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万荣李家大院建筑文化与绿色生态技术研究

2018-10-17

山西建筑 2018年26期
关键词:四合院窑洞李家

吕 渊 芬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55)

0 引言

山西省万荣县阎景村李家大院(如图1所示)作为晋南地区典型的民居建筑,有着其独特的建筑文化特色。最早始建于清末民初,随着家庭队伍的不断发展,建筑面积与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但其基本的四合院式样貌基本保持。2008年全部建成完毕,成为国家4A级旅游文化景点,供后人参观学习。新景区包含古建区与新建区两大块,而本研究针对的主要是古建部分,旨在通过学习其绿色生态建造技术与建造文化方面,来对其建筑物优良技术与文化作更深一步的理解。

1 大院建筑文化介绍

李氏家族在当地阎景村属于大户人家,伴随着家族不断发展壮大,不同主人的院落均渐次发展。而李氏家族建筑物的典型建筑形式为二层木楼二进院,属于晋南民俗四合院,也是晋南民居风格的典型代表。为满足其家族发展模式需要,四合院除满足基本住房需求外,亦满足其家族总号“敬信义”,私塾院,李家祠堂等多种功能性需求。接下来将按照南,西,东三院来分别介绍其特定的建筑文化背景。

1.1 南院(老院)

道南:分布于道路之南,以第十四代人李敬义为首。包含五座四合院,其中一间为马厩下人住房,形式不甚规则,另一间则为一进式四合院,主要住下人。有三间为同顺堂,同福堂,信溥堂,其中同顺堂与同福堂为三进式四合院,两边的耳房供看家护院人住,信溥堂则分前中后三院,很强的研究价值。以上均为砖木结构,2层架设木板,木梯作成阁楼状,但内部空间高度仅2 m左右,屋顶内部结构尽显无遗。

道北:以李道在,李道荣为代表,现存仅四座二进式四合院,是总号“敬信义”所在地,这个商号最初是个规模很小的杂货铺,主要供族人用品。其中第十五代“道”字辈李道升的宅院“同德堂”创建于民国10年,是李家院落群中的上品。

1.2 西院(李子用院落)

西院分老西院和新西院。老西院是十四代“敬”字辈李敬修所建,属于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建筑。新西院在道北50 m处,典型建筑即一经楼,砖木结构,设瓦房12间,一字排开,2层作木阁楼,即“藏书楼”,窗为拱形,门为推拉门,并设木栏杆扶手。院子建有两处天台,后天台设有三省台与棋秤台。后天台下方有砖砌四眼窑洞,两眼为粮库,上面有通气眼,也叫入粮孔。

1.3 东院(第三块)

位于东关门外的“景村别墅”,亦称李家花园。李家祠堂为李家六家合建,为二进院砖木结构,建于清光绪十二年,现在仍基本保存完好。这也是一座典型的聚财型四合院,前窄后宽,意为聚财敛运之。东西厢房亦为双坡,两山封火墙(见图2),一为聚财,二为防盗安全。建房主木人为李敬修,对建房标准要求很高。一是地基的处理讲究,二是椽要求直径不低于碗口粗等,三是房的大梁,立柱,檩条都是两头直径一样尺寸。

2 典型院落建筑研究

2.1 信溥堂

这座一进式四合院是李家住宅院落中保存最完整,最具文化特色的院落,其最大的特色是东侧20余米长的1 m宽夹层墙。在这里,李道荣对夹层墙进行了改良——人由墙柜进入,更增加了“藏人,藏财”的隐蔽性。从建筑居住性能上看还能起到保温隔热的功能。另外,脚下的砖地板下面也是空的,除可存储金银财宝外,亦有防潮的作用。

因位于路南,信溥堂与同顺堂,同福堂一样,坐南朝北,因此采光通风极差。但是在信溥堂的北方二楼却可看到北房二楼的小露台,即今天的阳台(见图3)。不仅增加了房间光亮度,还可作晾衣服,晒太阳之用。据说也是主人家的小戏台,众说纷纭,但建筑上这一创新性的举措,却大大提升了房屋的居住品质。

2.2 私塾院

私塾院包含两座建筑,正房的三眼窑洞供孩子们上课,其中下面的窑洞是李家的储藏室。另一座是东厢房供教书先生办公休息。此三眼窑洞为砖砌窑洞,并排设置,前有一排廊道,通过两侧转角石梯上至门口。地下三口窑洞各开有一处半弧形高窗,南向采光为此半地下窑洞带来唯一的光线与温暖。根据温湿度记录仪测得的数据,东侧窑洞湿度要依次小于中部,西侧(见图4)。但是湿度过大,也注定此储藏室只适于藏物而非住人的功能,除了夏季炎热情况下可供避暑之用。

3 绿色生态协同模式研究

3.1 夹层墙

李家两处庭院为空心墙构造,一处是本论文第三部分提到的信溥堂东侧20余米长墙体,一处是同顺堂西侧墙体。前者从壁柜进入,后者则是通过2层阁楼的木板进入,木板下是通往夹层墙(如图5所示)的楼梯。从表面看与普通的墙并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里边的墙从外皮到窗户边有1 m多厚。从建筑性能上看,也大有保温隔热的功能,从而使房屋冬天更暖和,夏季更凉爽些。

3.2 院落排水

李家建房地势整体高于村里其他住房地势。李家每户宅院的院子均有一定坡度,以及许多小的排水口(见图6)。小小的排水口在暴雨时节可有效排走淤积雨水,把其导入地势更低处——花园水池(泄洪池),但李家排水沟均为明沟排水,所有房屋地面高度均高于院落300 mm左右。

3.3 房基建设

李家的房屋质量高不仅体现在墙体构造,防火,防盗,排水措施等方面,还体现在其对房屋基础建设的重视。在建房时,要求和泥的土要用网罗过,房屋基础要用红黏土夯实。其验收标准是第一天用夯打成圆窝,放上水,第二天早上水不下渗方可验收。此种做法看似延误工期,实则体现出对建筑品质的要求。

3.4 墙上钉子

在南院的主街上可看到两侧墙体上高高低低的钉子(见图7),其作用是加固墙体。在建房之初,先由工匠砌起一面梯形夯土墙,由下至上逐渐变窄,再从上至下削切掉多余黏土,得到垂直的夯土墙,再在夯土墙内外表面砌上青砖(一种由本地黏土烧制而成的砖)。青砖与夯土之间有一种特定的黏结材料。这些钉子从而起到加固墙体的效果。其中中间的夯土是维持房间室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关键因素。

3.5 防火

李家建筑的砖木结构致使其不得不考虑防火。普通院落与院落中建筑的山墙处均设有封火墙,从主道路望去两侧房屋亦可看到院落与院落之间凸起的封火墙。而李氏祠堂的防火性能更加完善,正房,北房,享堂及东西厢房山墙都是用砖砌的马头墙,借鉴徽式建筑风格而作,最高7.09 m,最低6.74 m,旨在保护建筑里的木构部分,防止被火烧毁,所以又称“防火墙”。同时马头墙还能起到防盗作用。

4 结语

本论文主要从三大块:建筑文化,典型院落建筑与绿色生态协同模式出发,来对李家大院建筑文化与绿色建筑性能方面做一个大致的了解。其中应用了实地调研,文献资料查阅,拜访李家建筑负责人聂工等多种方法,从初级建筑层面上去认识这座最早始建于清末民初的建筑群。但需注意的是,在先前,李家建筑与阎景村其余建筑的共生性及与当地万荣县文化特色的一脉相承性,而这则是笔者接下来所要扩展开来去研究的面向之一。

猜你喜欢

四合院窑洞李家
“窑洞对”里的镇江人
“称霸”试衣间
北京乐成四合院幼儿园
四合院下的宝藏
李家正 釉·画
陕北窑洞民居
一套四合院 引母女对簿公堂
数到一万捉迷藏
论窑洞的建筑艺术
时钟是弯成一圈的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