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SCT表现及鉴别诊断

2018-10-17曹稳福郑礼禄张惠娟杜瑞宾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囊性包膜乳头状

曹稳福 ,张 玮 ,郑礼禄,张惠娟 ,杜瑞宾

(1.福建省立金山医院放射科,福建 福州 350028;2.福建省立医院放射科,福建 福州 350001)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neoplasm of pancrea,SPNP)是一种少见的良性或交界性胰腺肿瘤,具有潜在恶变倾向。该病好发于年轻女性,多无特殊临床症状,少数患者有腹部闷痛不适感,根治性手术切除预后良好,极少有术后复发、转移,死亡率极低[1]。因此,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笔者收集2013年6月至2017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及福建省立金山医院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20例SPNP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分析其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例均为女性,年龄10~48岁,平均33.1岁。临床表现为腹部闷痛不适5例,其余为彩色多普勒超声体检意外发现腹部肿物。20例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 19-9(CA19-9)、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血淀粉酶均在正常范围。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Siemens Dsfinition AS 128扫描机或Sensation 64扫描机行常规平扫和3期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前禁食8 h以上,扫描前15~20 min口服温开水500 mL,并做好呼吸训练。扫描参数:120 kV,200~300 mA,层厚 5 mm;用高压注射器经前臂肘静脉注射对比剂(欧苏,300 mgI/mL),剂量1.5 mL/kg体质量,流率2.5 mL/s;动态增强扫描3期时相分别为注射对比剂后30、60及180 s。扫描范围为膈面至髂前上棘或耻骨联合。

1.3 图像分析 由2位副主任医师分别对所有图像进行双盲阅片,对胰腺肿瘤的位置、大小、数目、形态、边缘、密度、合并出血、钙化、周边情况、胰管或胆管扩张、有无转移及肿瘤强化程度进行观察分析,意见不统一时,经讨论达成一致。

2 结果

2.1 CT表现 20例均为单发,病灶位于胰头部7例,胰颈部2例,胰体部5例,胰尾部6例;肿瘤最大15.3 cm×12.6 cm×11.5 cm,最小3.3 cm×2.5 cm×2.8 cm,最大径平均7.6 cm;16例病灶呈圆形、类圆形、椭圆形,4例呈分叶状;病灶边界均较清楚;病灶以实性为主型3例,囊实混合型11例,囊性为主型6例(图1,2)。肿瘤实性部分呈等、稍低密度,CT值29~43 HU,增强扫描动脉期实性成分轻度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略低于胰腺;肿瘤囊变坏死部分呈低密度,密度高于水,CT值7~19 HU,未见强化。2例合并出血,表现为斑片状高密度,CT值47~56 HU;8例合并钙化,呈斑点状、斑片状及弧形蛋壳样钙化,钙化可发生于肿瘤内部或包膜(图1,2)。所有患者均无胰腺萎缩,4例合并轻度胰管扩张;均无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例发现肝脏转移瘤(图3)。

2.2 手术及病理结果 20例均行手术治疗,肿瘤大体标本表现为实性为主型3例,囊实型11例,囊性为主型6例;肿瘤周围均可见完整包膜。肿瘤实性部分呈灰色、淡黄色,囊性成分表现为暗褐色或咖啡样物及胶冻样。病理表现:肿瘤分为实性区、假乳头状区及囊性区,实性区肿瘤细胞围绕血管呈巢状分布,囊实性区(假乳头状区)肿瘤多呈分层状,肿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壁复层排列形成以假乳头状为特征的改变,囊性区域由肿瘤细胞蜕变,进而发生坏死、液化形成囊性成分。CT术前诊断囊实性分类与大体标本基本一致,第一诊断为SPNP 18例,第二诊断为SPNP 2例,与术后病理对照准确率较高(90%,18/20)。

图1 女,27岁,以囊性为主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P) 图1a CT平扫示胰头区类圆形肿块,呈稍低密度,边缘可见薄壳样钙化,边界清楚图1b 增强扫描门静脉期,肿瘤实性成分漂浮于囊性成分内,可见浮云征(箭头) 图1c 增强扫描延迟期,肿瘤实性成分进一步强化,表现出渐近性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 图2 女,25岁,以囊性为主型SPNP,边缘可见蛋壳样钙化灶,周围组织受压移位 图3 女,19岁,以实性为主型SPNP。胰头区类圆形肿块,肝脏内可见结节灶(箭头),强化方式与胰腺肿物相似,病理证实为SPNP转移瘤 图4 女,27岁,胰尾部以实性为主(型)SPNP,囊实相间存在

3 讨论

SPNP是一种良性或交界性肿瘤,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由Frantz于1959年报道,1996年WTO正式将其命名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P),2010 年根据消化系统肿瘤分类将其命名为solid-pseudopapillary neoplasm of pancrea(SPNP),发病率 0.1%~2.7%[2],可能起源于胰腺原始多能干细胞或胚胎神经嵴细胞[3],由形态较一致的细胞形成实性巢状和假乳头结构的上皮性肿瘤。本病好发于20~40岁女性,男女比例约 1∶9,男性发病罕见[3]。 本组均为女性且年龄平均33.1岁,与文献[4]报道相近。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常见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黄疸少见,部分患者为无意中发现腹部包块或体检时超声发现。本组5例有腹部闷痛不适感,其余均为体检时意外发现。实验室检查指标(肿瘤标志物及胰腺内、外分泌标志物)一般无变化,本组实验室指标未发现异常升高。

SPNP多为单发,可发生于胰腺任何部位,但多位于胰腺头部或体尾部,常位于边缘部,向胰腺轮廓外突出,偶有报道[5]肿瘤也可位于肠系膜、腹膜后等胰腺外。本组20例中,胰头部7例,胰颈部2例,胰体部5例,胰尾部6例,与文献[5]报道基本一致。由于SPNP为良性或交界性肿瘤,生长较缓慢,腹膜后间隙较大,患者症状不明显,所以肿瘤被发现时一般体积较大。本组肿瘤最大15.3 cm×12.6 cm×11.5 cm,最小3.3 cm×2.5 cm×2.8 cm,最大径平均7.6 cm。肿瘤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整,多有完整包膜,厚薄不一,强化不一致。包膜是否完整可作为判断肿瘤是否具有侵袭性的依据[6];Chung 等[7]认为恶性病变更易出现分叶表现。随着肿瘤生长,其内血液供应不足,肿瘤细胞退变、坏死,内部出现不同比例的实性、囊性成分和出血、钙化等[8]。根据囊实性成分比例不同,肿瘤可分为实性为主型、囊性为主型及囊实混合型3类,其中以囊实混合型最多见,本组3例以实性为主型(图3,4),11例为囊实混合型,6例以囊性为主型。肿瘤内实性成分呈稍低或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但强化程度始终低于正常胰腺实质。SPNP的这种强化方式与肿瘤含有胶原纤维及纤维成分的实性结构、肿瘤组织之间形成血窦相关[9]。实性成分为主型囊变常位于周边包膜下;在囊性为主型及囊实混合型SPNP中,实性部分呈斑片状强化,实性部分可呈附壁结节样,囊实性成分相间分布,或漂浮在囊性部分中,表现为浮云征[10](图 1)。 本组 20例病灶实质部分均表现为渐进性强化,与文献报道相符。肿瘤内出血是SPNP的重要特征[11],可与胰腺内其他肿瘤相鉴别。CT上新鲜出血表现为高密度,对陈旧性出血则显示不足。本组2例合并出血,推测可能是由于肿瘤血管发育不全,壁薄透过性及脆性增加所致,为较常见表现。钙化是SPNP的另一特征,文献[12]报道发生率为30%,主要表现为斑点状、弧形、环形钙化,以肿瘤周边分布为主(图1,2),是肿瘤缓慢生长的表现,偶见内部结节状钙化。本组8例可见钙化,呈斑点状、斑片状及弧形蛋壳样钙化,主要位于肿瘤边缘,呈弧形钙化,本组钙化发生率高于文献报道,推测钙化是由于肿瘤血管硬化或坏死机化所致,此为SPNP另一重要参考征象。由于肿瘤具有外生性生长特点,很少引起胰胆管梗阻等症状。本组4例轻度胰管扩张,未发现胆管扩张,手术病理示包膜完整,未累及胰管,为肿瘤生长缓慢压迫胰管,致其轻度梗阻扩张。SPNP少数为恶性,以老年及男性患者多见,肿瘤包膜不完整,侵犯胰腺,周围脏器或远处器官转移,转移器官以肝脏多见[13]。本组1例肝脏转移瘤,其肿瘤成分及强化程度与原发肿瘤一致。

SPNP需与以下疾病鉴别:①浆液性囊腺瘤,多见于60岁以上女性,好发于胰腺头部,呈分叶状,分微囊型、寡囊型,中央为辐射状纤维间隔,有时可出现放射样钙化,具有特征性,增强扫描囊壁可见强化。②黏液性囊腺瘤: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主要发生于胰腺体尾部的圆形或卵圆形囊性病变,内可见分隔,偶见壁结节或实性成分,可恶变。③胰腺癌囊变,发病年龄较SPNP大,中老年男性多见,为乏血供恶性肿瘤,易坏死囊变,无包膜,边界不清,多有胰胆管扩张、胰腺萎缩、围管浸润、嗜神经生长特性,常有腹膜后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特性。④胰腺假性囊肿或包裹性坏死,常见于胰腺炎或胰腺创伤,非肿瘤性囊性病变,囊内为水样液体密度或坏死组织、出血及蛋白,周围被肉芽组织及纤维包膜包裹,结合病史易于鉴别。⑤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胰岛细胞瘤是富血供肿瘤,动脉期强化明显,且高于正常胰腺实质,不同于SPNP的渐进性强化方式。

总之,SPNP好发于年轻女性,患者常无明显症状,发生于胰头和体尾部多见,肿瘤边界清楚,具有包膜,多呈囊实性,实性成分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出现浮云征,常合并出血和钙化(边缘弧形或蛋壳样钙化)。CT征象能很好反映其组织学特点,可为临床术前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猜你喜欢

囊性包膜乳头状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垂体腺瘤假包膜的研究进展
肥料包膜材料使用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研究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原发性肝癌假包膜影像表现与病理分级的对照研究*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分析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癌变1例
超声造影结合定量分析法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