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观察
2018-10-17王庆玲
李 琼,王庆玲,郭 姣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0)
本次研究是到本院住院开展手术的病例人数268 例为研究对象,以例数对等将手术病例予以分组处理。探究执行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研究该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详细分析步骤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主体均为到本院住院开展手术的病例,所有病例收集的起止时间以及终止时间分别为2017 年02月与2017年11月,从中抽取手术病例人数268例,以例数对等将手术病例予以分组处理。其中对比组男性病人84、女性病人50,最大手术病患的年龄值为87.9周岁,最小手术病患的年龄值为3.2周岁,计算得到年龄均值数(31.2±6.4)周岁。分析组男性病人91、女性病人43,最大手术病患的年龄值为88.3周岁,最小手术病患的年龄值为2.7周岁,计算得到年龄均值数(32.±5.1)周岁。分析组与对比组护理人员均为11人,年龄在21周岁至31周岁,将二组手术病例以及工作人员的基础资料(年龄大小、性别)资料等进行相关比较后发现,二者匹配性较大,P>0.05。
1.2 干预方法
对比组手术病例实行传统性手术室护理管理,其内容包含有病人手术时间的核对、医生、护理人员的出入管理、相关手术器械消毒工作管理等。分析组所有病例在其护理的条件下落实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1)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管理计划:为了提升护理人员对于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的认知程度,可进行培训管理计划,可依据《手术室安全核查制度》等指标作为参考依据,对工作人员落实培训[1]。(2)对手术室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归纳:手术室管理过程中,会出现典型性且较常见的护理风险与隐患,基于此,可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风险管理总结会议,对各类的手术中的教训以及经验进行总结,然后针对性的干预处理,便于对风险进行提前识别,与此同时对现存的隐患实施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防御机制应急演练,以提升手术室工作人员应对相关风险事件的能力,保证手术能安全的开展与完成。(3)将手术室的风险管理预防予以完善处理:手术的顺利开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医院的手术室需将风险管理预防工作予以定期整改,以完善管理制度。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
观察二组手术病患的护风险事件发生频率、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防控知识评分、切口出现感染例数以及投诉事件的发生频率[2]。护风险事件、切口出现感染例数以及投诉事件均以实际的记录为依据。最后对护理人员掌握风险管理防控知识的情况进行评价。满分值为25分一项,分数越高,表明护理人员知识掌握程度越好。
2 结 果
2.1 二组手术病患的护风险事件发生频率等指标对比
分析组风险事件发生频率0%、切口出现感染例数1 例,投诉事件的发生频率4.48%均低于对比组的相关指标P<0.05,详见表1。
表1 二组手术病患的护风险事件发生频率等指标对比
2.2 护理人员掌握风险管理防控知识的评价
分析组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管理防控知识中,风险意识评分(22.1±1.3)分、风险管理认知评分(22.8±1.2)等均优于对比组的相关指标,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护理人员掌握风险管理防控知识的评价
3 讨 论
手术是医治疾病以及抑制疾病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医院中,每个科室中均有需要运用手术开展相关医治的病患。运用手术方案对患者医治后一方面可起到痊愈的目的,另一方面对病情严重者、生存期限不长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3]。但是在实际的手术护理中,会由于风险事件的发生而影响手术质量与成功率。因此为了有力的将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升到最大化,为病人提供高质量且高效性的护理服务是当前手术室护理管理人员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之一。鉴于手术进行的护理具体特殊性质,在对其进行实际护理时要对手术室的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执行有效预防,建立专属的风险管理机制,以提升护理工作的安全性[4]。
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旨在将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进行提升,同时经过护理风险的预防、风险进行提前识别,以及对工作人员进行防御机制应急演练等,增强了手术成功率。
本次研究显示,分析组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管理防控知识中,风险意识评分(22.1±1.3)分、风险管理认知评分(22.8±1.2)等均优于对比组的相关指标,P<0.05。且分析组风险事件发生频率0%、切口出现感染例数1 例,投诉事件的发生频率4.48%均低于对比组的相关指标,P<0.05。
综上,在手术室护理管理项目中项目中落实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应用的可行性较高,除了有效的提升工作人员护理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防控知识评分外,还能有效的降低投诉事件以及风险事件发生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