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水量对水稻新品种试验产量的影响
2018-10-18贺淼尧龙俐华刘光华沈震波向忠诚
贺淼尧 龙俐华 刘光华 沈震波 向忠诚
(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湖南邵阳422000;第一作者:hemiaoyao8@vip.163.com)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常年种植面积3 000多万hm2、总产2亿多万t,种植优异的水稻品种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水稻新品种试验是利用有代表性的试验田块,按照统一的试验方案和技术规程鉴定试验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性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从而确定品种的利用价值[1-2]。水稻新品种试验是育种者筛选和鉴定选育品种和品种审定的关键环节,产量是衡量品种优劣的重要指标。本文以湖南省水稻区域试验早稻组、一季晚稻组新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含水量对试验品种产量的影响情况,为准确测定品种产量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种植
试验材料为2016年湖南省水稻区试邵阳区试点早稻中熟组、一季晚稻组参试品种,试验地点为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试验基地。早稻中熟品种15个,编号ZZQA1~ZZQA15,以株两优819为对照(编号ZZQA8),参试品种3月28日播种,4月27日移栽,7月27日收割,7月31日测产;一季晚稻品种10个,编号YWQB1~YWQB10,以C两优 343为对照(编号YWQB7),参试品种5月28日播种,6月22日移栽,10月9日收割,10月13日测产。
该试验依托湖南省水稻区域试验进行,试验田间管理严格按照2016年湖南省水稻区域试验方案要求管理。
1.2 测产项目与方法
1.2.1 产量
分区单收、单晒,扬净、称重后,测定含水量,并按籼稻13.5%、粳稻14.5%的标准含水量折算产量,两组试验品种均为籼稻,标准含水量均为13.5%。
1.2.2 含水量
利用LSD-1G水分测定仪测量2次含水量,取平均值。
1.2.3 产量折算公式
Y0为测定含水量,Yt为标准含水量,W0为晒后称重产量,Wt为折算标准产量[3]。
1.3 数据统计方法
利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品种产量情况
从表1可知,早稻中熟组15个品种含水量介于9.52%~11.03%之间,最高为ZZQA2,含水量11.03%,最低为ZZQA14,含水量9.52%。通过产量折算公式计算后,每667 m2产量增加16.72~25.39 kg。折算后与折算前的产量与对照的增幅发生改变,10个品种有所提高,4个品种有所降低,变化幅度在0.01%~-1.12%之间。折算前产量比对照增产的品种2个,其中ZZQA3增产3.00%以上,比对照减产的品种12个。折算后产量与对照比较的情况同折算前表现一致,折算前和折算后各品种的产量排序未发生改变。
从表2可知,一季晚稻组10个品种含水量介于13.17%~14.88%之间,与标准含水量13.5%差异不大。通过产量折算公式计算后,折算产量增加的仅有YWQB2、YWQB6,分别提高 1.84 kg/667 m2、2.39 kg/667m2,其余8个品种产量降低,减少0.58~10.43 kg/667 m2。折算后与折算前的产量与对照的增幅7个品种有所提高,变化幅度在0.29%~1.42%之间,2个品种有所降低。折算前产量比对照增产的品种有3个,仅YWQB8增产3.00%以上,比对照减产的品种6个。折算后产量比对照增产的品种也是 3个,YWQB3、YWQB8增产超过3.00%,但折算后和折算前各品种的产量排序未发生改变。
表1 早稻中熟组产量比较表
表2 一季晚稻组产量比较
表3 早稻中熟组不同含水量品种产量方差分析
表4 一季晚稻组不同含水量品种产量方差分析
2.2 折算前后产量情况分析
从表3可知,早稻中熟组15个品种的产量差异极显著,产量(折算前和折算后)的 F>F0.01(1,14),表明折算前和折算后两种计产方法的产量差异极显著。
从表4可知,一季晚稻组10个品种的产量差异极显著。产量(折算前和折算后)的 F0.01(1,9)>F0.05(1,9),表明折算前和折算后两种计产方法的产量差异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品种测产时含水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折算后的小区产量,含水量低于13.5%的折算产量会增加,高于13.5%的折算产量会降低,从而影响品种与对照产量的增减幅度,水稻新品种试验以产量比对照增产3.00%为鉴定标准,晒后含水量的影响不容忽视,一季晚稻组折算后使YWQB3达到标准。
准确的产量数据是水稻新品种试验的关键,在试验操作过程中,由于各品种的生育期、收获后气候条件、小区翻晒情况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小区的含水量都存在差异,通过标准含水量来统一折算产量的方法能有效避免多种影响,真实反映各品种的产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