以及国际物流人才更加紧缺。
表1 湖州市物流园区基本情况
(3)物流园区同质化竞争严重。政府大力发展物流园区,利用不同的优惠政策吸引园区入驻,对园区审批较为放松,从而造成物流园区同质化现象,客户粘性降低。一个三线城市有多达9个物流园区,与该地区经济区域并不匹配,这样的物流园区建设出来不能吸引大量的商家入驻,很容易成为空壳。园区缺乏政府监管,设施不健全,但由于成本低,往往以低价吸引物流企业租用,造成实际运营规模和范围与规划有很大偏离,园区内的很多物流企业业务范围和服务空间范围重叠,相互之间采取低价竞争策略抢夺货源,利润空间逐渐下降。资源浪费和过度竞争等因素阻碍了物流园区的发展。
(4)网络化、信息化程度低。目前湖州市的“三园六中心”中,只有长兴综合物流园区建设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其他的园区和中心尚未有成型或正在建设的信息平台,更加没有真正实现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应有作用。由于园区运营关系的存在以及园区入驻企业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基于博弈心理,物流不具有共享货源的主动性。由于缺乏调动企业共享货源的激励机制,园区、专线公司、货主、车辆之间的信息孤岛仍旧存在。
3 改革与创新的对策
为了实现发展模式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加快园区创新发展步伐,构建持续发展的物流生态体系,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专项调研中掌握的情况,本文针对湖州物流园区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发展与创新对策建议:
(1)改革管理方式,增加增值服务,创新平台模式,提供多种盈利模式。改革供地方式。探索“先租后让”、“租让结合”、“以租代售”等多种供地方式,降低企业一次性投入成本,保证物流用地永续利用。建议地方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通过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示范奖励等多种方式支持物流园区发展。
从各物流园区主要业务功能来看,仓储、运输、配送等传统业务功能占据绝大比重,而流通加工、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增值服务能力较为薄弱,在物流园区经营收入中的占比有待进一步提高。物流园区入驻商贸服务类企业(如快递、电商、冷链、医药等专业物流企业)、加工制造企业和公路专线企业,吸引有规模、有实力的4A、5A级物流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入驻,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多元化,促使物流生态圈逐渐形成。
“黑货”和“白货”是铁路部门对不同货物种类的俗称。“黑货”主要指煤炭、矿石、钢材和有色金属等大宗货物,“白货”主要指农副土特产品、食品、药品、水产品、日用品、邮件、快递件等日常生活用品。随着消费升级驱动物流结构变化,物流园区流转商品“白货”增加。但是目前投入运营的园区中,一半左右的入驻企业收入以物流业务为主。园区要利用自身平台优势,整合当地物流资源,介入物流业务活动,开拓其他业务,使园区自身收入从物业收入向物流业务收入、商品贸易收入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表示,目前网络化、联盟化已经成为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趋势。因此,为改变现在各园区很多企业规模小、实力弱、信息化和标准化程度低和园区间资源分散、单打独斗的现状,湖州市应借助一个大型智慧物流平台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化。应加入或打造一个像传化物流联盟或普洛斯产业聚集平台这样的大物流平台,或是由分散到整合,更好地发挥湖州物流园区的集聚特点,联合周边其他城市共建物流联盟,搭建平台化、网络化的大型区域物流分拨中心,吸引更多物流企业加盟,建立基于平台统一的金融支付体系,实现一站式干支线衔接、公铁水空多式联运无缝衔接、一站式仓干配一体化,实现跨区域协同发展,将物流业务向全国延伸,让物流更高效、更智能。重新进行顶层设计,实现价值共享、利益共享、开放聚力、动态优化、持续激励、优胜劣汰,建立准入标准和合作伙伴选择标准。
增大市场规模,提高揽货能力和议价能力,通过网络共建、标准重塑、组织重建、品牌打造、金融扶持等手段赋能一批优质企业,共同打造优质网络服务平台,改变物流园区现状,为制造业和商贸流通业降本增效。网络化平台建成后,将实现跨区域、与全国其他城市的联动,最终湖州乃至浙江地区形成共建、共享、共赢的现代物流生态圈。
(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持续推动人才培养,为园区提供各种人才保障。人才,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能够胜任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员工。
目前的物流从业人员大都是以前从事运输行业或是从其他相关行业转行过来的,经过系统培训教育的专业物流人才非常少。专业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物流园区发展的一块短板。既缺少专业的管理人才,又缺少专业的技术人才,更缺少既懂管理又熟悉业务的运营人才和具有成功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特别是供应链服务模式、增值服务开发、商务网络管理和维护、客户个性化解决方案等方面的开拓性业务,都需要专门人才去胜任。虽然我国有很多高校在近十年内陆续开设物流方面的专业课程,这些具有物流专业知识的毕业生已开始为物流业注入新鲜血液,但是,其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物流业发展的需要。而要成为真正的物流园区专业人员或高级管理人员,还需要时间考验及企业长期实践工作的磨练。加上很多物流企业属于中小微企业,面临种种压力与变化,利润微薄而无法长期盈利,使物流各岗位工作要求较高、条件艰苦、实践性和挑战性强,造成人才流失或流动性较大。
物流园区应加强产学研结合,通过行业组织、企业、院校共建和联建形成产学研智库,创新思维和发展模式。物流园区应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推动学术、科研及产业化一体的智慧产业链,为创新发展提供最强大的动力。鼓励人才培养、加强人员的继续教育,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园区长远发展提供各种人才保障(各类型人才需求比例如图2所示)。同时,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物流作业中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和区块链等先进技术的应用。
图2 物流园区未来重点需求人才
相对于人才引进,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相对成本较低,对于企业的实用性更强,长远效果更好。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有两个措施:一是通过每个员工个人能力的提高,从而获得组织整体中长期业绩的增长;二是为员工提供成长的机会,使其通过工作促进自己的成长,并最终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形成。
进行人才培养时企业应完成以下工作:建立必要的人才保障制度,保障企业的人力资源发展与企业发展战略需求同步;根据企业发展需要设定人员职位、资格层次、职责使命以及必要的能力期待,建立与其对应的必要条件,并基于能力必备条件的要求,开发确定相应的标准化课程;基于能力必备条件运用理论学习、技能操作训练、课程实践等培训方式和公平透明的评价方式,建立满足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营造一个和谐、包容性强、能够发挥人才优势和长处、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
(3)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用先进技术与思想颠覆传统模式。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龙军生在《多变环境中的企业信息化》中阐明麦特卡夫定律为:网络价值同网络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而不是传统的回报递减规律。互联网时代的突变定律为:社会、政治、经济体制以渐进的方式增长,而技术却以几何级数发展。当两者之间的鸿沟愈来愈大,就愈可能产生革命性的变革。多变的环境下,环境突变越来越多、越来越快,企业经常洗牌,不是最强者生存,而是最善变者生存。Foster的S曲线说明技术进步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企业必须做好技术预测,不断创新,主动进攻,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对于物流园区,企业必须进行战略创新、业务流程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打破区域壁垒,使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建立跨区域人车货场集聚的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整合供应链各环节物流信息、物流监管、物流技术和设备等资源,面向社会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管理服务、技术服务和交易服务。将物联网、传感网与互联网整合起来,逐渐实现数据采集自动化、业务流程自动化、物流过程可控化、智能化、网络化,最终实现线上互通,线下互联。确保物流园区物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快速、安全运转,从而实现园区生态圈智慧。
湖州未来物流信息化应重点建设三大基础信息平台,优先发展六个支撑系统,构建起以网络业务管理、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为支撑的一个综合、开放的B2B、B2C湖州市公共信息平台,与口岸、海关等部门以及相关企业、协会物流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未来湖州应加强以信息化带动物流现代化,不断提高物流先进技术、设备的研发应用水平,进一步推动物流企业业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创新,促进物流以更加智慧的方式运行。积极加快智慧化仓储系统和物流信息平台的应用,不断提升物流服务业的智慧化水平。
(4)发挥政府在物流园区建设和发展中的指导、协调、监管和推进等作用。政府规划、企业主导仍然是湖州市物流园区开发建设的主要方式。物流园区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筹资金,但政府有关部门对物流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对于符合条件的物流园区,在银行贷款、企业发债、股权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支持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大型物流园区、企业集团设立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目前经济大环境的发展趋势,湖州市“十三五”期间货运量将呈逐步走低态势,这就要求湖州市着重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多批次、高价值货物物流需求的提升,提高货运运输时效和可靠性,增大外向型、高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物流需求。
进一步推动政府信息公开,简化物流园区开发建设与运营管理中的行政审批事项。政府相关办事机构进驻大型物流园区联合办公,实行“一站式”服务。取消物流仓储设施用地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政策的货物种类限制,扩大政策适用物流企业范围。物流用地建设期和运营前三年减免土地使用税。减免铁路专线、多式联运转运设施等公益性较强的基础设施用地土地使用税。出台物流园区收费目录清单,清理和规范各类行政性收费。
加大长兴物流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加大对示范物流园区财政税收、投资金融、土地规划、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支持示范物流园区优先纳入国家物流枢纽、多式联运试点等重点工程。以示范物流园区为样本,建立统计制度体系和网络体系。加强对示范物流园区的跟踪监测与考核,形成动态管理服务机制。总结示范园区创新做法和发展经验,做好宣传推广工作,缩小物流园区之间的差距。
政府应该加大对物流园区的监管,对于物流园区将物流规划用地用来发展商贸地产的应大力惩罚,还应该对物流园区动态进行监管,及时发现物流园区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做出调整。
加强政府与企业的沟通,发挥协会桥梁纽带作用。
4 总结
“互联网+”背景下物流园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提升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战略高度。本文研究、借鉴许多物流同行专家、学者的经验与成果,分析了湖州市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管理模式、人才保障、先进技术应用、政府作用与职责等方面提出了物流园区发展与创新对策建议,以期对湖州物流园区建设、规划与发展起到一定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