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古承新,朴厚道劲
——访著名书法家 陈福和

2018-10-17刘晓旭

健康之友 2018年10期
关键词:书写书法艺术

⊙文/本刊记者 刘晓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得到提升,人们开始寻找一种淡雅、舒适的生活旨趣。此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之一的书法脱颖而出,成为许多人休闲生活的第一选择。提到书法,人们总能自然地想到它带来的安静和平和。书法具有这样的能力:无论身处多么复杂和喧嚣的环境中,欣赏者都能够感受到其蕴含的艺术感,通过观看凝神静气的书写,身心都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

观书画家陈福和先生的作品,总会被作品中充斥的一种厚重而深邃的力量所震撼,他的作品中,融入的不仅是多年探研沉淀下的精妙笔墨,更有着对生命、对自然万物通透的洞察和悟道。陈福和先生是一个乐观的人,在我们采访的过程中,他笑的非常爽朗,似乎有一种能够“淹没”任何坎坷的勇气和豁达,但言谈中又透露着笃定而内敛的和气,仿佛时时在提醒,这是一位坚韧而执着的艺术追求者。

陈福和是北京人,初习书法是受到了家中父辈的影响,陈福和的父辈是一名民国后期的会计,他不仅习得一手好毛笔字又擅长算数。陈福和自幼是家中最聪明的孩子,学得快,记得牢,所以家中父辈经常教他习字和算数,久而久之陈福和的书法相较同龄人有了扎实的基础。陈福和在上学期间一直坚持练习楷书,虽然当时的环境比较艰苦,但陈福和并没有放弃对书法的热爱,他一有时间就会静心临摹书法,这一习惯一直延续到他参加工作。参加工作后的陈福和休息时间变得更加紧张,但因为对书法的喜爱与执着,陈福和并没有放弃对书法艺术的追求。陈福和回忆道,“当时由于工作的原因,很难有大把的时间来练习书法,但书法已经不仅仅是我的爱好,它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

陈福和的书法师承启功先生,说起自己的老师以及这段习字的经历,陈福和感慨良多。少年时期的陈福和在开始习字时只是自学,但出众的天赋和感受力让他很快就“上手”了。但对于中国传统书法而言,光以自习,那是闭门造车,若无名师高友的指点交流,并不容易掌握其中三昧。陈福和明白这一点,在他自学遇到瓶颈时,便开始本能地想要寻找一位书法老师,以期提高自己的技艺。因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遇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启功先生,跟随启功先生研习书法近有一年多的时间,慢慢形成了内紧外拓、疏密相间、笔势清秀、人书合一的书法风格。

陈福和认为书法贵在意境。不同于单纯的书写与表达,看似简单的线条,经过提按、曲折等变化展现在人们面前,其中绝不仅仅有文字本身的意思,还有书写者深切表达的思想内涵,而这正源于汉字的表意特点。“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书写者除了要具有精湛的用笔技巧之外,还应该追求更深层次的意境之美,情景交融是书家不懈追求的理想状态。欣赏者在直观地感受书法作品点画线条、空间构造、笔墨浓淡之余,更会被其生动的空间形象所吸引。作品外在形象所表达的间架结构、组合方式,如舒朗、宽博、开张、舒展、险峻等,表现的正是张弛有度的人生哲学。所以,长期学习书法不仅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修身养性,更能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有益的影响。

中国艺术与外国艺术相比,外国艺术重在写实,而中国艺术注重“意”的表达。意境是中国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是通过有限的文字或形象,传达给读者的一种美的艺术感受,它是客观与主观相融铸的产物。

书法与养生

当今,快节奏的生活、工作熬夜、久坐运动少、不良情绪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因。所以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饮食,平和的心理状态是健康的保证。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艺术手段,书法能使心静下来,慢下来,舒缓情绪,协调身心,达到蓄积能量的状态,对于人的健康颇有益处。

陈福和认为书法是一项动静结合的有氧运动,“练习前,拭桌研磨,铺纸择笔,一边准备,一边收摄心神,落笔前,‘一管在握,万念俱销’,逐渐入静。不仅调节了手臂的肌肉和神经,而且使指、臂、肩、背、腰、腿部也得到运动。”书法的这种适度运动,贯穿了黄帝内经中“摇筋骨、动肢节”的导引内涵,一段功课写下来,微汗既出,酣畅淋漓,身体的各个器官得到了锻炼,周身舒畅。练习书法,是一项讲究身脑合一、练气、养气、用气的功夫。书写前,凝神静思,谋划全局,心安气定,气沉丹田,排除杂念,屏住呼吸。书写时,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悬肘松肩,灵活地运用手指、腕、肘、臂、肩、腰、腿等全身各部位协调动作,使体内气脉畅通,真气充盈。书写中,动作快慢相兼松紧自然,虚实有度刚柔相济,意力并用气韵和合。要写出气势和神韵,既要会用力,又要会用气,才能写出有功力的作品。所以书法能凝神聚精,吐浊纳新,平衡阴阳,升清降浊,运真驱邪,百脉相通。

同时,书法有涵养精、气、神的功效。整个书写的过程,通过调整自身意念、呼吸和姿势,调心存神,排除杂念,清净、养生的境界,实现人体精、气、神的自我调节和完善。难怪古往今来书法家长寿安乐者居多。当书者完成一件书法作品,面对该作品细细品味和反思,从构思到情志是否圆融流畅;从运笔用墨,间架结构,到章法布局,落款钤印,是否自然得体;书写节奏是否酣畅淋漓地表达了内心的时而万马奔腾,时而幽处寻踪,时而小溪流水,时而电闪雷鸣,时而翻江倒海,时而冲天如鹏的生命激情,在不断的咀嚼中思量中提升技法,梳理情绪,正心诚意,怡然自得。这种集中精力的深度反思本身就是排除杂念,形神共养的过程,与其它养生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书法养生并非虚传,有医学专家研究过,在可使人长寿的十几种养生方法中,书法名列榜首,古往今来从汉代至清代,在这个人类平均寿命45~50岁的时代,著名书法家们的平均寿命约80岁,例如,唐代的柳公权87岁,欧阳询84岁,虞世南80岁;其后的杨维祯74岁,文征明89岁,梁同书92岁,翁同和85岁等,这并不是偶然,常年的研习书法对这些大书法家的长寿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书”与“法”

通常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说法,字是一个人门面,是人的心理描绘,是以纸张与黑色线条的完美结合表达和抒发作者情感变化的,从看一个人的字可以了解一个人当时情绪的喜怒哀乐,一个人的个性。“一字见心”就是这个道理了。一手好字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彰显人格魅力。当然也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能急于求成。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种艺术要打动人一定先要打动自己。陈福和认为,“书法,顾名思义,先有书,后有法。书,就是读书,博览群书、腹有诗书,这是书法的前提。法,则是技法,是一种书写的方式方法。所以想要让书法有自己的风格,首先要对书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其次要在持之以恒的练习中不断形成自己的书写方法。”

书法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一朵奇葩,在世界各国文字书写中,没有任何其他文字的书写,像汉字的书写一样,最终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并且源远流长,在当代不仅没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电脑的普及、手写量的减少而导致魅力消减,相反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当代中国参与者最多、受众最广泛的艺术形式之一。

“作为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承过程中,书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甚至成为中国文化面向世界的一张特有的名片。而书法本身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浓缩,一撇一捺都凝聚了中国传统审美品格和哲学思索的精华。对我来说,书法犹如一个‘万花筒’,镜框内的大千世界就是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陈福和说道。

猜你喜欢

书写书法艺术
Unwritten 尚未书写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用什么书写呢?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纸的艺术
书法欣赏
书写春天的“草”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