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新时代国防科技工业标准化军民融合建设

2018-10-17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

航天工业管理 2018年9期
关键词:国防科技军民装备

/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

2018年3月2日,在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指出,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抓实干,紧抓快干,不断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

军民融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国防科技工业既承担着国防装备研制的角色,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军民融合的最前沿,是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水平、支撑国防军队建设、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真抓实干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挥好标准化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标准化对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军民融合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军民融合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各类资源在军民两大体系间的高效配置,以达到军民一体、寓军于民、军民融合、兴国强军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国的军民融合是“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这就决定了新时代军民融合具有“全、多、高、深”等特点。这4个特点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体现得尤为突出,对标准化作用的需求也更为迫切。

1.“全”要求统筹,需要强大的标准化作为支撑

全要素的军民融合要求实现军民一体化机制下各类要素的全覆盖,这必然需要从要素层次入手,“强化顶层设计、加强需求统合”。标准化是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依据和基础,也是解决要素统筹问题的有效手段。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就着重强调了“同步推进体制和机制改革、体系和要素融合、制度和标准建设”的三同步要求。国防科技工业企业作为天然的军民融合载体,一方面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由于其承担着国防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任务,与军队体系建设密不可分,其各类要素又具有相对的特殊性。因而在推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改革、满足军民融合全要素建设需求上,尤其需要建立一套全面、统一、通用的标准体系作为基础,在各个要素建设全过程运用标准化思想来实现军民通用的属性,以支撑整个工业体系要素融合的顶层设计和系统推进。

以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要素为例,军民融合的目标是实现同一产品或服务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军用和民用的共同需要。这就要求产品或服务必须在共同的标准集群下进行孵化、研发、设计、制造以及管理,产品或服务符合军民两用共性标准要求,从而实现产品要素的军民融合。航空领域的航电系统、船舶领域的电气控制系统、航天领域的卫星平台(不含有效载荷)都可以通过统一的标准实现2个方面的通用化。

2.“多”要求协调,需要充足的标准化作为 手段

标准是跨越组织边界进行分工协作的通用语言,对于打通军用与民用技术壁垒、开展大范围跨领域合作而言是一种强有力的协调工具,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新的作战任务要求多类型、多型号装备协调接口关系等,标准化、高可靠、可兼容的接口(包括硬件接口、软件接口和管理接口)成为提高作战效能的必然需求;二是各产业交叉配套多,需要建立通用的标准语言,以便为各方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研制和应用所理解;三是产品形成和配套方案众多,需要科学的标准化进行简化;四是各方管理关系和资源保障层次多,需要统一的标准来衔接和协调。

以军工企业配套管理为例,对于产品设计文件的更改、偏离,航天企业普遍使用的“更改单、技术通知单和质疑单”与航空企业使用的“风险提示单”具有类似的功能,但在应用范围和使用流程上存在差别,容易导致合作双方在实际中漏选或错判。

3.“高”要求效能,需要用标准化推进装备制造体系优化

军民融合意味着传统的国防工业装备制造供应体系的深层次改革,通过供应体系标准化管控,供应商选择面更宽,资源保障更加丰富,原有的部分军工企业输血模式将向造血模式转变,效率也将得到大幅提高。但在新的供应体系下,差异化将进一步扩大,不同企业主体提供的产品、服务差别也会随之扩大,因此需要同一的标准化评估手段来实现装备制造和转型升级的效益最大化。

在效益评价上标准化主要发挥2个方面作用:一是军民融合过程中对综合效益的双向评判。这一评判标准既要考虑军品研发生产投入大、周期长但对国防安全的意义重大,又要考虑民用产业追求短期利润、业绩起伏大的因素,因此需要通过标准评定、优选供需双方,推动建立一个既能保证装备质量与稳定,又能实现可靠效益收益的装备体系,以实现效益最大化。二是军民技术双向转移过程中,对投入产出比的综合评价,既能引入高可靠的民营企业资源,又可以将能带动经济的军用资源推向市场,从而实现效益的长期化。

4.“深”要求整合,需要统一的标准作为基础。

深度融合的核心是技术融合,而标准则是支撑军民技术双向转化、技术充分融合的载体和基础。一方面,一体化联合作战要求各系统、各企业乃至各装备互联、互通、互操作,这就要求国防科技工业企业不仅要注重装备产品的接口关系,更要从基础、共性零部件以及研制生产技术和生产线寻求与民用高新技术的融合共用;另一方面,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军工企业的高端技术向民用产业转化,形成经济增长新的引擎,这就需要从需求入手对军工技术、产品实行模块化剥离、再造和创新,在保证军品任务的同时适应民品产业发展需求。这2个方面不仅需要运用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的思想加以实施,更需要将技术的融合凝练成标准,为不断深化的军民体系建设提供必要基础。

通过上述标准化与军民融合4个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建立、推动和实施军民标准一体化是军民融合战略的基础支撑和有效手段,是实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的关键一环。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各类企业已经在军民一体化发展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当前诸多要素已经在企业内部按军民共用运行,但与国外已有的成功经验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例如,美、英等国对军民通用产品的采购执行统一的标准规范,即全面推行“单一过程协议”,在亦军亦民企业中推行以非军用标准为主的单一标准规范和质量管理体系;俄罗斯则将国防标准纳入国家标准体系统一管理,提高军民通用标准占比达到军用标准化文件的近50%。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当前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在标准化军民融合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快推进步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防科技工业标准化军民融合顶层规划与当前要求已不相适应。以往各工业领域往往自成体系,无论是产品系列还是标准体系都未能打破原有分工的限制,更没有针对军民融合的系统布局。但在新形势下,国防科技工业各领域的融合不断加深,不仅产品配套互相交叉,标准化要求也趋于统一。在未来全要素、全级次的军民融合状态下,标准化更需要从顶层制定政策、建立制度、形成规划、统筹布局,以更好地实现从产品到标准的深入军民融合。这是标准化军民融合顶层设计问题。

二是对军民两用标准化研究较少,军标、民标布局相对分散,难以形成合力。企业对参与民用标准的认知不够,偏爱军品型号标准化工作,而较少推进民用领域标准化工作。制定标准往往是来一批任务组织申报一批标准,没有形成继承性和延续性。这是标准化军民融合意识问题。

三是国防科技工业标准化与信息化、数字化结合不够。近年来民用工业部门的飞速发展,得益于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助力,而标准先行是信息时代的典型特征。国防科技工业企业也正在大力实施信息化、数字化制造能力的转型升级,但标准化在这一进程中滞后于技术和能力的提升,造成企业内部很多新型的研产模式无标准可用。这是标准化军民融合的先进性问题。

当前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得军民融合标准化不能真正做到有效合一、系统兼容,影响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成本,也影响了军民技术的相互转换,造成了对建设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的阻碍。

三、做好国防科技工业标准化军民融合

我国的军民融合是新时代背景下创新性、系统性的战略,标准在其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如何抓好标准化这一关键,以推动军民融合在国防科技工业中切实落地。

1.做好一个统筹规划

随着我国国家和军队体制改革逐步完成,原有阻碍军民标准一体化的藩篱已不复存在,这给建立一个科学、系统、协调的军民融合标准体系提供了组织基础。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已陆续出台了《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一系列顶层指导性文件,并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建立军民融合的标准体系提供了实践基础。后续,一方面需要从国家层面加快研究建立统筹的标准体系,系统规划布局国防科技工业各领域的军民通用标准项目,针对军民两方面和自身的需求,对具备军民通用的标准进行再识别、再提升、再优化,以加快标准培育、制定和更新的步伐;另一方面要加大标准化理念的扩展应用,实现军民两用产品、部组件、元器件等各层次的“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打通国防科技工业各领域之间、国防工业与国民经济相关领域间标准化系统性不强的限制。

做好标准体系的统筹规划,要切实处理好军民标准的比例问题。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平衡发展,重点是要解决两者在国家建设中的比重和结构问题,在资源配置上确定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黄金分割点”。这一原则同样也反映在标准体系的构成上,其标准规划数量和比例应该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相匹配。

2.借鉴正反两类经验

军民两用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古往今来也有过一些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需要充分加以借鉴。

一是要在军民融合标准化系统性上借鉴正反两方面经验。

军民融合标准化要系统考虑,纵向到底,整体局部统筹抓好。历史上成功经验是秦始皇通过车同轨和兵器标准化,大幅提升了从战车到弓箭等兵器组件的互换性,极大提高了秦国的装备生产效率和复用性,降低了成本,增强了军队战斗力。而反面教训则是号称亚洲第一海军的清朝北洋水师,四处购买装备,外表光鲜,内在标准化、兼容性却很差,实战时炮弹与舰炮都无法匹配,只能临阵磨“弹”,最后遭遇惨败。作为装备和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军工企业在推进军民融合时必须要重视标准化的思想和理念在军、民两方面的普遍应用,尤其在关键装备、装备研制的关键环节更要强化“一个标准”。要统筹考虑军民通用产品的核心部件、系统及分系统接口、基础材料等方面的标准一体化,不能只考虑总体而忽视局部和基础。

二是要在军民融合标准化风险管控上借鉴正反两方面经验。

军民融合标准化既要充分放开,又要加强风险管控。1994年美国国防部启动了美军标的改革,大力推进军民两用标准化,精简军标、推行民标,到2004年美军标(含规范)减少4300多项,军民通用标准增加8000多项,不仅直接降低了武器装备采办费用,加速了新技术在武器装备上的应用,还带动了美国经济的一波繁荣发展。但美国也在这一进程中认识到,部分项目采用军民通用标准化造成了装备质量下降、研制风险增大、军民产品可靠性降低等情况。因此,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在推进军民通用标准化时必须立足自身,以我为主,不断加强需求牵引和风险管控。对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带来的质量和可靠性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制定风险评估标准,建立有效的技术风险评估与管控机制。尤其是要加强使用民用标准为装备配套以及外协外购民用产品的风险管控工作。

不管是我国古代原始的军用标准化思维还是现代美军标改革的尝试,都有其历史局限性,主要还是以军为主、专项实施的模式。因此,国防科技工业企业推进军民通用标准化工作也应该从国家军、民两方面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出发,从更高层面考虑标准化军民一体的意义,并借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以更好地推进相关工作。

3.推进3个重点维度

国防科技工业属于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在实施军民融合标准化时,应该根据产业特点,从3个重点维度加以推进。

技术维度。当前,以工业4.0为代表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正在兴起,以智能化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正在颠覆传统的工业模式,其重要趋势之一就是军民通用性越来越强。这给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实施军民融合战略带来了新的机遇,可以在产品技术升级的进程中同步实现标准的升级换代,同时通过新技术标准的先行引导作用,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在国民经济中产生更大价值。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仅实现了产业规模效应,而且实现了军民一体的标准体系化开发;增材制造为发动机等产品的异形部件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增材制造的标准化工作正在同步推进,为后续新的制造模式产业提供助力。标准化作为新技术军民融合程度的重要表征,在军民两用技术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应重点加以布局和考虑,遵循军民科技同源的内在规律,建立军民兼容的技术基础。

管理维度。随着国家和军队一系列改革的完成,国防科技工业企业标准化管理链条将进一步理顺,这给标准化的军民融合提供了大发展的前提。后续要从国家到企业共同发力,加大管理力度,提高效能,推进标准化的军民融合。首先,要对军民标准一体化的各级制度进行建设,根据新形势需要建立新的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其次,要加强企业管理职能分配的优化,明确军民技术转化过程中相关方开展标准化工作的责、权、利,提高各方主动实施标准化工作的意识和热情;第三,要加强各级监督管理,通过标准化手段加强装备研产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装备质量、可靠性和维修保障性能。

应用维度。标准化源于实践、用于实践,只有在应用中才能体现标准化的作用。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始终要将标准化在产品或服务实现过程中的应用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一是要从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各类科研一线人员的意识源头抓起,提高应用标准化方法的理念;二是要从产品研产过程抓起,提高企业内参与产品研制生产的各岗位主动应用标准化的效能,推动岗位标准化作业,确保产品和装备质量;三要从产品全生命周期保障抓起,制定全过程标准化,提高产品或装备在实际使用中的可用性、好用性;四要建立和实施激励措施,优先推动军民两用标准的制定和使用,扩大应用受众,推动军民两用标准向国家标准等更高层面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体系化建设思想,统筹各军兵种装备资源,统筹各类装备发展,加强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建设”。可以看出,标准化在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中的重要地位。标准化既是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军民融合的关键手段,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军民融合的主阵地,各类企业要充分发挥标准化的关键作用,借鉴已有经验,抓好重点环节,推进自身军民两用标准化的顶层设计,在技术、管理和应用上积极创新,真抓实干,紧抓快干,以不断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

猜你喜欢

国防科技军民装备
哪些装备为太空之旅护航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美国国防科技集成创新初探
国防科技工业自然环境试验研究中心
新形势下军民融合防救体系建设探索
港警新装备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浅谈推进网信军民一体化发展
美军在武器装备采办领域推行军民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启示(上)
区域国防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