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化对水景观的胁迫机制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

2018-10-17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18期
关键词:成都市城市化用地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成都 510000)

一、研究区概况

成都市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属于四川盆地边缘地区,以深丘和山地为主,海拔大多在1000~3000m之间,东部属于四川盆地盆底平原,为岷江、湔江等江河冲积而成,是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成都市由于巨大的垂直高差,在市域内形成了三分之一平原、三分之一丘陵、三分之一高山的独特地貌类型;由于气候的显著分异,形成明显的不同热量差异的垂直气候带,因而在区域范围内生物资源种类繁多、门类齐全,分布又相对集中,为发展农业和旅游业带来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成都市河流分为岷江和沱江两大水系,属长江水系岷江及沱江流域,水资源总量为75.65×108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625 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75.11×108m3,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6.35×108m3。

作为西部区域中心城市,成都市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全年进步,人民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使得成都市在全省、西南、全国的地位明显提高。

二、数据统计与处理

(一)统计数据收集

本文所采用的Landsat TM5及Landsat 8OLI系列原始遥感影像数据来源于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http://www.gscloud.cn/),人口、GDP发展等数据来源于成都统计公众信息网(www.cdstats.chengdu.gov.cn/),水资源统计数据来源于成都市水务局(http://www.cdwater.gov.cn/)。

(二)遥感影像处理

1.建设用地提取

对于建设用地采用监督分类的方式提取,分为建设用地、林地/草地、耕地、河流/湖泊、其他,五种地类,为图像进行监督分类。

图2.1 四阶段监督分类对比

图2.2 四阶段建设用地矢量对比

2.水体提取

本课题对于研究区水体的提取,采用的是归一化植被指数法(NDVI)。其原理为:由于植被在近红外波段的亮度值小于红波段,而其他物体的红波段亮度值小于近红外波段,而水体在两个波段之间的变化值为最小,所以其表现出的颜色较暗,与其他物体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通过密度分割,对水体采取阈值分析,将水体从中提取出来。在完成水体信息提取后,需要将提取结果与研究区彩色融合影像进行目视判读,最终完成研究区水体提取工作。

图2.3 NDVI提取水体结果示意

三、成都市实例分析

(一)成都市城市化发展特征

成都市2000年-2014年人口密度、GDP变化及建设用地面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图3.1 成都市2000-2014年人口密度、GDP及建设用地面积变化图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看出,从2000年至2014年,成都市人口密度增加36.9%,GDP同比增长447.7%,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随着大量农村人口、外来人口涌入城市,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对各种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需求增加,为居民提供生活空间的住宅、商业建筑面积增加,建设用地面积增大,城市化的步伐逐渐加快。

(二)成都市水景观变化

城市水景观的斑块数量和面积变化是体现水体变化特征的重要指标。通过对成都市水景观斑块数量和面积进行统计,得出成都市在2000-2014年间,水体斑块数量减少了62.4%,水体面积减少了79%。

图3.2 成都市2000-2014年水体特征变化趋势图

(三)城市化对水景观胁迫分析

不同要素对水景观的胁迫大小不同,因此本文采用SPSS18.0中的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不同要素对水景观的胁迫大小。

分析数据表明,成都市水景观面积变化与建设用地面积呈显著性相关(P<0.05),与GDP呈一定的相关性,而与人口密度呈弱相关性。

表1 成都市水景观与其他要素相关性

四、结论

(1)建设用地面积的变化对成都市水景观的胁迫作用最强,其次是GDP变化,最后是人口密度。城市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因此会使水体面积减少,因此会体现出强烈的相关性。

(2)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用水需求不断增大,对水资源的开采和索取不断增加,导致水资源总量减少,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也对水景观产生了破坏,同时,城市化发展带来的水污染问题也对水景观产生了影响,城市水景观开始呈现受城市化发展胁迫下的演变。

(3)水景观的变化对于城市化也会产生胁迫作用,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导致的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污染、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的地面沉降等,会影响并制约着城市化的发展。

(4)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水景观游憩功能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对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也不断提高。从保护河网水系结构和功能的角度考虑,应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其产生的干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对河网水系进行生态恢复和修复,进行低影响开发。同时,提高建筑用地中的绿化覆盖率,增加地下水的下渗补给。在城市周边建设生态绿地、农田,开发水景观的游憩功能,从而制约城市面积的过快扩张,并带动周边区县的城市化发展,从而使水景观的变化与城市化发展保持和谐、稳定的关系。

猜你喜欢

成都市城市化用地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