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痛风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6例

2018-10-18张星华

中医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痛风性痛风尿酸

张星华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痛风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障碍及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代谢紊乱疾病,常与高尿酸血症关系密切,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囊、滑膜、软骨等周围,如不及早干预严重者易引起关节畸形、痛风肾改变[1-4]。随着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痛风发病率逐年提高,并趋于年轻化状态[5]。因此,寻求积极有效控制痛风发作、降低高尿酸血症、提高痛风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至关重要。痛风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西医治疗多以2009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降尿酸药物非布司他治疗,但亦有循证研究[6]结果表明非布司他用于慢性痛风治疗证据不足。多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7-8]表明:针灸治疗痛风能持续降低尿酸水平、具有疗效确切、复发率低、价格适中等特点。历代医家均认为:本病多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嗜食膏粱厚味、醇酒海鲜,脾胃运化失司,痰浊瘀血湿热凝滞于关节、筋骨,引起关节红肿疼痛。中医学多以清热化痰除湿、活血消肿止痛等为基本原则治疗。2016年8月—2017年8月,笔者采用针刺联合痛风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6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92例甘肃省中医院住院部收治的痛风患者,按1∶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男32例,女14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5岁,平均(39.4±8.2)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21年,平均(7.3±3.1)年。对照组46例,男30 例,女16 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4岁,平均(38.1±5.2)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23年,平均(7.9±2.3)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9]相关标准。 (1)患者关节液中发现特异性的尿酸盐结晶。(2)患者痛风石用化学或偏振光显微镜方法证实其中含尿酸盐结晶。(3)下列12项具备其中任意6项及以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表现):①急性关节炎发作>1 次;②炎症反应在1 d内达高峰;③单关节炎发作;④可见关节发红;⑤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⑥单侧第一跖趾关节受累;⑦单侧跗骨关节受累;⑧可疑痛风石;⑨高尿酸血症;⑩呈不对称性的关节内肿胀(X线片检查证实) ;无骨侵蚀骨皮质下囊肿(X线片检查证实) ;急性关节炎发作时进行关节液微生物培养,结果显示呈阴性。

2.2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中湿浊蕴阻证的标准。主症:下肢小关节卒然红肿热痛拒按,触之局部灼热,得凉则舒。次症:发热口渴,心烦不安,溲黄。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②年龄在20~70岁之间;③痛风发病>1年,每年发作>4次;④1个月内未使用苯溴马隆、别嘌呤醇等降尿酸药物;⑤目前处于痛风间歇期;⑥患者知情同意,且能坚持治疗。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由肝肾功能减退所引起的继发性痛风关节炎患者;③伴胃肠疾病及消化道溃疡患者;④过敏性患者。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苯溴马隆片(由常州康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H19990335,50 mg/片),50 mg/次,1 d 1次,口服。治疗组给予针刺,主穴:曲池、支沟、合谷、血海、丰隆、筑宾、三阴交、陷谷、内庭、行间、太白、隐白、大都、公孙、八风。选用直径为0.30 mm、长度50 mm(由苏州佳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75044)毫针进针,针刺得气后行泻法,留针30 min。联合痛风汤,药物组成:黄柏15 g,苍术15 g,薏苡仁15 g,牛膝15 g,石膏30 g,知母10 g,防己10 g,杏仁10 g,滑石10 g,防风10 g,萆薢10 g,猪苓10 g,川芎10 g,甘草6 g。1 d 1剂,水煎早晚分服。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治疗14 d后判定疗效。

5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的标准。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血尿酸(BUA)、尿尿酸(UUA)计数基本恢复水平,较治疗前改善>66.7%。 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BUA、UUA计数有所下降,较治疗前改善33.3%~66.7%。 无效:与治疗前相比,各方面均无改善,BUA、UUA计数较治疗前改善<33.3%。

6 观测指标及方法

6.1 中医证候积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1]中证候分级量化表进行计分。根据关节疼痛、局部压痛、关节肿胀、皮色皮温、关节活动及全身症状等 6 项症状按无、轻、中、重分级分别计 0,1,2,3分。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2周后进行证候评分。

6.2 炎症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清晨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BUA、UUA水平。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04,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疗效对比

8.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见表2。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8.3 两组治疗前后BUA和UUA水平对比

见表3。

表3 两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BUA和UUA水平对比

组 别例数时间BUAUUA治疗组46治疗前465.79 ± 66.512368.49± 1756.41治疗后378.23 ± 117.32**##3335.15± 1796.29*对照组46治疗前467.98 ± 84.672231.87± 1575.43治疗后439.71 ± 67.482793.49± 1853.35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9 讨 论

痛风属中医学“痹病”“白虎病”“历节风”范畴,直至元代朱丹溪正式提出“痛风”一词[12],历代医家总结出痛风的临床特点是疼痛如虎咬之状,夜晚痛甚、足跗部赤肿灼热。国医大师朱良春提出“浊瘀痹”病名更契合痛风的病因病机[13]。龚廷贤[14]在《万病回春》中指出:“一切痛风肢体痛者,痛属火,肿属湿……所以膏粱之人多食煎、炒、炙、酒肉,热物蒸脏腑,所以患痛风,恶疮痈疽者最多。”本病多发于中年男性,形体肥胖,多有饮酒(啤酒或烈性酒)、进食海鲜、动物内脏、喜食膏粱厚腻之饮食特性,脾运功能失司易造成体内物质、能量之间的转化障碍,代谢物过度堆积,而形成痛风、高尿酸、高血糖、高血脂、肥胖等代谢异常。本病病位在脾,脾运无力,湿浊、瘀血、痰浊淤积于体内,沉积于关节筋骨,进食高嘌呤食物后,郁而化热,关节红肿热痛,膏脂液渗溢,反复发作形成痛风石。本病属本虚标实,治宜健脾化湿、活血、散结、清热化痰。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病部位在下肢及远端关节占90%以上,50%以上好发于第一跖趾关节[15],在针刺治疗中,下肢部穴位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其他部位,这与痛风发病部位的概率相吻合。本文基于数据挖掘针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选穴规律[16],取曲池、支沟、合谷、丰隆、陷谷、内庭泻热化瘀;血海、筑宾、三阴交活血通络;行间、太白、隐白、大都、公孙、八风局部针刺止痛。配合痛风汤,方中黄柏、苍术、薏苡仁、牛膝为四妙散组成方,清利下焦湿热;石膏、知母清热除湿;防己利水消肿;杏仁化痰散结;滑石通利下焦;防风祛风;萆薢、猪苓渗湿通利小便;川芎活血化瘀;甘草和中缓急。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40%(P<0.05);两组患者的关节疼痛、局部压痛、关节肿胀、皮色皮温、关节活动及全身症状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关节疼痛、局部压痛、关节肿胀、皮色皮温、关节活动及全身症状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针刺配合痛风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能够改善患者的关节疼痛、局部压痛、关节肿胀、皮色皮温、关节活动及全身症状;治疗组患者BU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UUA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提示针刺配合痛风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能够降低患者的BUA水平,提升UUA水平。

综上所述,针刺配合痛风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稳定,能够改善患者的关节疼痛、局部压痛、关节肿胀、皮色皮温、关节活动及全身症状,降低患者的BUA水平,提升UUA水平,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猜你喜欢

痛风性痛风尿酸
被痛风症“缠上”,如何科学进食
喝茶能降尿酸吗?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尿酸值越低越好吗?
西北美食浆水或可降尿酸
痛风的治疗
芒果苷元对尿酸性肾病大鼠尿酸排泄指标的影响
四黄散外敷联合平衡罐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