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高温调制型乳酸奶稳定性研究

2018-10-17林少宝郑彦东林鸿庆

中国乳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超高温稳定剂恒温

文/林少宝 林 彬 郑彦东 林鸿庆

(广州风行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超高温(UHT)灭菌奶是以生牛乳或复原乳为主要原料,经灭菌制成的液体产品,具有饮用方便、保质期长及可远距离销售等优点,近年来发展迅速。如今,乳制品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乳制品对生产设备和工艺条件要求都较高,从原料到生产控制,包括设备清洗,都非常重要。UHT热处理与二次灭菌的生产工艺不同,二次灭菌是灭菌奶在灌装后再次被加热灭菌,而UHT热处理是在无菌灌装完成后不再经受任何灭菌处理,是生产高质量商业无菌乳制品的关键环节[1]。UHT热处理会导致蛋白质和脂肪结构发生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蛋白质颗粒发生沉淀,脂肪颗粒发生聚集并产生脂肪上浮。UHT灭菌奶的保质期一般为6 个月,6 个月时其组织状态一般都不理想,因此超高温灭菌乳的稳定性是其货架期的最主要限制因素[2,3]。UHT灭菌奶在货架期出现分层、凝块和沉底等感官质量问题,可能是由于配方、工艺、设备及奶源质量等方面问题导致[4]。由于恒温(37 ℃)存放条件对产品的破坏力约是常温状态的5~6 倍[5],因此针对稳定性问题,可在恒温条件下加速货架期进行验证。

本文通过研究超高温调制型乳酸奶的沉淀情况,对稳定剂的溶解条件、加酸方式及时间、超高温灭菌温度进行优化,最终确定影响产品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得到沉淀形成的控制方法,为控制超高温乳酸

奶沉淀生成奠定应用基础,为行业内企业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羧甲基纤维素(CMC),购自丹尼斯克(中国)有限公司;柠檬酸,购自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柠檬酸钠,购自连云港市德邦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乳酸,购自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牛奶及其它添加剂。

GSHHG-1000高速混合罐(乳化系统);Tetra Flex D Lacta 10超高温灭菌机;缸顶喷洒加酸系统,模拟在线加酸系统。

2 试验方法

2.1 稳定剂的溶解条件优化

最初溶解条件为溶解水量500 kg、温度95 ℃、剪切时间5 min,溶解效果不佳。对参数设置梯度变化(溶解水量600 kg、700 kg,温度80 ℃、85 ℃,剪切时间10 min、15 min、20 min)进行试产,得出不同水量、温度与时间对稳定剂溶解的影响,选取最佳参数,试产3 批平行产品,并在生产线上连续8 个小时抽取8 个样品,验证其在恒温条件下的沉淀结果。

2.2 加酸时间

对喷洒系统中6 个不同缸次的加酸时间进行测定,并试产3 批平行产品,观察各个缸次产品在恒温条件下储存7、15、30 d的沉淀情况,研究加酸时间是否对乳酸奶沉淀产生影响。

2.3 加酸方式

模拟在线加酸,保证pH值迅速经过等电点并维持在4.1~4.2,试产3 批平行产品,并在生产线上连续8 个小时抽取8 个样品,恒温条件下储存7、15、30 d,观察其沉淀状况。

2.4 超高温灭菌温度

超高温乳酸奶先经过预巴氏(85 ℃)初加热处理,再经过超高温(121 ℃、2~8 s)二次热处理,试产3 批平行产品,并在生产线上连续8 个小时抽取8 个样品,恒温条件下储存7、15、30 d,观察其沉淀状况。

2.5 模拟在线加酸及12 1 ℃超高温灭菌

模拟在线加酸及调整超高温灭菌温度至121 ℃,试产3 批平行产品,并在生产线上连续8 个小时抽取8 个样品,恒温条件下储存7、15、30 d,观察其沉淀状况。

3 结果与分析

3.1 稳定剂的最佳溶解条件

稳定剂的主要成分是CMC,主要作用是增稠及增加牛奶蛋白质稳定性。溶解CMC时需要注意溶解水量、温度和剪切时间。根据工艺分析,稳定剂是否完全溶解,直接影响其在超高温灭菌时的稳定性能;如果其原有结构遭到破坏,则稳定性降低。由表1可知,溶解水量、温度、剪切时间分别为700 kg、80 ℃、15 min和700 kg、80 ℃、20 min条件下,稳定剂可完全溶解,从节能环保方面考虑,确定最优工艺为700 kg、80 ℃、15 min。

表1 稳定剂溶解条件优化试验结果

将稳定剂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溶解,试产3 批平行产品,恒温条件下储存7、15、30 d的沉淀结果见表2。恒温条件下,15 d时产生少量颗粒状沉淀;30 d时不会生成大量沉淀颗粒,且出现的颗粒状态由原来的大颗粒转变为细小颗粒、软块状或糊状。试验结果表明,产品沉淀情况有明显的改善,这说明稳定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稳定剂溶解越完全,产品的稳定性越好。

3.2 加酸时间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

在等电点(pH值4.6)时,蛋白质分子以双极离子存在,总净电荷为零,颗粒无电荷间排斥作用,易凝聚成大颗粒,发生酪蛋白沉淀析出。若加酸时间太长,在等电点停留时间太久,则会导致大量沉淀析出。

现有的喷洒加酸系统,在柠檬酸与乳酸适量配比条件下,理论加酸时间为17~18 min。经过跟踪,由于每个奶罐配套的喷淋头孔径的加工精度存在偏差,加酸时间长短不一,各缸次的加酸时间(19~20 min)和产品的稳定性见表3,加酸时间越长,产品越容易出现沉淀。因此需要改进喷淋头,缩短加酸时间,减少变性时间段,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寻求新的加酸方式。

3.3 加酸方式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

经研究,选用在线加酸系统可以改善产品的沉淀状况。通过调试,产品在恒温条件下的沉淀结果见表4。恒温条件下,15 d时无颗粒沉淀产生;30 d时有少量细小颗粒沉淀产生。初步判断在线加酸系统的产品稳定性比喷洒加酸系统好。

表2 稳定剂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

表3 加酸时间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

表4 加酸方式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

表5 超高温灭菌温度对产品稳定性影响

3.4 超高温灭菌温度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

加热会导致蛋白质凝固变性。从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看,巴氏加热温度低,不会导致蛋白质变性;超高温加热温度虽高但时间短,也不会导致蛋白质变性。因此,加热导致蛋白质变性的可能性小,但降低超高温灭菌温度可能能够改善产品的沉淀状况。通过调试,产品在恒温条件下储存7、15、30 d的沉淀结果见表5。将超高温灭菌温度调至121 ℃后,恒温条件下,15 d时只有2 个产品出现轻微颗粒沉淀,并有轻微软块产生;30 d时大多数产品出现软块状沉淀,对口感影响不大,颗粒沉淀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3.5 在线加酸及12 1 ℃超高温灭菌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

模拟在线加酸并调整超高温灭菌温度为121 ℃,产品在恒温条件下的沉淀状况见表6,30 d时极少样品出现颗粒状沉淀且为细微颗粒,多数样品为糊状、软块状沉淀,说明产品较为稳定。

4 结论

本文研究了稳定剂的溶解条件、加酸方式、加酸时间、超高温灭菌温度对乳酸奶稳定性的影响,优化生产工艺。结果表明:稳定剂在溶解水量700 kg、温度80 ℃、剪切时间15 min条件下完全溶解,产品稳定性最佳;使用在线加酸系统,实际加酸时间为19~20 min时产品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超高温灭菌温度下降至121 ℃时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稳定性。综上所述,通过对乳酸奶试生产阶段生产工艺的研究和优化,产品生成的沉淀由大颗粒状转化为细小颗粒,多为糊状、软块,产品稳定,口感影响不大。优化后的工艺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C

表6 加酸方式及超高温灭菌温度对产品稳定性影响

猜你喜欢

超高温稳定剂恒温
过氧化氢法制备二氧化氯工艺中稳定剂的研究
非硫系SBS改性沥青稳定剂的应用评价
炼厂低附加值硫磺作改性沥青稳定剂的探索研究
基于PLC及组态技术的恒温控制系统开发探讨
基于PID控制的一体化恒温激光器系统设计
昆2加深井超高温聚胺有机盐钻井液技术
理想气体恒温可逆和绝热可逆过程功的比较与应用
基于单片机的恒温自动控制系统
炎热的夏天
稳定剂在苎麻氧化脱胶中的工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