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格局浅析

2018-10-16颜廷杰

法制与社会 2018年25期
关键词:综合防控历史发展

摘 要 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所产生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同时,报告还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十九大报告中的相关论述为当下和将来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指明了方针、政策和实现途径,为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国家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治安治理 历史发展 目的意义 综合防控

作者简介:颜廷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2015级治安学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9.065

一 、概念提出及发展历程

(一)概念起源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就是在社会公众参与下,各级党和政府部门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协调行动,运用各种合法有效措施防治严重治安违法行为和刑事犯罪活动的一项社会管理系统工程。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建国初期就已经加以运用。建国初期,旧社会的烂摊子,国民党残留等严重影响着当时我国的社会治安状况。对此,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坚决的行动措施,严厉打击犯罪分子,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稳定。在此基础上,我国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逐步发展起来。

(二)逐步发展

1.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召開。大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开始进行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但是当时“文化大革命”遗存问题严重,滋生了大量刑事犯罪人员,如何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去调整治理社会治安成为党和国家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党和国家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借鉴已有的成功案例并不断加以改造和吸收,总结出了“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指导性方针。这是我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与人民群众密切结合,与实践经验紧密联系,与时代潮流紧紧相依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模式,是我党和政府用脚试出来、走出来的新路子、好路子。

2. 进入21世纪,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目前社会治安的形势,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等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了具体要求。我国治安治理工作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3.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从五大方面建设对现在的治安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方针政策和任务目标,体现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复杂性,系统性,全党全国要进行整体性联动,充分发挥社会合力的强大推动作用,全力打造多方谋划、广泛参与、共同享有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二、目的及其意义

(一)有利于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

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社会治安问题因人而异,因地而异,从而形成不同人群、不同地区社会治安问题的差异化,导致其具有高度的复杂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需要在不断地更新实践中贯彻执行,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促进社会的良性运作。

(二)有利于为经济建设创造稳定、良好的社会秩序

我国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飞速发展的GDP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而外部环境的和平稳定需要稳定的社会治安。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改善民生,提高公民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使整个社会的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离不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挥其维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

(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措施

我国争取到本世纪中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国家,人人知法懂法守法,社会治安问题则会大幅下降,推动治理现代化建设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五)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新发展

一切为了人民,党和政府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和政府进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动综合治理现代化所做的工作必须要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才能顺民心、应民意,实现稳步发展。

三、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主体层面

1.公安机关任务多、压力大

公安机关肩负多重职能,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作为主力军,公安机关每天与各种违法犯罪问题打交道,一线公安民警在岗位猝死的新闻被屡屡报道,这些都是公安机关工作忙、任务重的典型表现。

2.多部门联合治理能力弱

治安综合治理并不只是某一部门的事,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部门彼此合作,这样才能更好的预防和打击犯罪,维护社会长治久安。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多部门联合治理能力尚且较弱,这也造成了公安机关任务多、压力大的局面形成。

(二)客体层面

1.传统型治安问题多发

(1)刑事犯罪案件多发。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部分产业转型升级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同时当前我国社会就业压力大,两方合力导致无业人员数量增加,成为社会闲散人员,而这部分人员正是刑事案件多发人员。另一方面,我国社会当前流动人口量巨大,流动人口由于背井离乡承受着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也极易引发犯罪。

(2)治安案件屡创新高。治安案件由于惩罚力度小,后果轻,导致许多人不关心、不在乎,不将法律放在眼里,肆意妄为,导致现在治安案件屡创新高。同时违法门槛的降低导致一些原本不属于违法行为的错误转变为违法行为,从而增加了治安案件的数量。

(3)矛盾纠纷居高不下。当前我国社会主要是城市和农村两大体系。城市由于人口流动性强,人口多等导致极易引发矛盾纠纷;农村由于普遍受教育水平较低,也容易引发矛盾纠纷。

2.新型治安问题逐步增高

(1)互联网犯罪日益增多。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在有利于我国人民不断了解世界、获取有用信息的同时,互联网这块蛋糕也被犯罪分子所盯上,其中网络诈骗是互联网的一大恶疾。由于互联网犯罪成本低,隐匿性好,不易被公安机关所抓获等原因,导致现在互联网犯罪日益增多。

(2)金融领域犯罪复杂多样。近年来,金融领域犯罪案件频发,且形式多样,案值巨大,已经成为犯罪的重灾区。同时金融领域犯罪专业化、智能化程度高,不易被一般人发现,再加上互联网的便利性,许多案件难以追踪,导致互联网犯罪泛滥成灾。

(3)暴力恐怖袭击影响深远。暴力恐怖袭击作为全世界的公敌,一方面给受害国带来巨大的反恐压力,此外,它所造成的人民群众大范围的心理恐慌,以及由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极其深重。

四、方法措施

(一)加强治理制度建设

1.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之路,矢志不渝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成功的关键,政府尤其是公安机关作为治安治理的主要力量,必须加强改进和创新治理工作;同时,治理工作也离不开社会群体组织、外部公众的积极参与,党委、政府与社会群体、公众形成内外合力,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达到全民参与,全民遵守,寻求治安治理新机制;最后,这一切都离不开法治的保障作用,我国坚持依法治国,要加强治安治理立法方面的工作,给执法提供一个完善保障体系,同时也要约束规范权力,防止执法者胡作非为,做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3.继续健全完善落实领导责任制,做到号令既出,行动必成。对于不作为,乱作为,的官员要依法追究责任,给以严厉惩罚,确保此类事故不再发生,继续深化改革,强化担当意识。

(二)加强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矛盾

1.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到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动摇,一切为了人民,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做到安全第一、生产第二。

2.改进生产评估机制。按照总目标、总要求,严格把关,加强安全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工作落实到个人,谁出问题谁负责、谁承担,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将人民群众生命安权放在首位。

(三)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1.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我国治安治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本质是一个系统性的社会化防控。全力构造点线面一体化体系,实现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加强对重点区域防控,打造一个全方位、智能化、精确化的防控体系。

2.加强对公共安全风险的排查力度。监测预警、巡逻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发现一例,查处一例,切实维护社会治安,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

(四)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1.良好的社会心态有利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深入推进,有助于构建一个人民群众关系和睦、互帮互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当下个人工作压力大,生活矛盾多,极易引发不稳定情绪,同时社会上一些言论甚嚣尘上,肆意扭曲客观事实,造谣传谣,这些都极大危害了社会治安稳定性,加强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迫在眉睫。一方面需要发挥专业社会团队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及时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强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渲染正能量,及时准确发声,回应群众关切的问题。

2.打造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家长为孩子服务,老师为学生服务,社会为大众服务,从孩子抓起,共同培育自尊自信、理性率真、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

(五)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1.新时代下的社区治理工作,必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的有机统一,政府如果大包大揽,在增加巨额成本的同时也会导致因为对民生民情了解的不够透彻,出现管得越细,问题越多,效果越不好的局面。所以,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相结合,发挥二者的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共同为社区居民服务,为治理工作服务,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民满意的效果。

2.建立现代社区治理体系,整合社区各种积极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同时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政府部门优化社区行政服务,提升社区居民满意度,将社区治理落到实处。

五、结语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要多部门联合开展,互相沟通协调合作,同时发挥公安机关主力军的作用;党和政府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加强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参与度,全党全国齐心协力,共同打造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社会治安新局面。

注释:

周望.“共建共治共享”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国城市报.2017年11月6日,第022版.

田小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定义探析.河北法学.2010(8).

李冉.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光明日报.2017年11月17日.

参考文献:

[1]佘孟孝.十年磨一剑,光辉照千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成功探索和实践.中国法学.2001(4).

[2]王力丁.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几个问题.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研究.2000(s1).

[3]张建军.确保社会安定必须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2(1).

[4]李渊.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背景下社会治安力量整合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7.

[5]宫志刚、李小波.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从理论到实践.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6(3).

[6]武胜伟.转型期中国社会治安治理问题研究.郑州大学.2016.

[7]马龙虎、王仰文.模式反思与理念继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展的逻辑动力.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6(10).

猜你喜欢

综合防控历史发展
社区健康管理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构想分析
我国性别平等教育的历史发展考察
基督教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影响研究
黄淮海冬小麦田杂草发生现状、防除难点及防控技术
西方音乐学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思考
对偶修辞格的研究述略
国家能力的历史发展与政治社会学五元素浅析
浅谈宋代宫廷乐与民间音乐的联系
犬狂犬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控
家禽疫病综合防控的关键性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