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牢“两业扶贫”牛鼻子

2018-10-18于龙广

老区建设 2018年15期
关键词:全县对象贫困户

□ 熊 媛 本刊记者 于龙广 汪 琼

宜丰县芳溪镇芭蕉村罗汉果种植基地

扶贫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宜丰县潭山镇潭山村坚持将产业扶贫作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手段,通过“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开发,让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当地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

目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如何引领产业、促进就业?是宜丰县一直以来努力的重点,为此,宜丰县紧紧抓住“两业”,即产业扶贫、就业扶贫这个扶贫“牛鼻子”,结合脱贫攻坚“夏季整改”行动,针对脱贫攻坚产业、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推进“两业扶贫”工程,把产业做大、就业做实。

宜丰县潭山镇潭山村贫困户刘华安的苦瓜地

宜丰县潭山镇潭山村贫困户刘华安在采摘苦瓜

多点着力 增强产业扶贫实效

产业扶贫是贫困群众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巩固长期脱贫成果的根本举措。宜丰县长短结合,围绕“村村都有扶贫产业、户户都有增收项目”和“全覆盖、可持续、贫困户零风险”这一目标,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通过做大食用菌、茶叶、中蜂、绿色有机水稻、油茶等特色种养业,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升光伏产业,做强休闲旅游业,加大扶贫政策落实,依托浙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龙凤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邦林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龙头,恒盛养蜂、九岭中蜂养殖、石井种养专业合作社和九源丰、江西融青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完善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扩大特色种养业、光伏、乡村旅游覆盖面。

截至目前,除光伏产业村村全覆盖外,实现了全县109个行政村以及7个省市级贫困村的其他特色产业全覆盖,带动了2837户6236个贫困人口从中增收受益,其余村的产业全覆盖工程正在全力推进当中。

芳溪镇庙前村,位于宜丰县西南部,全村165户、618人,人均资源匮乏,村集体经济也十分薄弱,靠着上级的转移支付保运转。精准扶贫启动后,村里的12户贫困户如何稳定有效脱贫,成为摆在“村两委”面前的一道难题。

村两委对12户24名贫困户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对每户的家庭状况、身体情况、致贫原因进行记录分析,详细询问每户的发展意愿和需求,认为这些贫困户大多年事已高,劳动能力有限,缺乏技术学习能力,围绕“农”字寻找两业(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路子是脱贫的主抓手。

可村集体本就资金紧张,拿不出更多的钱来办开发产业,且经营有风险,集体的钱赔了怎么办?怎么向村民交代?村主任罗红章的这些担心,也是大家共同担心的问题。

宜丰县委组织部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县委办干部廖玉龙认为,可以尝试借助外力,将本地村民已经办起来的木竹加工、养蜂等产业纳入产业扶贫发展轨道,让这些专业的人管理,可大大降低风险。

“第一书记”廖玉龙的主张,成为大家的共识。村支部书记凌新明很快动员了村里的一家木竹经营部和养蜂合作社加入了两业扶贫的队伍。

选准了扶贫产业,经过村民代表大会的同意,庙前村决定将上级扶持的10万元产业扶贫专项资金入股该村的华航木竹经营部,参与每年的利润分红,并约定不论盈亏每年至少分红1万元;将5万元集体资金入股庄里养蜂专业合作社,参与每年的利润分红,并约定不论盈亏每年至少分红2000元,且免费为贫困户提供养蜂技术指导。

扶贫资金实现了保值增值,贫困户户均可实现年增收1000元。依靠木竹和养蜂产业,村干部积极发动村里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帮助贫困户获得就业收入,村里6名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口在华航木竹经营部打工,一天可挣100多元,3户贫困户养起了蜂蜜,在专业能手的带领下,贫困户在蜂蜜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得到了及时指导。贫困户周福寿见眼下行情不错,刚刚卖出了一批200多斤蜂蜜,收益4000多元。

两业扶贫初见成效,让村两委更有了信心和干劲,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也得到了极大地激发,贫困户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有了很大地提高。为进一步拓展贫困户增收渠道,今年起庙前村以每年450元/亩的价格承租本村240亩土地发展特色种植,其中11户贫困户被纳入。该村与江西恒晖现代大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签订合作协议,双方约定村里提供土地、农资,对方负责经营管理、技术和销售,农作用工优先安排贫困户,年终利润庙前村与对方按60%、40%的比例分成。庙前村将利润的大部分均分给贫困户,余留部分用于来年的扩大经营。

芳溪镇分管扶贫的副镇长罗秋圆介绍,庙前村的两业扶贫以党支部为引领,经村民代表集体表决后,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日常管理,有效规避了决策的随意性,降低了经营的风险性,除了贫困户,非贫困户对扶贫工作的认可度也较高。

支部引领、民主决策、社会参与,庙前村的脱贫路径越来越清晰,村两委正带领贫困群众阔步走在脱贫路上。

在宜丰县棠浦镇的学校屋顶上,几乎全部铺满了光伏发电板,镇扶贫办主任毛建民告诉记者,棠浦镇光伏扶贫项目覆盖了全镇245户贫困户,所产生的效益分红直接打到贫困户的一卡通里。

“村里建起‘阳光银行’,让我们看到了脱贫的希望!”宜丰县车上林场直源村贫困户陈国昌道出了大伙儿内心的喜悦。记者在该村村委会大楼门旁的光伏收益贫困户公示栏里看到,15户贫困户的姓名、住址、联系电话等一目了然。

2017年,为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宜丰县结合本地实际,大力实施国家力推的光伏产业扶贫工程,整合资金3359.4万元,在全县范围内统筹建设了1018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覆盖全县16个乡镇(场)215个行政村和所有贫困户,让全县所有贫困户有了“阳光存折”。

宜丰县芳溪镇庙前村

试点成功,抓牢光伏扶贫“金钥匙”。2016年,宜丰县率先吹响了打好产业攻坚战的号角,在潭山镇院前村、车上林场湖溪村、棠浦镇沙塘村和新昌镇大桥村等地进行了光伏扶贫电站的试点建设。试点成功后,宜丰县不断思考如何以产业扶贫为抓手,推动贫困村、贫困户真正实现精准脱贫?并组织工作人员多次到周边县市及生产光伏企业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反复调查研究,宜丰县决定抓牢“光伏扶贫”这把钥匙,把发展光伏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村、贫困户实现“可持续脱贫”、“质量脱贫”的亮点项目。

政府出资,巧用金融扶贫政策。建设一个5830w的光伏电站需投入3.3万元,一年发电收入可达5000元。宜丰县看准了光伏发电具有一次性投资、长期受益、既“立竿见影”又绿色环保的优点,加上宜丰县地处赣西北,日照时间相对较长,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光伏发电项目是解决贫困户脱贫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不同于其他地方政企合作模式,宜丰县采取政府全额出资的形式,用活“扶贫产业信贷通”政策,与县农商银行达成合作,整合2014-2017年度产业扶贫资金约1300万元,以其中300万元作为风险保障金,按1∶8的比例到县农商银行撬动贷款2400万元,共筹资约3400万元。从2018年至2020年,由政府每年拿出700万元偿还银行贷款,加上300万元风险保障金,偿还本金共2400万元。在此期间发生的银行贷款利息将先行使用光伏电站收益进行偿还,再进行差异化分配。

进村入户,阳光福利全覆盖。全县辖16个乡镇(场)215个行政村,共约30万人口,其中贫困户3362户7234人,宜丰县根据各地贫困人口数量多少将1018个光伏发电站数量及规模统筹安排到村,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和贫困户。各乡镇(场)成立扶贫和移民产业开发专业合作社,以乡镇(场)为单位统一进行招投标确定安装企业,宜丰县农商银行根据各乡镇(场)电站建设数发放贷款给合作社,合作社根据安装合同支付安装运营公司工程款。

2017年5月19日,宜丰县首个光伏扶贫发电站在澄塘镇成功并网发电,宜丰县光伏扶贫迈出实质性的步伐,一座座光伏电站陆续铺开……

截止到2017年6月30日,全县1018个光伏发电站已全面完成安装及并网发电工作。

借光生“金”,贫困户走上脱贫路。光伏电站的产权和收益全部归村委会集体所有,由村集体进行动态管理,在脱贫攻坚期间,各村委会对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并进行动态管理,在扣除相应的贷款利息及日常维护费用后,由各村提出分配制度将收益直接分配给符合条件的扶贫对象,且根据贫困户的贫困程度实行差异化分配,并将分配结果向社会公示,由各乡镇(场)扶贫和移民产业开发专业合作社通过一卡通打入贫困户账号。2020年后,继续辐射贫困户或用于村级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光伏发电站由政府全额出资,维修保修由施工单位负责,村里没有项目建设投入的负担,却可以借光生“金”,给村里和贫困户留下一笔可持续增收的财富,有了这笔资产性收入,贫困户还可以腾出时间和精力从事其他劳动和生产。

目前全省分布式光伏发电全额上网电价为0.98元/度(其中电网购电约为0.41元/度,其余均为国家补贴),宜丰县1018个5830w的光伏扶贫电站一年收益至少有500万元,可为宜丰县每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截至2017月12底,宜丰县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已累计发电近310万度,电费收入约为303万元。目前,全县2017年6-9月份电网购电收益75.5万元(国家补贴部分尚未到位)已全部分配给贫困户。

光伏发电站的建设相当于打造了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可谓是一次性投入,长期受益。利用国家新能源和金融扶贫政策,借鉴周边县市四两拨千斤的办法,通过发展光伏产业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还能帮助村发展集体经济,实现了贫困户、村和社会多赢的局面。

宜丰县棠浦镇学校屋顶上的光伏发电板

多渠道开发 帮助扶贫对象就业

为全力配合宜丰县委县政府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切实提高贫困户自力更生的能力和勤劳脱贫的信心,宜丰县高度重视就业扶贫工作,就业部门本着“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就业扶贫不落一人”的工作要求,千方百计帮助县内建档立卡就业扶贫对象实现就业脱贫,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开展多种形式就业帮扶活动,全方位帮助就业扶贫对象致富脱贫,对全县2487个就业扶贫对象开展调查摸底,全面核实已脱贫、已就业、无劳动能力等情况。通过加强就业服务、举办就业扶贫技能培训班、开发就业扶贫专岗、建设就业扶贫车间,共帮助 1365个就业扶贫对象就业。

一是开展园区企业就业扶贫用工对接,鼓励企业吸纳扶贫对象就业。据了解,该县工业园有企业200余家,在职员工近2.6万余人,普工每月平均工资3200多元,扶贫对象每户只要有一人在园区企业就业,基本就能实现全家脱贫。为提高园区企业吸纳扶贫对象就业积极性,县就业部门鼓励吸纳5个以上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就业的企业申请认定就业扶贫示范企业,并给予吸纳扶贫对象就业的示范企业1000元/人的补贴,该补贴每年可以申请一次,同时给予示范企业小额担保贷款、社保补贴等优惠政策。截至目前该县有就业扶贫示范企业7家,共吸纳扶贫对象就业58人,2017年底发放就业扶贫示范企业补贴资金6.3万元。同时为方便扶贫对象在园区就业,县就业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扶贫帮扶活动,通过举办扶贫专场招聘会、送岗下乡等方式帮助该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园区企业就业245人。

二是就业扶贫车间帮助扶贫对象就近就业。为发挥就业扶贫车间灵活、方便的独特优势,该县积极宣传引导各乡镇、农村产业合作社、个体加工业等经营实体申报认定就业扶贫车间。为符合要求的就业扶贫车间发放房屋租赁、水电费等资金补贴。就业扶贫车间每吸纳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6个月以上,给予扶贫车间1000元奖补,补贴每年可以申请一次。截至目前,全县共有乡村就业扶贫车间24家,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37人。

三是就业扶贫专岗帮助扶贫对象就地就业。该县有很大一部分扶贫对象因病或因残致贫,劳动能力较弱,外出就业困难,为了缓解这类就业能力较弱的扶贫对象就业问题,该县从2017年起,每年给全县215个行政村每村设置一个就业扶贫专岗,通过统筹开发保洁、保绿、道路维护、护林、护河等岗位安置这类劳动能力较弱扶贫对象就地就业,每个岗位每月补贴200元。截至目前,今年共计为全县16个乡镇场安置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204人,预计全年发放专岗补贴48.96万元。

四是技能提升培训帮助扶贫对象提高就业能力。缺乏就业技能也是部分扶贫对象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全方位的帮助扶贫对象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该县就业部门着力在技能培训方面下功夫,一方面开展就业政策引导、劳动维权等政策宣传类常识性技能培训班。另一面开展月嫂、种养殖、厨师、电商、园区定向等专业性技能培训。同时每个季度对所有扶贫对象开展培训意愿摸底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开展有针对性技能培训。截至目前该县共计开展各类就业扶贫技能培训班9期,培训扶贫对象309人,给贫困户发放培训生活费、路费等补贴9010元。

为了及时掌握宜丰县内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加大双方对接,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等活动,实现园区企业就业228人;开展政策宣传和专业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共发放就业扶贫宣传资料5000份,在“夏季整改”期间,开展就业扶贫技能培训4期,培训学员159人;统筹开发保洁、保绿、道路维护、护林、护河等就业扶贫专岗安置农村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204人,目前已发放半年的专岗补贴23.96万元;建设乡村就业扶贫车间24家,吸纳农村贫困劳动力137人就业;对有就业愿望尚未就业的贫困劳动力,每月组织一次就业推荐服务。

宜丰县通过实施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极大地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贫困户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有了很大地提高。车上林场直源村陈国昌,依靠村里发展黑木耳、清水养鱼等“贫困户+基地”产业扶贫模式,一年净增收1万多元。新庄镇口溪村身患残疾的贫困户万迎春在县小额贴息贷款政策的支持下创办了生态农业园,生态园的土鸡蛋通过合作社的线上平台远销上海、江苏等地,供不应求,年可增收近6万元。还有家住芳溪镇塘头村的贫困户刘尚胜,因幼时犯病导致智力低下,多年来找不到工作,49岁的他如今在村里当起了保洁员,一年工资有2400元。

两业兴,百姓富。在致力于推进 “两业扶贫”的同时,宜丰县也致力于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脱贫攻坚的红利。我们有理由相信,下一步宜丰县将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到脱贫攻坚事业中来,进一步加快产业、就业扶贫的深度融合,营造干部、政策、群众三方联动、共创共建氛围,加快脱贫攻坚进程,决胜脱贫攻坚战役。

宜丰县芳溪镇庙前村红薯种植基地

宜丰县芳溪镇庙前村玉米种植基地

猜你喜欢

全县对象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个性签名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