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阅读与国家强盛
2018-10-17于殿利
文/于殿利
19—20世纪德国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在20世纪中叶发明了一种被称为“轴心期文明”的历史哲学理论,集中反映在其著作《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他反复强调,世界历史的发展就是一场在多样性基础上的“统一运动”,类似的思想几乎通篇贯穿在黑格尔19世纪早期的著名著作《世界史哲学讲演录》中。此后一个多世纪的世界历史发展脉络正在验证两位大师的思想,世界历史的这种“统一运动”正以不可逆转的“全球化”趋势呈现在世人面前,而且这种“全球化”趋势不再需要大师或专家学者们来阐述,就是乡野村夫也会洞察无遗,因为就连他们也身不由己地被卷入到“全球化”的浪潮中。然而,让先哲们始料未及的是,“全球化”的“统一运动”并没有为人类创造出比以往历史阶段更多的“和谐”,相反却加剧了各国家、各民族利益竞争的激烈性,从低端的赤裸裸的资源和能源争夺,到隐蔽的人才、科技和信息情报争夺,最后演变成以各种借口作为遮羞布的战争。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注定要沦为智力、思想和文化方面的侏儒,不仅要挨强盗欺,也丧失了发展的竞争力。因此对公民来说,读书是为增强自身的力量,更是为国家培育在世界上有竞争力的生产力,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自觉性,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阅读都是终生的事业。
个人阅读关乎国力
自现代社会形成以来,各个国家的有识之士都在恰当的历史时期,针对各自国家发展的现实和需要,提出过教育兴国、科技兴国和文化强国等战略性口号。这些涉及教育、科技和文化等充满智慧的判断和论断,有一个共同的指向,那就是人。人是生产力要素的核心,是最重要的或第一生产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劳动生产力,即由于生产条件发展程度不同,等量的劳动在同样时间内会提供较多或较少的产品量。”日本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福泽谕吉有过详细的论述。他说:“‘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这就是说天生的人一律平等,不是生来就有贵贱上下之别的。人类作为万物之灵,本应依凭身心的活动,取得天地间一切物资,以满足衣食住的需要,大家自由自在、互不妨害地安乐度日。但环顾今日的人间世界,就会看到有贤人又有愚人,有穷人又有富人,有贵人又有贱人,他们之间似乎有天壤之别。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理由很明显。《实语教》说:‘人不学无智,无智者愚人。’所以贤愚之别是由于学与不学所造成的。加之,世间有困难的工作,也有容易的工作,做困难工作的叫作身份高的人,做容易工作的叫作身份低的人。大凡从事操心劳神和冒风险的工作是困难的,使用手足从事劳力的工作是容易的。”然而,“追根溯源,就可以知道这只是其人有无学问所造成的差别,并不是天命注定的。俗语说:‘天不给人富贵,人们须凭勤劳来获得富贵。’如上所述,人们生来并无富贵贫贱之别,唯有勤于学问、知识丰富的人才能富有,没有学问的人就成为贫贱”。
虽然我们并不赞成福泽谕吉把人分成贤与愚、富与穷,把工作分成高贵与贫贱等狭隘的等级思想,但他所揭示出的劳动者读书与不读书的差距,其道理是可信的。读书与否不仅造成个人之间的差距,一国国民读书与否还会造成一国劳动力与他国劳动力之间的差距。在全球市场条件下,劳动力总体素质的高低,必然体现出其国际竞争力的高低。
日本的阅读与国力的提升
在明治维新之后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日本,十分注重阅读和国民教育,注重高端科技人才的培养,有识之士纷纷为读书和教育鼓与呼。日本近代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专门著作《劝学篇》,他劝导国民读书,读书才能成为优秀人才,才能从事研究和发明之事,研究和发明之事才能促进文明发展,才能使日本经济强大而保有独立地位。他说:“一国的文明,既不可由上面的政府发起,又不能自下面的一般人民产生,而必须由居于二者之间的人来兴办,一面向人民群众指出方向,一面与政府共同协力,才能期望其成功。考察西洋各国历史,经营工商业的办法没有一件是政府创造的。它的基本技术,都是居社会中等地位的学者们研究出来的。例如蒸汽机是瓦特改良的,铁道是史蒂芬孙研制的,首论经济规律和改变经商方法是亚当·斯密的功劳。这些大专家(即所谓的‘中产阶级’)既不是国家的执政者,也不是干体力活的小民,而是居于国内的中等地位,用智力来领导社会的人们。他们的研究发明,先是一个人在心里有所领悟,然后公开发表,在实际施行中广结私人同志,使其日益发展壮大,把造福人民的事业流传万世。”他继续说:“这样一国人民就能把增进文明引为己任,相互比赛竞争,相互羡慕夸耀。国内有一件好事,全国人民都拍手称快,唯恐别国捷足先登,所以文明的事业就都成为增长人民志气的工具,一事一物无不有助于国家独立。”
明治维新甚至此前就已拥有的读书传统,养成了日本国民阅读的高度自觉性,“明治维新以后,对日本人来说,广泛阅读对应的是实现现代化这一时代需求。如果不能迅速吸收信息和思想,日本就将面临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崩溃的危险。在这个大环境里,日本人成功地培养起了一种新的传统,即立身出世主义与注重人文修养的因素相互参合的一种基于读书的对知识的渴求”。这种国民阅读的自觉性,使得每一个人把自己的成长与国家所需的合格的生产力直接地联系起来,读书成为一种义务。世界书籍史研究专家指出,“日本的读者读书量很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日本有一种共识,即有义务去阅读,除了通过读书获取信息知识外,人的培养也是通过书本文化的陶冶来实现的”。在日本人看来,“像日本这样缺乏资源的国家,教育就是一种资源。大学生不具备阅读能力,意味着日本综合实力的下降”。
美国的阅读与创新力
说到大学生群体及其阅读,就不能不说美国了。美国也是高度重视国民阅读和国民教育的国家,重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大学生阅读的国家,因此美国在科技和发明等很多方面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国家。美国非常重视大学毕业生占国民总人口比例这样一个数据,因为它体现的是美国劳动力素质的基本状况,以及美国国家基本的生产力状况,不断改善和提高这一比例,意味着不断改善和提高劳动力素质和生产力水平,不断改善和提高美国的国际竞争力。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统计数据,在全球高等教育拥有比例排名中,2013年和2016年排在前三位的都是加拿大、以色列和日本,而美国分别排在第四和第六位。奥巴马上任以后,宣称任期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把美国在这项排名中的位置,提升到第一位。美国独一无二的创新能力举世公认,这不是偶然的,重视国民教育和国民阅读,吸纳全世界的英才,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国家排名中,美国长期居于第一位;在全球企业创新能力排名中,拥有劳动力素质和高科技人才优势的美国企业,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例如,在2017年福布斯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排行榜中,前十位美国企业占据半壁江山,前三十位美国企业仍然占据半壁江山。美国凭借人才等优势,不仅长期占据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位置,还拥有保持自己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从而形成对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影响乃至左右。在新一轮的数字科技革命中,在信息技术领域,美国拥有绝对领先的优势,美国掌握着绝大多数的核心技术专利,其应用软件和网络系统甚至成为全世界依赖的对象。文化产业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和保证,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这一方面使得美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其国民经济的两大最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占比高达25%;另一方面使得美国的文化产业在全球文化产业发展中占据垄断地位,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在全球文化产值的占比,更是高达50%,具有引领风潮或风向标的作用。值得关注的是,在最近几年关于美国大学生阅读倾向的调查中,传统的纸质图书阅读重新回归了正常秩序,不断呈上升趋势,而与之相对的则是,电子阅读大有在喧嚣中退去之势。
以色列的阅读传统
另一个科技创新能力强和充满活力的国家——以色列,同样给我们以启示,引发我们对全民阅读的重视和思考。以色列一直位居全球高等教育拥有比例排名前三位,依靠对知识和文化的重视,人口稀少、资源也不优厚、面临复杂国际环境的以色列却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之一。无论是基础科学,还是创新技术,以色列都有自己的发展之道,并形成了自己的优势。目前,凭借在遗传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等领域的深耕,已有多达10名以色列人和以色列裔人获得过诺贝尔奖;而在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中,来自以色列的企业数量也位居世界第三。这一切与以色列人的读书传统和国民阅读率,有着很大的关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统计显示,以色列人均年读书64本,居世界第一。
犹太社会拥有很深远的阅读传统,小孩子开始学习识字、读书时,要举行隆重的仪式,这个传统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在中世纪的犹太社会中,学习阅读是以公开的仪式来加以庆祝。在五旬节——这是摩西从上帝之手接受《托拉》(Torah)的日子——正准备开始受教的男孩戴上了有穗饰的长方形披巾,并由父亲带着走向老师。老师引领男孩坐在他的大腿上,并展示一块石板给他看,上面写着希伯来文的字母、《圣经》上的一段引文,及‘但愿《托拉》成为你的终身职志’。老师宣读每一个字,小孩跟着念。然后,石板上沾满蜂蜜,小孩去添它,代表身体将圣言同化。同时,《圣经》的诗歌也被写在煮熟剥壳的蛋上和蜜蜂蛋糕上,小孩在向老师大声朗读这些诗歌之后将其吃下。”在犹太人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家长也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爱书、读书的习惯。中国传统家庭中有孩子“抓周”的习俗,如果孩子无意中抓到了笔或书本,家长会格外开心,但犹太家庭的习俗却是主动引导孩子爱书。母亲通常把蜂蜜滴在书本上让孩子舔食,目的是让他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从而建立起对书的喜爱之情。犹太人还用书来祭奠死者,他们把书奉献给死者以示尊重和敬畏,在他们看来,灵魂也是会读书的。在安息日,各种经营性的公共场所都要歇业关门,甚至公交也停运,只有书店被允许照常营业。阅读已经成为犹太人的一种美德,已成为犹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达国家阅读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曾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经过努力成为发展中国家,现在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之列,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文化教育和国民阅读落后,劳动力素质和生产力水平低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教育和国民阅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当前我国虽然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还不是制造强国,实际上我们在很多领域都只是大而不强。我们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质的转变,把我国发展成科技强国、文化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仅从国民教育和国民阅读角度来审视,努力快速提高全民族的教育水平和全民阅读率,就是当务之急。根据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我国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时间为10.5年,居于初中和高中之间。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7年发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0—17岁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19本,其中0—8岁为6.34本。相比之下,在美国最大的童书出版社Scholastic针对全美儿童与家庭所做的关于阅读的年度调查报告中显示,美国6—17岁儿童的平均阅读量为23本,是中国同龄者的3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一代一代的人来实现,要靠掌握先进的知识、思想和科学技术,具有社会主义崇高理想的人来实现。每个人都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教育水平和阅读能力,让自身的文化水平和阅读能力转化成国家的劳动力素质、生产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