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营养神经药物辅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2018-10-18马道琴
马道琴
(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四川 邛崃 611530)
0 引言
脑梗死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即使在治疗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其容易引发残疾的发生,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发病率逐年升高。脑梗死的常规疗法包括抗氧化、降纤、改善循环、对脑部神经进行有效的保护,针对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1]。有研究显示,营养神经的药物对于脑部组织神经能够进行有效的保护,可有效改善脑水肿、缩小脑梗死灶面积。为了探讨神经内科营养神经药物辅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现选取了9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符合诊断标准[2]的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将其他严重疾病排除,均告知病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性的分组,其中49例被纳入到对照组,另49例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显示差异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按照以往的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控制患者的颅内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肌肉注射1次1g,1日2-3次。静脉注射1次4g,1日1次。静脉滴注1次4-8g,1日1次(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50mL)。两组患者均治疗10d。治疗前后均在清晨抽取患者的静脉血,抽取量为2mL,使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技术,采用Hcy试剂盒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总Hcy浓度,并测定血清叶酸水平。
1.3 疗效判定标准
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从神经功能评分及病残情况进行分级。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1%-100%,病残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90%,病残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7%;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高>18%。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Hcy、叶酸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产生的数据均纳入到SPSS 14.0软件中进行分析,其中Hcy及叶酸水平记为计量资料,并采用(±s)表示,行t检验,总有效率记为计数资料,并采用(%)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1)。
表1 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Hcy、叶酸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Hcy、叶酸水平比较,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cy、叶酸水平分别为(10.72±2.91)μmol/L、(30.53±7.03)μg/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指患者的脑部组织有缺血现象甚至是出现坏死,脑动脉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闭塞的可能,大量的神经元或星形胶质细胞受到损伤,甚至会丢失,这就引发了脑梗死。经常规药物治疗后仍有半数患者会遗留瘫痪、失语等症状,对患者身心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3]。以往临床上对于脑梗死患者常给予控制血压、抗自由基等药物,必要时降颅压等常规治疗。而本研究的观察组患者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营养神经药物,该类药物能够对脑部神经进行有效的保护,可有效改善脑水肿、缩小脑梗死灶面积。Hcy是同型半胱氨酸的简称,其作为判定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子之一,对其进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一旦Hcy升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增加,而人体内一旦出现维生素B族将会引起血Hcy水平升高[4]。Hcy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直接或是间接的损伤,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而对于能够发生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会造成影响,增强血小板功能,引发血栓,从而增加了脑梗死的发生率[5-7]。吡拉西坦为GABA的类似物,可激活腺苷酸激酶,促进脑血流量,提升思维活动能力。有研究表明,吡拉西坦对于脑梗死患者有显著的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cy、叶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神经内科营养神经药物辅助治疗脑梗死效果满意,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8,9]。
以上实践数据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营养神经类的药物予以辅助,能够获得十分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值得对其进行广泛应用并推广[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