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通勤者低碳出行研究

2018-10-17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18期
关键词:意向态度规范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引言

碳排放是影响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的最大的因素。交通尾气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数量呈持续增长的趋势,预计到2030年,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增长率将会达到1.7%[1]。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就要降低碳排放,减少机动车使用。个体和家庭的出行选择是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着力点[2]。因此,通过研究通勤者低碳出行方式的选择意向探究TPB与VBN整合模型的解释能力和PM2.5浓度指标对出行方式的影响。

一、文献综述

在行为的研究中,行为意向被广泛的认为是影响实际行为发生的关键因素[3]。目前,关于亲环境行为意向的研究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方式。分别是用计划行为理论验证、价值-信念-规范理论和将二者整合,探究亲环境行为意向。由于前两者存在缺陷和不足Lane和Potter最先提出整合模型[4],Diyi Liu、Sebastian Bamberg等学者运用此模型验证过[5][6]。

因此,本文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建立整合框架;2、探究环境态度对低碳出行选择意向的影响;3、探究PM2.5浓度指标对低碳出行选择意向的影响。

二、理论框架建立

(一)理论基础

对于目前的研究中多数分别涉及两种理论来研究行为的选择,价值-信念-规范理论是从个体的价值观所形成的行为准则,来判断行为的选择意向,并形成由个人的价值观、NEP和个人规范组成的因果链。而计划行为理论从理性的角度来对出行选择意向分析,认为个体行为意向受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的影响。

三、数据来源与问卷设计

本调查采用街头调查和网上问卷调查两种方式。问卷共发出2200份,有效回收率94.9%。

(一)信效度分析

问卷总体内容的KMO值为0.952,Cronbach's α值为0.877。每个测量变量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5,标准差全部为正,Z值在14.762—91.287的范围内,P值均小于0.001,具有比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四、结果与讨论

运用MPLUS软件分析,模型中RMSEA=0.058,CFI=0.900,TLI=0.887,SRMR=0.064。

(一)整合模型变量相关性分析

出行环境态度、感知行为规范、个人规范和一般环境态度都会对低碳出行选择意向产生正向的影响。其中,对低碳出行选择意向影响最大的为出行环境态度,当个体对出行环境具有好的态度时,倾向于选择对环境保护有利的低碳方式出行。在出行环境态度的影响因素中,一般环境态度对出行环境态度的影响最大,对所处的低碳出行环境持有较好态度的通勤者,倾向于选择低碳方式出行。主观规范对个人规范也是具有正向影响,主观规范通过影响个人规范进而影响价值-信念-规范理论。

出行环境态度和一般环境态度正向影响低碳出行意向,并且一般环境态度态度也正向影响出行环境态度。

(二)PM2.5浓度指标对低碳出行的影响

PM2.5年平均浓度指标对社会规范、个人规范和出行选择意向均为正向影响,PM2.5的浓度指标对通勤者比较敏感,当PM2.5浓度的增加时,会选择低碳方式出行。

图4.1

五、结论

计划行为理论和价值-信念-规范理论整合模型提高了环境态度对低碳出行选择意向的解释能力。环境态度对低碳出行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PM2.5浓度指标正向影响低碳出行意向。PM2.5的浓度指标主要跟雾霾天气密切相关,对出行者的行为选择更直接。

猜你喜欢

意向态度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来稿规范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