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思想及其对精准脱贫的价值探析

2018-10-17张元如

法制与社会 2018年28期
关键词:精准脱贫小康社会马克思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农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合作社经济思想,对于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及当下我国的精准脱贫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和有益的借鉴作用。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研究:首先,追溯马克思合作社思想的起源;其次,分析研究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思想的具体内容;最后,通过分析得出对新时代下中国精准脱贫建设的有益启示,为促进精准脱贫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马克思 合作经济 精准脱贫 小康社会

作者简介:张元如,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0.055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从而全面建成符合人民满意度的小康社会。”而马克思主义的合作经济思想是其农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具有重要指導作用,而且对新时代精准脱贫的发展也具有益的指导借鉴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于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思想的起源和内涵价值研究,从而为当代中国农村精准脱贫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也为农业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经验,对于新时代精准脱贫的推进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思想的起源

“合作社最早产生于18世纪中叶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后来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逐步在世界传播开来。” 其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17世纪中叶,随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使得人类历史从此迈进资本主义时代。而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使一大批人沦为没有生产资料的劳动力,而另一方面工厂的大量增加将需要更多的货币资本来维持生产。” 所以资本家就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包括殖民掠夺、圈地运动等方式对以农民为代表的劳动人民进行残酷的压榨、剥削、掠夺,从而使农民和工人的生活困苦不堪,日趋贫困的劳动人民为了维持生存和捍卫自身的权益,在欧文,傅立叶,圣西门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派合作思想的启发下建立了消费合作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欧文的“新和谐”公社思想,以合作经济的形式过渡到未来理想社会。虽然他的试验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他的合作思想却开创了对合作社探究的先河,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欧文也因此被称为“合作社之父”。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以及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总结之后,也对当时各国阶级成分和经济成分作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合作经济理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以合作社为单位的合作经济将是未来社会的主要成分,而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会被联合的,合作经济为主的共产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合作社的发展更是日益普遍,不管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合作社的类型很广泛,但究其根本,合作社的本质是经济互助组织,而非单纯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更多的强调的是一种共同体、联合体意识,维护社员利益的服务性经济组织。

二、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思想的内涵

本文所要探究的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合作经济思想,主要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合作社思想,其是马克思恩格斯农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及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关注和重视合作工厂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革命运动的前期,十分重视合作工厂的作用。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即使没有资本家及雇主的存在,工人阶级可以有组织的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其次,工人阶级使用的劳动工具可以通过联合、相互协作创造出更大的生产效率,并非用它来剥削和压迫。

再次,雇佣工人劳动只是一种暂时的、相对低级的劳动形式,注定会被更高级的联合劳动形式所取代。

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合作工厂的出现将使资本家的作用变得多余无用,取而代之的是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合作经济。这种合作经济是以联合劳动,协作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它也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与资本对立之间的正确的解决、积极地扬弃,从而建立自由、联合、和谐的共产主义制度。

(二) 认为合作经济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革命后期开始研究合作农业和农民问题,恩格斯在其著作《法德农民问题》中,详尽的阐述了合作农业的基本思想。其基本观点包括:

首先,农业合作社将使农民走向大规模的合作生产道路,维护农民利益,避免资本主义的剥削压榨。

其次,国家和社会对农业合作社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将促使农民走出贫困,迈向富裕。

再次,恩格斯主张小农、中农和大农在自愿的基础上实现联合,建立合作社,以提高他们的经济地位和摆脱雇佣劳动的支配。

最后,农民合作社必须坚持国家公有,而且要以整个农民和社会的利益为先,为合作社社员服务,把合作生产作为向未来共产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所以,在恩格斯看来,合作经济将推动农民迈向社会主义道路,保证农民的利益,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向大规模,更高级的形势发展。

(三)合作社的要依靠人民,并为人民造福

“合作劳动是改造以阶级对抗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的各种力量之一。这个运动的巨大价值在于它能使这种劳动附属于资本的制造贫困的残暴制度可以被自由平等的生产者联合的造福人民的共和制度所代替”。 在马恩看来,合作社的社员对于合作社作用的发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所以要重视和社员群众的联系,使包括农民在内的广大群众充分了解合作社的好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来参与合作社的工作。因此,调动社员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的通过合作化而非消极的参与合作社的工作是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毛泽东同志在后来中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中也提出,“合作社的理念要以社员和人民群众为根本,加强国家帮助、财政支持,重视对贫困地区人民的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

三、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思想对精准脱贫的价值

当今世界,中国作为一个为农业资源丰富的大国始终没有发挥这种优势实现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没有完成,习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因此,实现精准脱贫对于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成具有决定性意义。马克思恩格斯的合作经济思想是新时代下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必然选择,对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和现实启示。

(一)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是推进脱贫攻坚事业的强有力载体

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经济思想是重视工厂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同样也更加相信工业化的实现将对精准脱贫起巨大的反作用,具体体现在农业机械化的思想,这是符合中国当时国情的重要探索经验总结,也对当代中国精准脱贫具有重大借鉴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工业化的发展也突飞猛进,但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在农业发展却处于低水平,落后于国家的工业发展的,这就需要国家坚决实行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正确处理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坚持农业为国民经济基础地位的同时实施农业机械化。经验表明,实现精准脱贫的国家都是以实现机械化为前提的,提高农业的科技创新含量,降低生产成本、集成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主要依靠机械化。突破土地、环境资源约束,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挖掘增产潜力,主要依靠品种改良和先进的机械化生产手段。因此加快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实现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力,助力精准脫贫的根本出路。

(二)农民主体化是实现精准脱贫的关键因素

以农民为主体,维护农民利益是马克思恩格斯农民合作化社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当下我国精准脱贫建设也要从农民的利益出发,更要依靠农民来完成,农民的现代化是精准脱贫的先决条件和关键因素,精准脱贫归根到底是农民的现代化。具体来说,农民可以从两方面发挥对于精准脱贫建设的巨大作用。一方面,农民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学习先进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生产方式,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农业器械进行大规模的集体化和合作化生产,来提高农业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农民可以通过参加农民合作社,培养互助合作意识,也可以通过合作社加强学习,从而增加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增强农民的市场参与意识,从而使自己更加适应市场的规律,紧跟时代的脚步。从以上两个方面来看,农民可以通过合作社,充分发挥自身的优越性和能动性,破除传统落后的旧思想旧观念和旧体制,与时俱进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促进精准脱贫的发展。所以说农民的现代化是精准脱贫的关键因素。

(三)合作社是维护农民利益,加快精准脱贫的实现形式

新时代下,脱贫攻坚工作进入了决胜期,必须要从贫困人民的切身利益出发,主张将农民有组织的联合起来进行农业合作化,通过自愿和国家帮助以及典型示范的原则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个体小农经济,以合作社的经济组织形式来抵御风险灾害,逐步改善农民生活,使广大农民逐步走上共同富裕之路。“不把合作社看作为群众服务的经济团体,而把合作社看作为少数工作人员赚钱牟利,或看作政府公营商店的观点,是错误的。” 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开展开展抗日根据地的生产运动中就提出,合作社是为人民群众而服务的,是维护广大农民利益的经济团体。近年来,我国相继实行了多种政策促进农业的规模化和社会化,建立专业农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收入。十九大报告强调支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发展现代化的合作社,集中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优势,发展是适宜当地的农业合作社,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效率,增加贫困地区人民的收入,实现精准脱贫,维护农民的利益。

注释: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申龙均、李中华. 农民合作社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给临时中央委员会代表的关于若干问题的指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21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71页.

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89页.

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12页.

猜你喜欢

精准脱贫小康社会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精准脱贫”要注重“三个结合”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