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产党宣言》批判资本主义的方法研究

2018-10-16张小娟

法制与社会 2018年25期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摘 要 马克思和恩格斯立足于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生产的时代,运用辩证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入批判,最终得出 “两个必然”的历史结论。虽然时代已经发生变化,但这些方法依旧对于我们当今分析资本主义的阶级变化、处理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以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仍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资本主义 批判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作者简介:张小娟,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9.114

今年是《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发表170周年,虽然世界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所阐述的,“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因此,探讨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的批判方法,对于我们更好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一、《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批判的时代背景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为实现资本积累,不断扩大市场和攫取更多剩余价值,导致社会经济危机频繁,无产阶级起义频发,社会思潮涌现,从而为《宣言》批判资本主义提供了深厚的社会背景。

(一)经济背景

《宣言》诞生的这一时期,资本主义正经历生产方式的大变革。这一时期,机器大工业生产逐渐代替手工工厂生产,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同时,这也使得资产阶级不断扩大社会生产,造成生产的无序性,从而引发了频繁的经济危机。当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恢复后,由于整个社会生产无法克服的无计划性,1836年英国再次爆发了经济危机并波及美国。1847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的范围更广,破坏性更强,形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面对资本主义社会对生产力造成的严重破坏,《宣言》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二)阶级斗争背景

《宣言》诞生的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激烈。机器大工业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使一批小手工工业者惨遭社会淘汰,落入到工业无产阶级的队伍。面对资本主义社会不断扩大的阶级分化,无产阶级开始反抗现存的社会秩序。从最初的单个的、分散的对抗资本家的“卢德工人运动”,逐渐到有组织的工人团体,最后演变为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三大工人运动”,这表明工人阶级作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面对人数众多的无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者只把他们当作受苦受难的贫苦阶级,但马克思却认为,“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无产阶级,就是能够实现消灭旧制度和创造新社会、建立新制度‘思想的可以使用的‘实践力量的人。”从而找到了变革旧社会的物质力量。

(三)思想背景

《宣言》诞生的这一时期,批判资本主义的思潮涌动。在19世纪上半叶,面对资本主义的“恶”,出现了各种批判资本主义的社会思潮。虽然这些社会思潮的阶级立场和基本观点不同,但它们都与生产力的发展成反方向,批判资本主义的方式都属于道德批判。面对这些错误的社会思潮,马克思认识到他们都只是“从思想上克服资产阶级社会,思辨地复活在这个社会中并被社会毁灭了的人”,属于一种“纯粹精神”的抽象思辨。为了帮助工人阶级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了新的方法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为工人的斗争提供了批判的武器。

二、《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批判的方法

不同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从道德的角度彻底否定资本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既不是从道德的角度出发也不是单纯的否定,而是运用新的方法。

(一)辩证分析法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了辩证分析法剖析了资本主义,这种辩证分析法是“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在《宣言》中,他们首先肯定了资产阶级的历史贡献,指出这种贡献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打破了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取代了封建社会,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从而证明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同时,他们也从生产力的角度否定了资本主义社会。他们指出,社会化大生产使得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日益加重,外化表现为经济危机不断,对生产力造成极大破坏,因此,“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暂时性,在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的同時也发现了新世界。

(二)阶级分析法

在《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阶级斗争的方法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他们在《宣言》开篇中就指出,自文字记载以来,“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反映出阶级斗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阶级分析出发,他们首先剖析了不同社会形态下的阶级状况,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造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对立的简单化。其次,他们从生产力的角度分析了两大阶级的产生过程,从而证明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再次,他们分析了无产阶级斗争的不同阶段,以及无产阶级的地位和特质,指出只有无产阶级才是真正具有彻底革命精神的阶级。最后,他们分析了阶级发展的历史趋势,指出阶级必然消亡,走向一个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

(三)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资本主义的又一重要方法。在《宣言》中,他们比较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指出,在历史地位方面,资产阶级是生产资料的占有者,无产阶级则是一无所有的被剥削者;在历史使命方面,资产阶级是打破封建社会的领导者,而无产阶级则是打破资本主义的领导者。通过这些对比分析,他们得出无产阶级革命的彻底性和先进性的阶级品质,以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结论。他们还比较了资本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经济基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形式是私有制,而共产主义社会则是要消灭私有制,从而批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对于个性的破坏。在思想观念方面,资本主义社会追求利己主义,而共产主义是要同传统的观念决裂,从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自私性。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社会形态,显示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优越性。

三、《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批判方法的当代价值

《宣言》已经发表170周年,在这170年的历史发展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但毋庸置疑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方法仍旧没有“过时”,它对于我们有着重要价值。

(一)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变化

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也发生了新变化。一方面,阶级结构更加复杂化。资产阶级内部出现分化,工人阶级出现“多领化”,新中间阶层兴起并占人口多数。另一方面,阶级剥削更加隐蔽化。由于现代社会对于智力劳动者需求增加,从而加重了劳动者的脑力剥削,使剥削更加隐蔽化。针对这些变化,资产阶级的学者宣扬“阶级消失论”来混淆视听。对于这种“阶级消失论”,首先,必须认识到阶级消亡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包括两点:生产力高度发达和私有制消失。虽然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已经比较发达,但远未达到高度发达的水平,并且它的生产关系依旧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因此资本主义社会中必然存在阶级。其次,阶级斗争依旧存在。虽然武装起义极为少见,但罢工、游行示威活动时有发生。最后,我们必须认清“阶级消失论”的实质。它实质上是试图掩盖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和内部矛盾,从而淡化工人阶级的斗争意识。

(二)处理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就采取各种方式想要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这就造成两种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互相封锁排斥。然而,“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经过长期较量,表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谁也摧毁不了谁。”这就使我们意识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还要走很长的路。因此,在合作共赢的时代趋势下如何处理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就尤为重要。我们可以运用马克思的辩证分析法正确处理。一方面,必须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由于资本主义以私有制为基础,因此,出现了生态环境恶化、贫富差距加大、恐怖袭击事件频发等问题,社会矛盾集聚。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肯定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资本主义社会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拥有发达的科学技术、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这对于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制度自信

21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不仅没有走上列宁曾阐述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的道路,反而引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显示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繁荣现象,“两个必然”过时论的声音喧嚣尘上。面对这些声音,我们可以运用比较分析法,对比两种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给予回击。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背后是不断集聚的社会矛盾,其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它进而引发出三种社会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其他落后国家的矛盾。而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它引发出的次要矛盾都是非对抗性的。通过比较它们各自的基本矛盾,我们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基本矛盾无法协调,必然导致社会形态的更替;而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矛盾则可以用改革的方式解决。这表明,“两个必然”的结论并没有过时,这就使我们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陈兆芬、黄明理.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三重維度及其启示.理论导刊.2013(1).

[3]夏淼、李新潮.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与共产主义理想——基于感性存在论的理论视角.科学社会主义.2017(4).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 第5卷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六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重要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