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比较

2018-10-17张世华邹桂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8期
关键词:麻醉药使用量全麻

张世华 邹桂凤

髋关节置换术为一种临床常见术式, 现已被公认为治疗晚期髋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方式[1]。在行髋关节置换术时, 选择良好的麻醉方式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减轻患者痛苦的关键。目前, 髋关节置换术常用麻醉方式为气管插管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为了探讨这两种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 本研究选取了在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0月在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54例。研究组男28例, 女26例;年龄56~78岁, 平均年龄(68.3±5.2)岁。对照组男26例, 女28例;年龄54~79岁, 平均年龄(67.7±4.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给予两组患者持续吸氧4 L/min, 并静脉滴注0.5 mg阿托品, 另持续监测患者呼吸、血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等一系列生命体征。对照组接受气管插管全麻, 措施如下:使用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芬太尼2~3 μg/kg、丙泊酚4~6 mg/kg及咪达唑仑0.1 mg/kg实施全麻诱导, 进行气管插管后以麻醉机将通气维持潮气量控制在8~10 ml/kg, 呼吸频率为10~12次/min, 术中使用全凭静脉微量泵持续泵注瑞芬太尼 0.1~0.5 μg/(kg·h)、丙泊酚 4~6 mg/(kg·h)进行麻醉维持, 手术结束后停止给药, 待患者可自主呼吸后, 再静脉滴注氟马西尼0.01 mg/kg, 最后在可拔管时拔除气管导管。研究组接受腰硬联合麻醉, 措施如下:首先协助患者取左或右侧卧位, 之后对L2~3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穿刺置管, 在穿刺成功之后, 用腰麻针顺着穿刺针向蛛网膜下腔穿刺, 并观察脑脊液流出情况, 如有流出, 则代表穿刺成功, 之后向尾部注入1 ml 10%葡萄糖与2 ml 0.5%左布比卡因混合液, 再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 最后协助患者平卧后维持麻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麻醉前、麻醉后0.5 h、麻醉后1.0 h及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化情况;比较两组麻醉药使用量;比较两组术中、术后3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术中低血压、术后肺部感染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麻醉前相比, aP<0.05;1 mm 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指标 麻醉前 麻醉后0.5 h 麻醉后1.0 h 术后对照组 54 心率(次/min) 72.2±8.2 71.3±9.1 72.5±7.5 73.2±8.6收缩压(mm Hg) 140.2±16.3 122.2±15.4a 120.3±18.3a 118.3±15.0a舒张压(mm Hg) 80.0±10.1 73.4±7.8a 74.0±7.4a 72.8±8.2a研究组 54 心率(次/min) 73.8±4.7 72.1±4.8 73.6±5.1 74.2±5.8收缩压(mm Hg) 142.8±17.1 124.2±15.3a 121.3±16.2a 122.7±16.7a舒张压(mm Hg) 79.2±9.6 72.6±8.5a 74.0±9.2a 73.2±7.8a

2.2 两组麻醉药使用量比较 研究组麻醉药使用量为(16.2±1.3)mg, 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5.2±1.8)mg,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9.786, P<0.05)。

2.3 两组术中、术后3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中发生低血压12例, 对照组术中发生低血压27例, 两组在术后3 d内均未发生肺部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 低于对照组的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9.030, P<0.05)。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常用麻醉方式中的全麻虽能保证麻醉效果, 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但其麻醉药使用量较大, 术后极易引发各种不良反应, 影响预后, 同时全麻采用的气管插管方式, 会延长患者的麻醉时间与苏醒时间, 不利于术后恢复[2-4]。以往在行髋关节置换术时, 大多选取硬膜外麻醉方式, 因其相对全麻而言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渗血与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腰硬联合麻醉作为建立在硬膜外麻醉基础上的麻醉方式, 其效果更加显著, 可快速发挥出麻醉效果;同时,其还可提升麻醉镇痛能力[5-7]。但因其为椎管内麻醉, 需盲探将腰麻针刺进椎管中, 所以对麻醉操作的要求较高, 否则极易导致椎管内神经损伤。因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多为中老年群体, 患者椎管内畸形与钙化几率相对较高, 易给手术麻醉带来一定困扰, 所以麻醉医师应具备极为娴熟的操作技术;另外, 如果出现穿刺不成功现象, 需及时改为全身麻醉, 同时对患者开展心理疏导工作, 以确保患者保持平稳的心态迎接手术[4]。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收缩压、舒张压组内麻醉后0.5 h、麻醉后1 h及术后均低于本组麻醉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组内麻醉后0.5 h、麻醉后1.0 h及术后与本组麻醉前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组间麻醉前、麻醉后0.5 h、麻醉后1.0 h及术后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药使用量为(16.2±1.3)mg, 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5.2±1.8)mg,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786, 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 低于对照组的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30, P<0.05)。表明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与气管插管全麻效果均较好, 相对而言, 腰硬联合麻醉麻醉药使用量与并发症更少。分析原因为腰硬联合麻醉作为一种椎管内阻滞麻醉技术, 其将麻醉药经脑脊液直接作用在脊神经根上, 确保骶神经阻滞完善[8], 同时因其为局部麻醉, 麻醉药使用量相对更少, 减轻了麻醉药毒性, 从而减少了并发症发生, 除此之外其还可避免因拔管前后吸痰操作刺激气管与咽部而导致心率加快、血压上升[9,10]。

综上所述, 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与气管插管全麻的麻醉效果均较好, 但腰硬联合麻醉麻醉药使用量更少, 安全性更高。

猜你喜欢

麻醉药使用量全麻
减少#1炉再热器减温水使用量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以虫吃虫”这家大棚农药使用量减少30%
三级库药品管理模式在麻醉药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2020年 宽带订户月使用量将创新高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3.5%利多卡因眼用凝胶的研究进展
常用局麻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