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翰墨情缘,大雅人生
——访著名书画家 沈建国

2018-10-17刘晓旭

健康之友 2018年9期
关键词:建国作画黄山

⊙文/本刊记者 刘晓旭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的精致文化,是我国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情感的表现,在世界艺术林苑中占有重要位置。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特征之一,山水画中高山大川的雄浑厚重,小桥流水的清秀恬淡;山间云雾缭绕,小路曲折婉蜒;楼台耸立,船帆点点,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画家对故土,对大自然的那份痴性,带给我们充满情趣的,有独特意境的美的享受。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

沈建国先生的山水画引人瞩目之处,就是其壮美的景色似乎超越了具体时空的局限,大美的境象与崇高的精神融为一体。他的许多作品,基本以黄山为主体,从一个宏观的角度,虽然只画山水一隅,但其气魄仿佛是要把天下山水尽揽眼前。层峦叠嶂、云涌泉流,惟独不见人物,然而却彰显着饱满昂扬的人文精神。

与书画为伴与艺术结缘

沈建国上小学时全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初期,由于当时社会局势动荡不安,沈建国的业余时间基本是在家中度过。当时在学生之间比较流行看小儿书,在家无事可做的沈建国就照着小儿书临摹样板戏中的英雄人物,就这样在他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艺术的新芽。因为家中长辈无人从事艺术事业,所以同样也没人意识到要培养沈建国的作画兴趣,更不用说教他画画,他只好在废纸上临摹涂鸦。

沈建国在读小学和初中时候,虽有美术课,但学校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课时少而且老师教学的内容大多是点到即止。这样艰苦的艺术环境下,沈建国仍然对绘画充满了兴趣,沈建国经常会在课余时间练习绘画。

直到1983年参加工作后,有幸结实了北京画家于家庚先生,在于家庚老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了中国山水画及梅花,从传统画入手,逐步向写意画过度。为了更加深入地学习山水画,沈建国购买了大量的书画方面的教材,对古代及现代著名画家的作品进行临摹,随着自己不断的临摹,作画的视野越发开阔。

虽然沈建国的绘画水平一直都在逐渐进步,但不满足于自己绘画现状的沈建国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报班系统地学习书画方面的理论及技法。在名师的指导下沈建国的绘画技艺及绘画基础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他的山水画很快得到了业内及社会的认可。

谈及学习书画这事,沈建国发自内心地感谢老师们无私的指导和帮助及家人和朋友们的支持和鼓励,这些年,沈建国一心专研书画,在书画上耗费了许多时间,精力及财力,对于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沈建国既感动又感激。“画画让我充实,也为生活带来了乐趣,也结交了很多朋友。明年我将退休,退休后我会有更多的时间来专研书画艺术,我希望我的绘画水平能有更大的提升,我会一直画下去。”沈建国说。

“画画让我充实,也为生活带来了乐趣,也结交了很多朋友。明年我将退休,退休后我会有更多的时间来专研书画艺术,我希望我的绘画水平能有更大的提升,我会一直画下去。”沈建国说。

写意黄山,登高远望

黄山不仅是一座美丽的自然之山,还是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自古以来,人们游览黄山,建设黄山,歌颂黄山,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唐代诗人李白游览黄山时留下的“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的诗句,至今仍在传诵。美丽神奇的黄山也孕育了以黄山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山水画派,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曾有人说过,“要画好中国山水画,必须从黄山山水中去学习体验”。多年来无数的画家登上黄山来寻找绘画的灵感,同样也有无数的黄山画作广为流传。但画家眼中的黄山,景或相似,人与境却不相同。

黄山也是沈建国的最爱,他曾几次登临黄山,挥洒笔墨。沈建国笔下的黄山将大自然的瑰玮境象与他内心的意境深深融入到了一起,驰骋着他丰富的想象力,挥洒出了大自然的万千气象。沈建国所绘的黄山皆从实景中来,又有所夸张幻化,将黄山的灵秀雄奇表现地淋漓尽致。沈建国办公室内所挂的画作便是沈建国写生时所作,画面中作为前景的松柏刚劲有力,中景的山峰险峻浑厚,远景的山头虚无缥缈,山脚下的留白反映出涌动的流云。将黄山的奇石,怪松及云海表现的淋漓尽致。如果不是真实见到,细心观察,就很难体会到黄山特有的意境。沈建国坚信,只有走进大自然,才能看到它真实的样子,在此基础上创作的作品才有根,才能被人所接受。

歌以传情,诗以言志。沈建国认为画画也是对个人情感的一种表达,画笔也可以是一种语言,诉说自己内心的情感。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绘画不是把眼前的景色照搬到自己的画纸上,而是要赋予它创作者自己的情感,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是有生命的,才是“活”的。

沈建国笔下的黄山将大自然的瑰玮境象与他内心的意境深深融入到了一起,驰骋着他丰富的想象力,挥洒出了大自然的万千气象。

画者长乐,画者长寿

自古至今,画者长乐,画者长寿,勤于书画能获长寿已成常识,如唐代的柳公权、欧阳洵,明清时期的文徽明,以及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等,均高寿八九十岁。

一般说来,爱好书画的人生活比较充实,胸襟比较宽阔。他们或创作欣赏,或切磋交流,“提笔四顾天地窄”“此时驱尽胸中愁”。因此,他们身心放松、舒畅,“气和志畅营卫利通。”古人说:“思无邪僻是一药,行宽心和是一药,心平气和是一药,心静意空是一药”。爱好书画的人能达到如此境界,等于数药并用。

作书画无异于锻炼,沈建国在作画时曾有过这样的体会,“绘画是一个人长时间默默无闻创作的过程,完成一副山水画所需要的时间更是需要长久的耐性,需要不断的修改和调整,直到创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作画前先要站在案前构思,此时凝神注目,气沉丹田,算得上是静功;作画时重心下沉,稳如泰山;提起笔来,肩、肘、腕、指的运转之气来自丹田,就像打太极拳似地,必须依靠内力的发挥,这便是动功了。”

在作画过程中,可以培养人们胸怀宽阔,坚毅不拔,谦虚谨慎,持之以恒的品德和高尚情操。作画之时,要沉心静气。即使人们在不愉快之时,提起画笔,也可消除烦忧和不安,使人精神处于平静、愉快之中。当一张满意的画面完成时,会感到其乐无比。这些都可以促进身心健康。绘画运笔之时,有人以功见长,有人以气夺人,风格各异,就像各种体育表演一样,给人以美的享受。

沈建国认为,“很多老年人在退休后可以尝试学习绘画,作画挥毫泼墨之时,多用左手磨墨,右手挥毫,执笔虚掌,实指,平腕,悬肘。不论坐、立作画,都得全身之力,只有坐得正,立得稳,才能挥洒自如,得心应手,一挥而就。作画时心、眼、手协调一致,可灵活手指、腕关节,平稳肘、臂之力,平衡脏腑及全身气血。挥毫泼墨者,每每心动,则思如潮涌,喧畅于纸笔之间,自可怡情养性。挥毫时如舟行海面,搏击起伏,随机上下;泼墨时若马踏草原,驰骋逍遥,任意由缰。停笔后或如亲人远别,人尽意在,或如老大乡归,思念顿除。这一艺术活动过程,抒发了活动者胸中的所积所得,是一种情感和意念转移的过程,能使人达到忘我的境界,体现出陶冶情操、抒发感情的作用,可有效地延缓机体衰老,使人健康长寿。总之,工作、学习之余,特别是退休之后,培养绘画、赏画兴趣,并经常进行练习,无疑对身体健康是大有好处的。”

当一张满意的画面完成时,会感到其乐无比。这些都可以促进身心健康。绘画运笔之时,有人以功见长,有人以气夺人,风格各异,就像各种体育表演一样,给人以美的享受。

猜你喜欢

建国作画黄山
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折段麦秆来作画
黄山日落
墨水作画
《登江阴黄山要塞》
你是我最牵挂的人
黄山冬之恋
指纹来作画
“建国通宝”钱考辨
黄建国小小说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