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声”教学中的意大利语发音之研究

2018-10-18

歌唱艺术 2018年8期
关键词:美声意大利语辅音

黄 萱

歌唱离不开语言,世界上各种不同的语音就是各种不一样的音乐和声音。在人类文化长河中,“美声歌唱”(Bel canto)通过歌剧、艺术歌曲等载体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传播,令无数人为之着迷。这个原意为“美的歌唱”的词最开始被用来狭义地概括“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意大利歌唱家卓越的演唱质量,歌声如诉,表明这种抒情风格比朗诵风格要更加完美。歌声美丽、乐句的连贯圆滑,以及技巧的完美无瑕是其要素。”①同时,“美声歌唱”也被认为是一种健康、科学的发声方法。那么,这样一种美好又科学的歌唱为什么最早出现在意大利呢?这与意大利语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是意大利语造就了“美声歌唱”。本文试图通过进一步分析意大利语语音特点,以解释为什么意大利语语音能成为最有利于歌唱的语音,并对演唱中容易出现的语音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意大利语语音特点

1.意大利语的元音少而简单

意大利语一共只有五个元音字母(a、e、i、o、u),但这五个元音却发七个音([a][ɛ][e][i][ɔ][o][u]),也就是七个元音音素。与之相比,其他几种歌唱语言的元音音素就复杂得多了,比如德语有十九个、法语有十六个、英语有二十个,而汉语的韵母有二十四个。总的来说,意大利语元音的七个元音音素很简单、很容易发出来,具有直接明了、清晰纯正的特点,丝毫没有在口腔中滑进滑出或含混不清的感觉。

2.辅音发音较柔软

与其他语言相比较,意大利语的辅音发音较温和而迅速。比如在读“fumo”这个单词时,[m]的发音动作只需上下唇短促而轻柔的触碰来完成,绝不能停留过久或在双唇上施加太大的压力,要保持元音“u”向元音“o”的流动感。再如[t][p][k]三个辅音,发音时不能像它们在英语或德语中那样“爆破”与猛烈。②这些都是意大利语辅音发音相对柔软的印证。

3.高度的“元音化”

将英语与意大利语比较,虽然它们在一部分单词中词根(词源)相同,但意大利语单词由于通常以元音结尾,所以往往比英语单词多一个音节(比如英语的“intelligent”与意大利语的“intelligente”),而英语或德语的辅音比例高于意大利语。不断重复的七个简单、纯净的元音音素,加之短促而柔和的辅音,使得语音容易产生连贯的效果,这对于歌唱来说是十分有利的。③

4.音节多、频率快及舌尖颤音造就灵活的舌头

汉语是单音节的语言,一个汉字一个音节,而英语、意大利语是多音节的语言。比如汉语说“周末计划”四个音节,英语为“program for a weekend”六个音节,而意大利语则为“programma per un fine settimana”十一个音节。要在单位时间内表达同样的意思,只有通过加快音节频率来实现。在观察生活语言的使用时也可发现,意大利语是上述几种语言中平均音节频率最快的。频率快需要舌头的灵活配合,有趣的是,在意大利语中“语言”一词(“lingua”)也有“舌头”之意,舌头对于语言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另外,初听意大利语的人都会对舌尖颤音([r])印象深刻,发这个音需要舌头处于松弛又富有弹性的状态,而舌头的放松与灵活有利于下颌及喉部的放松和解放,对于歌唱来说,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④

5.连贯的发音,圆滑的语调

意大利语语音的一个重要特点正是“美声歌唱”的重要技术特征,那就是“连贯”(legato)—句子中单词与单词、音节与音节之间,除了少数双辅音的地方有停顿与切断外,总是从一个元音流向下一个元音,单个的、柔和的辅音绝不会切断这个连贯与流动。此外,汉语是典型的声调语言(有四声),而意大利语有时可以在几乎同一音高上把整句话说完,我们听到的音高的上下浮动是随着语气的需要,大波浪式地往句子中较为重要的音节的一些上行或下行的音调。在说话时,声调的上升与下降主要是依靠调节喉头的上下位置来获得,因此,说意大利语时喉头上下移动的频率相对较小,从这一点来看,对于歌唱也是有利的。

综上所述,意大利语语音的这些特点成就了它“最利于歌唱的语言”的光荣称号,对意大利成为“美声歌唱”的诞生地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说”并不等于“唱”,并非所有的意大利歌者在演唱时都能让听众清晰地听到他的意大利语发音。“说”与“唱”的主要区别在于,生活中说话时声区一般只在中低声区的一个狭小范围内,不需要将声音“投射”到较远的距离,更没有像歌曲中那样的长音。从“美声歌唱”的技术上来说,要掌握良好的歌唱呼吸技术,并对共鸣腔体做出相应调节,使得歌者获得喉部的相对解放,从而帮助声音位置进入“面罩”(“美声歌唱”理想的声音位置)。因此,好的歌唱语音必须要有好的歌唱技术作为基础。作为歌者,尤其是母语不是意大利语的歌者,必须先学习和掌握如何读好意大利语,懂得自己的母语与意大利语在语音上有哪些差异,这样才能为“美声歌唱”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问题解决办法

1.朗读意大利语时要连贯,不要点头

一方面,很多初学意大利语的人在念单词时很容易在音节间,尤其是在最后一个音节伴有点头的动作,这一动作映射出以汉语为母语的我们对于多音节语言的不适应。另一方面,由于绝大多数人在学习意大利语之前学过英语,所以对最后一个音节以元音结束也不习惯。点头的动作往往使得音节被切断、最后一个元音含混不清,而且很多人对朗读时的这一伴随动作毫无察觉。改掉这个不良习惯的办法首先是要意识到这一动作的存在;其次要尽量克服,想象朗读进行的方向是水平的,或是乐谱上连线的方向,最后一个元音也要交代清楚。我们要始终牢记,“连贯”是意大利语语音的一个重要特点,读时要使元音尽可能“流”向之后的元音。⑤音节多时,要朝着重音节的方向果断地行进,除非遇到双辅音,否则不要有任何停滞或阻断的感觉。尤其要注意的是,意大利语单词与单词中间不要停顿,比如“L’aria è ancor bruna”中,单词“L’aria”结束的“a”元音、单词“è”,以及“ancor”开头的“a”,读时要“无缝”连接,不要因为看到书写上的空格而将读音也隔断开来。再如“è un uom d’ottimo core”中,除了“è”与之后的“u”要连起来外,“u”之后的“n”也要和后一个单词开头的“u”连起来拼读。在歌唱性的乐句中,如果没有将意大利语语音应有的连贯带入歌唱,往往声音听上去出出进进,不仅乐句的线条和美感顿失,而且字也会听不清楚。而在宣叙调的演唱中则会出现音节一再被切断,句子中重音过多,或者每句的最后一个音节的元音都拖得过长的现象,这样就会让听者感到风格、味道不对,歌者语感不佳。

2.七个元音音素发音要纯正

(1)发“a”元音时,下巴放松地放下,舌面平放,舌尖接触下齿。以汉语为母语的歌者在发这个音时一般没有太大的问题,少数人会有下巴僵硬、声音偏紧和横的问题。这时,只需注意将下巴放松、略微下降、将声音形状调整得更加竖、立,但仍要保持这个元音既有空间又明亮温暖的特点。

(2)“i”元音则是舌位最高的一个。发[i]时,舌头前部离硬腭的距离最近,下巴的位置比发[a]时向上了很多,但仍要保持下颌的放松。这一点十分关键,因为一部分以汉语为母语的歌者会在发这个音时有过多的下巴、嘴唇及喉部肌肉力量参与,使这个音听起来特别紧。[i]是七个元音音素中最明亮、最靠前的一个。在意大利,很多声乐教师用“i”元音来帮助学生找到声音的“面罩”位置,当然这要以放松、打开的喉咙和呼吸的支持为前提,否则声音也难以真正进入“面罩”。需要注意的是,在意大利语中,即使是以字母“i”开头的多音节单词(如“invitare”)或者是发音时间很短的“i”结尾的单词(如“puoi”),它们都必须达到[i]的舌位高度,不能像英语中(如“invite”)开头的“i”一样发成[ɪ]。很多人由于学习英语的缘故,将这一发音习惯带入了意大利语的发音中。

(3)发元音“u”时,舌头后部向软腭处靠近,双唇向中间靠拢呈圆形,并略向前撅起。七个元音音素中,发[u]时唇形最小、最圆,听上去最暗、最靠后。发这个音时,喉头的位置也相对低一些,因此声乐教师通常会用练习这个元音来帮助学生获得较低的喉位、发声通道及高声区头声的感觉。同时,要注意下颌保持放松的状态,嘴唇略微向外突出(唇部不可过度用力),切不可朝里缩紧。在与[f][t]等辅音组合成[fu][tu]这样的音节时,[u]的发音必须在辅音之后马上准确发出。相当比例的人由于学习过英语,所以往往将这两个音节读成[fju][tju],或是发[u]的舌面高位不够靠后,而发成了类似[ø]的音。

(4)[ɛ]与[e]。在意大利语中,“e”元音有发开口音[ɛ]和闭口音[e]之分,它们处于[a]与[i]之间,这是就下颌的开度和舌头前部的高度而言的。发[ɛ]时(如“bello”中的“e”),下颌位置比[a]略高,舌尖接触下齿,舌头前部位置抬高;发[e]时(如“pena”中的“e”),下颌位置与舌头前部的位置继续抬高,下颌位置与[i]接近,舌尖接触下齿,舌的两边向下臼齿靠拢,因此舌面高度比[i]要略低和宽。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在掌握这两个读音时,尤其需要注意不能将它们读成复合元音[ei]或[ai],也就是在发音的后半段改变了下颌及舌头的位置,使这两个单元音陡然变成了复合元音。朗读时,如果存在这一问题,歌唱中由于元音时值被拖长,这个元音不能保持住、下颌与舌位随意移动的问题基本都会存在。因此,无论是在朗读时还是演唱中碰到这两个元音,都要有意识地保持下颌与舌面的位置不变,并通过听自己的录音、照镜子观察等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5)[ɔ]与[o]的发音。“o”元音的发音有两种可能:开口音[ɔ]与闭口音[o],它们处于[a]与[u]之间,也就是从[a]到[u]“嘴唇逐渐缩小变圆、舌头后部逐渐朝着软腭的方向抬高”的过程中。发[ɔ]时(如“donna”中的“o”)下颌的位置基本与[a]持平,只不过两边嘴角向中心移动,使唇形变得像一个竖着的椭圆,同时舌头喉部略微抬起;发[o]时(如“amore”中的“o”)唇形继续缩小变圆,并稍稍向前撅起(但并未达到发[u]时的小而圆的程度),舌头后部继续朝着软腭的方向拱起(但比发[u]时略低一些)。读这两个元音音素时,要注意双唇的形状和动作,切不可朝里向口腔后部紧缩或是朝下用力,尤其是上嘴唇不能朝下运动包住牙齿。再者,与发[ɛ][e]一样,发[ɔ]与[o]必须是单元音,也就是元音进行的过程中(哪怕是歌唱中有时需要保持相当长的时值)必须保持舌位、下颌、唇形等不动,否则这两个单元音很可能会变成复合元音[ao]或[ou]。还需注意的是,当“o”元音后面紧跟着辅音“r”时(如“porta”)不能影响“o”的发音,而实际情形是一部分人受英语发音的影响或是卷舌音“r”不熟练,在发[ɔ]还未结束时就将舌的前部朝后卷了起来或是挪动了位置,立刻破坏了[ɔ]的纯正,使之变得浑浊与模糊。

3.辅音中的问题

(1)末尾音节的单辅音[m][n][l][t][k]。由于汉语语音单音节的特点,初学者往往会把它带入意大利语的发音中,比如把“m’ama”(她爱我)读成“mamma”(妈妈)、把“pena”(痛苦)读成“penna”(钢笔)、把“vile”(怯懦的)读成“ville”(城镇)、把“fato”(命运)读成“fatto”(事件)、把“eco”(回声)读成“ecco”(这就是),等等。这些音节被切断或辅音被加强后,就形成了双辅音的效果。当然,并不是所有类似这样的单词都有相对应的双辅音词存在,但这一读音上的错误必须引起重视,因为它不仅暴露了发音不准确的问题,还有可能会引起歧义。它的解决办法是,将单辅音之前的元音延长,再将[m][n][l][t][k]这些单个的辅音迅速地发出,甚至想象是和它之后的元音一起发出的,这样就有了前面一个元音流向后一个元音的效果,单词的读音也变得连贯了。

(2)卷舌音[r],也叫舌尖颤音。它的原理是,“在舌尖与上齿龈处形成一个窄缝,然后气流高速冲出,由于气流冲出的地方气压降低,于是外界大气压又使其恢复原状,然后又被冲开,如此周而复始,就形成了颤音。”⑥由于这个音在汉语中并不存在,所以相当比例的人在初学意大利语时为发不出这个音而苦恼。练习和掌握它的技巧是:先在舌尖颤音前加一个辅音[d],注意发音时舌尖要贴在上齿龈处,并且接触面积不要大,同时“舌头要保持在一个松弛而有弹性的状态”,然后用一定的气流速度和气量(通常这个速度和量要比想象的大)使舌头颤起来,等到从无到有了以后,再将打头的[d]去掉并试图用更少的气流让更小面积的舌尖部位震颤,并且保证在发这个音时声带也要一起保持振动,还可以加入辅音或元音练习,比如练习发[fra][arlo][stro]等。通过不断尝试、调整与大量的练习,逐渐将这一舌尖颤音发得自然且熟练。

熟练之后还有一步,那就是练习“只颤一下”,因为在意大利语单词里,两个元音中间单个字母“r”(如“caro”“giuro”),发音时舌尖只能颤动一下,这个技巧只有在舌尖颤音发得比较熟练的前提下,将颤音做减法,绝不能将“caro”读成“calo”、“giuro”读成“giulo”。碰到这样的单词如果发音时颤动太多而不是颤一下,则会显出意大利语发音不够地道。

(3)单词中间和单词结尾的字母“l”。在意大利语中,“l”在单词中间和结尾(如“dolce”“del”“il”)时发音要和它在单词开头(如“lagrima”)一样,也就是舌尖要抵住上齿龈发出,同时保持声带的振动。相当比例的人会受到英语发音的影响(如英语中的“all”“fatal)”,当“l”在单词中间或结尾时,以舌尖向口腔后部卷起的方式来发音。要克服这个问题必须牢记在意大利语中,任何一个“l”都要在同样的位置,也就是舌尖抵住上齿龈,同时保持声带的振动,在歌唱中和它前面的元音保持同样的音高。

(4)字母“s”的发音。意大利语中“s”有清辅音[s]和浊辅音[z]之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发清辅音[s]。仅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发浊辅音[z]:一是单词里两个元音之间的一个“s”(如“cosa”“paese”),二是当它在浊辅音之前时(如“sbaglio”“sdegno”“smania”“medesma”)。要注意的是,由于汉语中没有相对应[z]这个音,所以相当比例的人在发这个音的时候容易把它读成[dz]。虽然它们都是浊辅音且发音的部位十分近似,但还是略有区别的。发[dz]时,舌尖抵住上齿龈形成阻塞,而发[z]时,是舌尖略抬起或抵住下齿,使气流冲击上齿槽,同时声带振动。所以有这一发音混淆问题的人必须仔细辨别舌尖动作与感觉,认真聆听自己朗读的录音加以区分。

(5)注意辅音字母“n”与“l”。首先,字母“n”只有当其后面紧跟[k]或[g]两个辅音时(如“ancora”“ingrato”)才发[ŋ]音,这是受到[k][g]两个后腭音的发音位置的影响,被带到后面去了,其他所有时候字母“n”都发[n],也就是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下降,让气流从鼻腔出来。这里要强调的是,少数歌者在朗读和演唱的时候,不够重视单词结尾的“n”(如“non”)和单词中间的“n”(尤其是当“nt”两个辅音连接时,如“sentite”),将它们发成“no”与“setite”。另一种情形是,没有“n”却凭空加上了[n]的发音,如将“vedo”发成“vendo”。这两种情况都需引起重视,如果存在第一个问题,需要将单词结尾和中间的“n”用比自己想象中更夸张的方式发清楚,尤其是在歌剧演唱中,因为演唱者离听众距离远,所以更要夸张地将这个辅音发出来。

其次,由于受到方言母语发音的影响,四川、湖北、湖南、安徽等地的歌者应注意[l]与[n]的区分。发[l]音时,舌尖同样抵住上齿龈,但气流从舌的两侧流出,产生边音。混淆这两种读音的人,不仅要提高听辨力,能够从别人的朗读中正确分辨这两种音;还要仔细体会自己发鼻音[n]与发边音[l]时的差别。发鼻音[n]时,舌身放得相对较宽,软腭下降,气流都从鼻腔出来;而发边音[l]时,舌身收得相对较紧,让气流从舌的两边流出,不进鼻腔。

(6)辅音群。单词中两个或三个不一样的辅音连在一起,便可以称作辅音群,比如“splende”“vostro”“parla”。连续的辅音在一起,要将它们每个都读得准确、清晰,同时辅音到辅音的进行要迅速而紧密。比如在“spl”的辅音群中间不能随意添加元音,而在有“r”的辅音群中,一般还是因为舌尖颤音“r”发得不够熟练,从而影响了辅音群的发音。

(7)双辅音的发音。在意大利语中,凡是相同的辅音连续出现就构成了双辅音,如“tutto”“vecchio”“possa”“bella”等。双辅音的发音是意大利语语音的一个重要特点,它给总体上连贯而流动的语音更增添了一缕灵动、节奏上带来更多的变数和律动,它是检验意大利语发音是否纯正的重要因素。双辅音分为两种,一种是停顿性的双辅音,包括“bb”[b:b]、“cc”[k:k]或[t:ʃ]、“dd”[d:d]、“gg”[g:g]或[d:ʒ]、“pp”[p:p]、“tt”[t:t]、“zz”[t:s]或[d:z]。双辅音在发音时,发音的部位和单辅音时相同,但气流和声音有一个短时的“悬浮和停顿”。另一种双辅音则是延续性双辅音,包括“ff”[f:f]、“ll”[l:l]、“mm”[m:m]、“nn”[n:n]、“rr”[r:r]、“ss”[s:s]、“vv”[v:v]。⑦发这些延续性的双辅音时,气流并没有被阻断,但辅音发音的时间加长,同时如果是浊辅音(“ll”“mm”“nn”“vv”)则需持续保持声带的振动,在演唱中音高也一直被保持。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双辅音,发音时,双辅音之前的元音要略微缩短,同时加长两个辅音的停顿或延长,这使得双辅音听起来十分具有能量感。双辅音不仅不能发成单辅音,相反,在歌剧演唱中要更为夸张地发出,将其想象为三四个同样的辅音。这是因为歌者距离听众较远,如果按照平常口语的读法则不可能让听众听清楚。如果双辅音被念成单辅音,有可能产生歧义,比如之前提到的例子,mamma(妈妈)—m’ama(她爱我)、penna(钢笔)—pena(痛苦)、ville(城镇)—vile(怯懦的)等。此外,在意大利语中,双辅音出现的频率是比较高的,在平日的学习和练习中要仔细体会双辅音的发音特点和它给意大利语语音带来的特有的节奏感,朗读和演唱时要准确而清晰地发出每一个双辅音。

(8)几对容易混淆的辅音[t]与[d]、[k]与[g]、[p]与[b]的发音。对这三对辅音产生困惑的人非常多,他们在学习意大利语一段时间之后仍然分辨不出意大利人发[t]与[d]、[k]与[g]、[p]与[b]之间的区别。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了解一些语音学的知识。这三对音都属于爆发音,也就是发音时先关闭声道中的某个部位,随着气流压力增大,最终冲出发音,这个爆发时间是非常短的。发[t]与[d]时部位在舌尖与上齿龈、[k]与[g]在舌面与软腭、[p]与[b]在双唇位置。另外,在语音学中,用“嗓音起始时间”(VOT)来衡量爆发音,如果刚一爆发声带就振动,就属于清爆音(VOT=0);如果爆发之后还有一段气流冲出,然后声带才振动,就属于送气清爆音(VOT>0);如果声带振动早于爆发,称为带声爆音(VOT<0)。⑧在意大利语中,[t][k][p]属于清爆音,而[d][g][b]属于带声爆音。汉字“大”的拼音是“d à”,但它的国际音标却是[ta],也就是发的清爆音。但需要说明的是,在歌剧演唱中,喉头位置低而且声带处于非常积极的振动状态中,所以如果完全按照“大”的汉语读音来演唱“t’amo”的第一个音节,很多人还是会错误地发成[da]。汉字“他”的拼音是“ tā”,实际上国际音标是[tʰa],也就是在爆破和声带起振之间还有一段气流冲出,属于送气清爆音。美式英语的“target”第一个音节,除了发的也是送气清爆音,其发音时舌尖位置比意大利语靠后,在硬腭处。因此,发这个音时,要克服英语的影响,舌尖紧挨上牙及牙龈,让爆破与声带振动同时发生。另两个清爆音[k][p]也一样,只要注意在爆破与声带振动间不要有一段多余的气流冲出即可,不必把“cura”的第一个音节想象成“故”的读音,也不要将“pace”第一个音节读成“爸”,因为如果这样的话,在演唱中有可能听上去变成错误的“gura”或“bace”。

小 结

以上列举和分析的是以汉语为母语的歌者在学习“美声歌唱”时,在意大利语语音上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这里也包括由于大多数人之前学过英语所带来的一些问题。由此可见,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语音)时,人们很容易将母语或是曾学习过的其他更熟知的语言的发音特点不自觉地带入新的语言中。因此,当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语言时,更要注意克服和摒弃这些不良的“带入”,这样才能建立一个新的、比较地道的语音系统,从而找到与这种语言相对应的音乐风格。

注 释

① 引自《牛津简明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版,第89页。

② John Glenn Paton:Gateway to Italian Diction A Guide for Singers, Alfred Publishing Co.,Inc. 2006, p18.

③ Kurt Adler:The Art of Accompanying and Coaching, Da Capo Press, Inc.1965, p48.

④ Evelina Colorni :Singer’s Italian: A Manual of Diction and Phonetics, Schirmer. 1996. p4.

⑤ 同注②,第18页。

⑥ 朱晓农、焦磊《教我如何不想她—语音的故事》,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45页。

⑦ John Moriarty:Diction, Schirmer. 1975,p138.

⑧ 同⑥,第37页。

猜你喜欢

美声意大利语辅音
学唱意大利语作品的基本环节
失去爆破和不完全爆破
意大利语在美声演唱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BR Sounds
英语的辅音连缀
我国非通用语专业辅修教学探究
第二讲 元音和辅音(下)
浅析如何建立科学的声音概念观
美声唱法的特点研究
论当代中国民族唱法的演唱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