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滚滚
2018-10-18铁凝
□铁凝
不久前,在一个聚会上,我的一位同事又说起了车。一个时期以来,我不止一次或直接、或间接地听这位同事讲起有车的种种好处和开车的种种意义。这位同事已经买了属于自己的车,可他的听众,大多是还没有私家车的群体。而我的这位同事,又从自身职业特点引申开来,说开车不仅可以开阔眼界,提高境界,并且对写小说也会产生积极意义。只可惜,迄今为止,我还没能看见有哪位作家是因为买了车开了车而把小说写得比从前更好。
我庆幸我生在今天的中国,我驾驶过驴车,我也有机会去驾驶汽车,甚至我也可以有属于自己的汽车。啊,车轮滚滚,中国人从前在交通上的种种苦难、尴尬和算计好像一古脑就被抛在车后了——很多时候我们实在是健忘。还记得许多人当年为了省下3分钱的公共汽车票钱,坚持步行着走向目的地。人问:“您是怎么来的呀”?答曰:“乘11路汽车来的。”就是当年这些快乐而幽默的用“11路汽车”行动的步行者,在今天已经有多少人拥有了自己的私家车啊。我也亲眼见过我的一个亲戚,当年住在四合院里一个三平方米的小屋的,有一次打开一辆某某牌车子的车门,皱着眉头说:后排座空间太窄,空间太窄……更有各种媒体为各种牌子的汽车划分了“阶级”等级:某某车是市民车,某某车是顶级至尊车……以此来引导着购车者的消费和向往,并制造着车与车之间、车主与车主之间微妙而又难奈的矛盾。大排气量的车好像天生可以藐视小排气量的车;而小排气量的车遇见大排气量的车也喜欢故意“别”你那么一下子。当他们共同遭遇自行车和行人时,便又会结成统一战线,异口同声地诅咒自行车和行人的不遵守交通规则,专门要和开车的人过不去。他们会说:这是对有车族的嫉妒。也许是吧,因为当我不在车上的时候,我也是行人中的一员。当我走在小区安静的路上,我讨厌一辆汽车在我背后突然鸣喇叭——你坐在车里有什么了不起啊,也许我想。我不让路,就叫那车在我身后磨蹭着走。而当我开车的时候呢,我不是也经常抱怨自行车们的不守规矩么,我也曾在不该鸣喇叭的地段大声鸣起喇叭,以威吓那个闯红灯的、阻挡了我正常行驶的骑自行车的人。这时我应守的规则上哪儿去了呢?为什么车上车下的人变得这么脾气暴躁、火气冲天。还有些时候,我也是乘车的人。我坐在出租车上,发现这个女司机并没有真系安全带,她只是把安全带斜搭在肩上用来应付警察。我说您怎么不系安全带呀?她说“累得慌”。我又发现她变道、转向时从来不打转向灯,就说您怎么不打转向灯啊?她说“累得慌”。她一路和我说着“累得慌”,让我心存不悦。
此时的我作为一个坐车的人,自然又会想到开车人的素质太低什么的。“素质”,这也是近年来我们挂在嘴边的话了,且多半是用来指责他人的。我还发现为了省油,这女司机常是离路口的红灯还有百米左右就提前空挡溜车,让我倍感不安全。可女司机是爱说话的人,她向我诉说了很多她的家庭负担和她的累。她的话我大半没记住,只有一个细节很久不忘。她说开车累营养要跟得上,牛奶她是喝不惯的,她每天早晨喝一包豆奶。她会在每晚睡觉时把豆奶放在自己的肚子上捂热,她的肚子脂肪厚,一夜时间捂热一包豆奶是富富有余的。她早晨喝一包被自己肚子捂热的豆奶,人觉得很精神,也省了家里的煤气。她就那么精神着开她的出租车去了。这时我的不悦似乎又随着女司机的豆奶消失了,这是一个劳动着的人,一个节俭持家的人,我真有资格去和她讨论“素质”吗?如此,莫不是谁都有着谁的道理?
那些开着“顶级至尊”车的公民,不是也有摇下车窗就冲着大街吐痰的吗?而在我听到的许多关于车的议论中,人们大多是说品牌,说欧洲车和日本车之高低,说钢板的厚度车身的自重,说自动挡手动挡或“手自一体”,说排气量,说真皮坐椅和天窗,说车内音响和电视,说安全气囊的安全系数……惟独很少听见开车人说开车的规矩,偶尔提及,竟也是说如何用不着去讲那些规矩。
2005年的岁末,我是一个乘车的人,我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我是一个坐“11路”而来的人,我——有时也是一个开车的人。我开着车走在山里一条狭窄的公路上,遭遇着种种不守规则的车。而当我遇到前方的某辆车在变道时打起转向灯时,便立刻觉得自己受到了格外的礼遇。我多么想告诉那辆文明的车:陌生的车啊,我感谢你!在经过一个寂静的村子时,我遇到了一辆拉着柴火的驴车。赶车人不是30年前的我,而是一个老汉。他跳下车来,紧轰着牲口忙不迭地给我的车让路的样子使我有种受宠若惊之感。这个谦逊的山里老人,他显然还没有对汽车这物件产生敌意,他把它当成这山里的客人了吧,主人应该礼让客人的。在老人积极的避让下,我顺利通过了本是狭窄的路。我忽然心生暖意。我在空无一人一车的公路上开着车,一丝不苟地系着安全带,一丝不苟地在该打转向灯时打着转向灯,虽然,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我的前方和后方并没有车。那我的转向灯是打给谁的呢?我是打给车轮下这清晰可辨的斑马线吧,还有虚线、实线、双黄线……我是打给这抬举着我的条条公路吧,我是打给我本该遵守的规矩吧,我也是打给我手下这跟了我的车吧。当我在空无一人一车的公路上守着自己该守的规矩、限制着自己该受的限制开车时,真正享受到了开车的愉快和自由——没有限制,又哪里来的自由呢?当你接手一辆车的时候,你要给这车什么样的教养,你准备好了吗?我不断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