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如何应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挑战

2018-10-17王曦华

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12期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平台商业银行

王曦华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正以强大的力量吞噬着传统金融业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互联网金融创新的领跑者,其崛起与发展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产生了较大冲击。虽然第三方平台与商业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也存在合作关系,但其蓬勃发展还是威胁到了商业银行的经营。传统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探索互联网浪潮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可采取何种对策以应对机遇与挑战,是学者们共同的时代任务。本文将从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出发,以商业银行联合银联一同推出“云闪付”及建设银行出台“刷脸支付”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商业银行出台如此对策的目的、当前形势以及未来发展预期,探索商业银行在三足鼎立的互联网时代,应从哪些方面突破与创新,以更好地应对第三方支付平台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突破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12-0310-02

一、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冲击

互联网的普及,让电子商务市场进一步扩展。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交易规模和市场占有额惊人;而商业银行作为传统的金融行业,其发展势头明显不如第三方支付平台。

(一)第三方支付攻占个人业务

据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发布《2017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显示,在大金融领域中,部分个人业务中,银行已不再是领军人物,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成了人们的常用渠道。

(二)影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信用中介角色

首先,商业银行多项中间业务受到影响,对银行贷款产生分流效应。从银行业2016年中期报告来看,部分上市银行甚至出现了个位数的增长。

其次,银行信用中介角色受到冲击。快捷支付的发展导致银行中介的角色进一步被模糊化。长远来看,当第三方支付平台准确获得细分市场的信息后,可通过金融衍生产品对银行业务造成进一步的威胁。

二、商业银行应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对策

(一)携手银联再反攻—上线“云闪付”

面对支付宝、微信在移动支付市场不断攻城略地,十多家商业银行再次联合银联掀起自卫反击战。2017年12月11日,发布银行业统一APP——“云闪付”,旨在终结商业银行各自为战的局面,为银行移动支付提供统一入口,收复失地。

“云闪付”APP是移动支付统一入口平台,汇聚银联及各大银行的支付工具、支付场景及特色服务,旨在提供一站式特色服务。通过“云闪付”APP可以完成多家银行的支付功能,还可以基于“云闪付”绑定的Ⅰ类账户银行卡,为用户便捷开通银行Ⅱ、Ⅲ类账户。

(二)建设银行推出“刷脸付款”

2017年12月14日,建设银行宣布在深圳分行推出商用刷脸付款。付款时,只需露出脸,再输入手机号后四位,瞬间完成付款。刷脸支付是建行融合生物识别快捷支付的革新产品,旨在不输给任何第三方支付。

“人脸识别”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识别技术,用户体验感强,能方便地应用在各种场景,其在银行业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建行广东分行将“人脸识别”运用到支付终端上,开启了线下刷脸支付的先河,为今后的金融创新起到了示范作用。

三、商业银行出台此对策的目的及反响

(一)基于“云闪付”的分析

1.携手银联发布“云闪付”的目的

(1)打破银行开户壁垒,集各银行优惠于一身

“云闪付”的推出,旨在打造开放性平台,汇聚银联及各大银行的支付工具、支付场景及特色服务,以便消费者享受各家银行的移动支付服务及优惠权益。

(2)打造便民服务“硬场景”

“云闪付”APP可在部分高校、便利店商超、菜市场、铁路、民航等其他公共服务行业商户使用,旨在实现老百姓衣食住行支付场景的全面覆盖,下一步有望实现交通罚款缴纳等特色“硬场景”服务,形成自身独特优势,在移动支付市场扳回一局。

(3)实现产业链的互利共赢

对银行而言,“云闪付”是一个绝佳的营销平台,可获取大量客户资源。以往每家银行的营销获客都是独立完成的,未来可以借此跨行营销,提高营销精准度,实现产业链多方的互利共赢。

2.“云闪付”面临的形势及未来预期

易观数据显示,2017年二季度末,支付宝、腾讯金融的移动支付交易份额占比分别为53.7%、39.12%,占据移动支付市场的半壁江山,而银联难以跻身前八。因此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银联,仅靠一己之力都无力竞争,要想形成“三足鼎立”局面,必须合作聚力。

云闪付现阶段还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其劣势毋庸赘述,进入支付领域的时间晚、场景覆盖成本高、用户的消费习惯难以扭转等。但在强大的互联网浪潮背景下,“云闪付”也有意识地在营销推广中逐步加入互联网思维,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专注产品的设计,同时重视对消费场景的覆盖,顺应当前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未来前景十分可观。但能否在移动支付市场占据一席之位,还取决于整个市场的接受程度。

(二)基于建行刷脸支付的分析

1.建行推出刷脸支付目的

刷脸支付是建行融合生物识别快捷支付的革新产品,期望达到不输给任何第三方支付的目的。它拥有支付场景全覆盖的优势,顺应客户对快支付、硬場景的诉求,为个体与商户提供最优用户体验。

刷脸付款只是建设银行稚嫩的一步,它的终极目标是“0付”。“0付”是建设银行宣布的一种全新认证方式,即放弃一切工具和负累,用人体生物特征,如:指纹、眼神、微笑等,以取代手机、密码、银行卡。

2.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预测

(1)支付安全问题

与二维码、NFC等移动支付手段不同的是,“刷脸支付”不依赖于手机这一载体,是支付领域的再一次创新变革,有利于促进支付市场的良性竞争。但与此同时,对于刷脸支付,仍能听到不少质疑的声音,安全性是刷脸支付难以跨越的障碍。

在安全性方面,目前刷脸支付还存在一定的残缺,除要求用户付款时输入手机号以辅助验证外,没有其他附加的安全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隐私泄露的风险。

(2)基础设施尚待完善

以专业人士的视角来看,生物识别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还尚未成熟。现阶段线下体验店数量较少,对商家的硬件设备有一定要求,阻碍了刷脸支付的拓展。

此外,真实的商用场景错综复杂,与在手机上使用或实验室模拟的理想状态存在一定差异,让人脸识别技术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非本人使用的设备上,如何精准确定其身份,特别是防止长相相似的人误识别,以及如何避免伪造冒用情况,难度都要远大于用户在自己手机上操作。

刷脸支付仍处于一个初期阶段,新事物的成长需要一定时间,未来刷脸支付能否像二维码支付一样普及,不仅仅取决于技术方面的改造,还要看整个市场的接受程度。

四、商业银行应做的突破与刨新

经过以上分析,尽管商业银行已经踏上了革新的道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提升服务,但传统金融的基因将在互联网的频繁创新中发生突变,商业银行必须实现更新的突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一)转变经营理念,融合网络技术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第三方支付平台不仅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商业银行应与互联网企业密切合作,学习其成功的秘诀——网络营销策略。另外,商业银行本身资本雄厚、体系完善且信用良好,商业银行可专门成立互联网金融技术部门,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细致的研究,以尽快建立融合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商业银行生存机制。

(二)提升服务品质,注重用户体验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优势在于用户体验优、创新能力强、操作方便快捷,商业银行应从这几方面入手,学习互联网金融的交互式营销手段,开发专属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不断丰富交易平台的金融功能,利用自身稳固的机制以及庞大的客户群,充分发挥信用中介角色优化用户体验,提升服务品质,实现网银在金融服务的全覆盖。

(三)利用大数据,细分客户群

商业银行客户资源丰富,掌握着大量的客户信息,这是在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竞争时的巨大优势,商业银行应当巧妙利用云计算,深入挖掘客户信息,依据客户年龄、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收入水平、风险偏好程度等相关变量进行分类,进行客群分析,细分后形成子客户群,建立数据模型对客户的金融行为进行分析,掌握客户的交易习惯,以便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地专属服务,提高经营效率,为银行带来更可观地经济回报。

(四)推动混业经营,控制网络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在于其掌握了金融业的经营精髓,不仅仅局限于第三方支付,而是在基金、保险等投资领域拓宽,实现混业经营。商业银行也应加快推動混业经营的发展,实现银行、证券、保险的渗透交叉。近来,银监会与保监会的合并其实便是混业经营的一次新突破。未来,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将拟合并升级为中国金融管理局。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充分发挥风险控制优势,确保网上交易安全,在混业经营的背景下加强风险应对能力,完善风险防控体系。

猜你喜欢

第三方支付平台商业银行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商业银行合作研究
论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资金利息的归属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