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社区居家养老成为依靠

2018-10-17刘晓旭

健康之友 2018年10期
关键词:居家养老机构

⊙文/本刊记者 刘晓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各种物质保障、医疗条件趋于完备的今天,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已经不再为温饱问题而担忧,而面对这个人口大国的是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人口老龄化。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极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总体来看,人口老龄化问题成因复杂,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使我国人口的生育率降低;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有着更好的养老条件;此外,由于现代医学水平的进步,老年人的平均寿命有了很大的提高。诸多因素导致我国新生儿逐渐减少,青壮年人口数量减少,而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造成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1999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化速度甚至超过许多发达国家。2017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数量庞大的老年人必然伴随巨大的养老需求,我国作为“未富先老”第一大国,所面临的养老问题必然比发达国家更难解决。

目前,我国养老的方式主要依靠居家养老和养老院养老两种主要的方式。但随着我国家庭规模和功能的改变,家庭状况越来越朝向小型化发展。以“四二一”为代表的家庭结构日渐成为社会的主流。甚至在一些沿海发达城市,由于各种压力的增大,丁克家庭的新型结构也越来越多。老人居家养老的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养老院养老方式的出现,确实能缓解部分养老难的问题,但养老院养老却与中国深远的文化积淀产生冲突,必然与社会产生矛盾。

社区养老不是居家养老,而是社区中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也不是社会养老,而是将机构养老中的服务引入社区,实行社区的居家养老。它吸收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方式的优点和可操作性,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是针对中国社会转型期在21世纪上半叶所面临的巨大老龄化问题所提出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

北京国瑞城东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孙哲告诉记者,“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现在的养老形式主要有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三种。只要物质条件达到要求,老人走出家门养老是符合现代老年群体的心理需要的。不过就现在的现实情况而言,社会养老机构从数量上、质量上还没有完全跟上现在的养老需求,最大、最可行的发展趋势还是社区养老。”

老人“谁来养”

家庭养老是中国最为传统的养老方式,并且会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继续占据主流地位。但是,由于我国“四二一”结构家庭、丁克家庭、失独家庭、空巢家庭等特殊家庭的增多,家庭养老功能正在逐步弱化。

北京国瑞城东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孙哲告诉记者,“据卫计委《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6年)》数据显示,我国2~3人的小型家庭已成为主流,占调查家庭总数一半以上;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其中,独居老人占近10%;而有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在2015年时就已超过20%。因此,家庭养老难以承担如此重负,养老方式变迁不可避免。”

目前我国多数传统的养老院和养老机构位于郊区,远离老年人的家庭,使老年人被迫与亲友、社会割离。不同养老院和养老机构照护水平层次不齐,医疗水平有限,加之养老服务行业的公益性大于商业性,民间资本对养老领域的投资较少,多数机构硬件设施较差。部分老年人表示居家养老缺乏健康服务,去机构养老感觉“被社会抛弃”。

北京国瑞城东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孙哲也表示,养老机构应该是老年人的最后一道选择。因此,传统的养老院和养老机构不能作为我国未来养老方式的首选。

近年来,一种新的养老方式被反复提及——社区养老,即“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方式。孙哲书记指出,老年人应当享有安全、独立、舒适地生活在自己家庭和社区的权利。定位于社区,将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相结合的社区养老对老年人最有利,而且社区养老可减少养老相关卫生服务支出,具有一定经济优势。

社区养老“老有所依”

目前,我国现有社区养老的实施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养老机构进驻普通社区。该种方式目前最为多见。北京市养老照料中心及驿站采用的是公建民营模式,场地由政府免费提供,而后交由企业低偿运营。该类机构的优点是老年人距离自己或子女的住所近,费用较低;缺点是该形式本身不配备医生团队,仅有护理人员,医疗活动需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购买或转送至综合医院进行。第二种,老年人入住养老社区。该种社区与既往养老院模式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老年人以租住或会员形式入住养老社区,即可享受上门护理、家政等服务。第三种,老年人购买养老房产。该类社区养老采用“养老+地产”的开发形式,其核心为适老性设计,同样能够提供护理、家政等服务。

后两类社区养老具有较多的相似点,其优点是社区设计核心为养老,无论文化氛围还是房屋构建,均会考虑老年人的需求,社区内多引入专业医疗机构;而缺点是费用较高,距离子女较远。而入住机构的费用目前主要由家庭及个人承担。由于我国老年人口众多,养老社区不健全等问题导致目前我国仍是以第一类养老机构进驻普通社区的社区养老为主。

北京国瑞城东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孙哲告诉记者,“国瑞城东区是2006年的回迁小区,小区包含3栋楼19个单元1093户,小区内老年人口占小区常驻人口的28.2%,其中60以上老年人计528人,80岁以上老年人计209人,70岁以上空巢独居老人计12户19人。这一数据表示着现在国瑞城东区社区面临着严重的居家养老问题。社区党委为了解决这部分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中的问题,积极与北京爱众慈孝家园养老中心合作打造“邻里互助成风尚 居家养老好榜样”项目,至今年9月为止已经有两年的时间。”

与北京爱众慈孝家园养老中心合作的两年期间,国瑞城东区居委会成立了一只国东社区爱众慈孝家园爱老志愿服务队,这只爱老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于2016年12月,是由社区党委组织从原有的志愿者队伍中征集的专为老年人服务的志愿者服务群体,爱老志愿者服务队的核心是互助养老,参加志愿者服务队的队员都是一些退休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中年纪最大的宋秀英队长今年已经77岁,队伍中年纪最小的队员今年也有58岁,这只爱老志愿者服务队可以说是以老助老,互相帮助互相取暖。

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水平有显著差异。部分研究显示,机构养老者在生活能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方面均不及居家养老者,可能与养老机构远离老年人原有生活环境有关。但另有调查认为,机构养老者在生活活力、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居家养老者,考虑与养老机构有更多的活动项目有关。由此可见,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各有利弊。而社区养老试点实践显示,社区养老将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相结合、将生活照料与医疗保障相统一,在老年人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加入专业的、多元的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提供更舒适、安全、经济的养老照护服务,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均有益处。

北京国瑞城东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孙哲告诉记者,“目前北京市通过213家社区养老照料中心以及周边养老驿站向110余万居家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社区养老照料中心主要服务于失能人群,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我国社区养老仍处于起步阶段,与之相匹配的法律支持、资金保障、服务水平、服务设施等问题均亟待解决。”

社区养老“老有所乐”

我国现阶段国情是人一旦变老,就有一种落叶归根的心理,到了陌生的环境,很容易产生失落、惆怅、孤独的情绪。居家养老可以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延续以往的社会网络,使老人的心理更健康。当前家庭小型化、空巢家庭和独居老人的增加趋势,家庭赡养功能弱化的特点,使家庭养老走进死角。

现代社会多元化的趋向使老年人群对养老的期望值增高,传统的机构养老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老人对生活品质的高水平需求。以社区居委会为核心、社区居家养老为依托、社会化专业服务与非专业化服务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成为新型养老模式。

北京国瑞城东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孙哲告诉记者,“社区想要真正做到‘老有所乐’,首先,要组织社区老人开展互助活动,组建‘以老助老’互助小组——爱老志愿服务队,将乐于奉献的老人组织在一起,发挥自己的特长用于助老服务,并相互提供家政、娱乐、体育、医疗等各种帮助。其次,要在社区积极组织各种节日活动,如中秋制作月饼活动、端午百岁老人慰问活动、空巢老人生日会等。使社区内老人齐集一堂,共同分享节日喜悦的同时,可以使更多空巢、孤寡老人感到社区的温暖。最后,社区需要组建中老年人兴趣小组,使退休老人‘老有所用’,在兴趣的促使下可以使社区老人日常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从而激发老年人的生命活力。”

目前,我国社区养老机构均在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但由于专业护理人员、专业心理咨询师的缺乏,其服务水平仍然有待提高。我国老龄人口的逐年增加带来了巨大的养老需求,而既往的家庭养老、商业养老、自我养老、社会养老均难以担负起这一重任,社区养老无疑是当前最为适宜的养老模式。为了弥补社会巨大的养老缺口,给老年人提供质优价廉的养老服务,北京国瑞城东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孙哲认为应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探索出符合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具体表现在完善相关法律、提供法律支持,采用多种筹资渠道,提升服务水平、发展优质连锁养老机构品牌,改良场地设施、推进家庭改造,并将社区养老服务推向全国。

猜你喜欢

居家养老机构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微生高的往事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