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之“读”:能力与思维并举
2018-10-17陈丽艳
陈丽艳
【摘 要】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从“读”视角展开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建立阅读系统认知。群文粗读、群文细读、群文研读,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阅读感知机会,教师准确发动,自然能够调动学生群文阅读思维,并逐渐形成阅读认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 能力思维
群文阅读成为当下语文教学探索热点。所谓群文,就是指集中多篇文本材料,参与同一学习现场活动;群文阅读,利用群文资源,针对相同议题展开的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教学有其独特教学属性特征,教师利用多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展开群文阅读学习,可以从不同视角展开思维激发,促使学生广泛搜集阅读学习信息,并在整合、分析、解读、归结中形成语文综合能力。
一、群文粗读,历练学生整合能力
群文粗读设计时,教师要针对学生阅读基础,对群文阅读资源进行全面整合、筛选,确定阅读基本目标,让学生在广泛浏览基础上形成群文认知意识。将几篇文本放在一起阅读学习,需要找出其共性特征,也需要明确阅读学习的目标,这样才能提升群文阅读的针对性。教师需要给学生设计具体的阅读任务,以提升群文阅读的有效性。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时,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群文阅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燕子专列》《路旁的橡树》这三篇课文内容的主题都与环保有关,分别阅读课文,从环保视角展开思考,结合课文说说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呢?教师任务布设后,深入到学生之中,查看学生阅读操作情况,并给学生以个性指导。成果展示阶段,学生纷纷给出自己的理解。有学生说:“《燕子专列》是从保护动物角度展开的环保行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反面例子,说明破坏大自然要遭到报复的;《路旁的橡树》是从正面举例,介绍保护植物的重要性……”教师对学生阅读认知进行归结,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群文阅读获得圆满成功。教师给出阅读启示,让学生展开针对性阅读感知,学生通过整合几篇课文内容,逐渐理清阅读认知构建思路,赢得阅读主动权,阅读操作顺利圆满。
二、群文细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群文细读,要求教师给出更为细化的阅读设计。群文材料有共性特征,也有个性差异,如果教师不能给出具体的规划,学生阅读便会无目的。因此,教师需要细化阅读任务,从一些具体的角度展开设计,让学生深入到多个文本之中,集中解决某一个知识点问题,学生在仔细阅读对比中逐渐形成阅读认知,其阅读思维也会得到一定锻炼和成长。
在学习《翠鸟》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找出精彩的描写,并结合《燕子》这篇课文展开对比阅读,并给出具体操纵规划:翠鸟和燕子都是飞禽,作者对其描写各具特色,找出相关描写,进行鉴赏操作。学生依照教师引导展开阅读分析,课堂教学顺利推进。有学生找到两篇课文中的外形描写内容进行对比阅读。如《翠鸟》中:“头上的羽毛像蓝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燕子》中:“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学生给出对比阅读感知:作者抓住鸟的外形特点,集中描写羽毛、花色、体型等部位,并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方法,将鸟刻画得栩栩如生。教师发动学生对两篇课文展开对比阅读,学生自觉进入阅读探究情境之中。从学生阅读操作情况能够看出,学生对比阅读操作是比较成功的。
三、群文研读,塑造学生语文素养
群体研读,是指对群文的一种处理方法,针对某一个阅读目标,对群文中的某些片段展开研究性閱读操作,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整合性认知,还能够培养学生分析、解读、归结等能力,为学生综合语文能力成长奠定坚实基础。群文研读设计时,教师还要有分层教学意识,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给出不同阅读引导,这样才能获得预想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共四篇课文,其中有三篇课文是写母子亲情、对伟大的母爱进行歌颂的。教师为学生布设群文阅读任务:《可贵的沉默》《七颗钻石》《妈妈的账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母子亲情,认真阅读相关情节,然后用一句话,对亲情或者母爱做出你的总结或评价。学生开始认真研读课文内容,教师与学生展开互动对话交流,解决学生的个性问题。课堂学习探究气氛热烈,学生学习思维集中。课堂展示阶段时,学生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教师给出矫正性评价,对学生的精彩表现给出积极鼓励。
群文阅读的关键是“读”,教师需要给出创新设计和引导,让学生在广泛阅读学习感知中形成思维能力。群文阅读不是单纯的集中性阅读学习,而是针对多篇课文进行的目标性学习,教师设置了同一主题,让学生从不同文本中完成相同学习任务,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思维整合、优化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秀平.群文阅读的价值追求与实现策略【J】.语文知识,2016(11)
【2】郑美珊.群文阅读视域下文本资源有效整合策略【J】.陕西教育,2017(07)
【3】吕碧霞.小学生语文创造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J】.语文天地,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