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风险成因及其管控研究

2018-10-16李威加

中国经贸 2018年17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

李威加

【摘 要】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不仅强化了金融的普惠性功能,有效提高了金融行业的运营和管理效率,还让更广层面的受众需求得到了满足。但作为一种新型业态和模式,现行法律、政策等尚未全面覆盖互联网金融的每一环节,因而实践中对于风险的预防管控仍存在一定滞后性,亟待引以重视并及时解决。本文客观概述了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形成原因,并结合实践和发展趋势,提出了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若干思路,以资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政策;交易风险;信用机制;风险管理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成因概述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互联网金融活动各个环节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风险缺口,而造成这些风险的因素主要可归结为如下几类:

1.互联网金融交易过程中形成的风险

在互联网金融业务开展过程中,不仅是互联网平台构建基础所衍生的系列风险会影响交易各方,互联网金融交易本身存在的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实践反映,因交易所致风险的因素主要有两种:一是基于互联网金融交易的本质属性;二是由于一系列难以预判的外部环境所引发的交易系统性风险,且这两种风险普遍存在于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各个环节,稍有疏漏都将导致严重后果,甚至还会引致其他环节风险的加速交叉、聚集。

2.互联网金融信用机制所引发的风险

因信用因素而形成的风险缺口,多见于互联网贷款业务当中。由于现实中的互联网金融借贷准入门槛较低,借贷双方无须会面商谈即可在网络上通过简单操作完成借贷合同的签订,这其中对于交易方并没有过多的审查,也没有严苛的审批手续,且交易各方很多都乐于采取“无抵押、无担保”的模式以促成更多的借贷交易达成。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社会诚信体系、制度的欠缺,导致因信用问题所引致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于实践中较为常见。

3.互联网金融政策调整而产生的风险

为确保发展与需求相适应,国家、政府往往会根据时下国民经济发展形势和市场经济规律对现有政策进行动态调整,而这一系列的调整通常有着极强的不确定性,且不可避免。然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开展必须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有序进行,所以一旦相关政策调整或是发生变化,其波及范围和影响程度也将相当宽泛、深刻。

二、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可行思路

相较于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所承载的风险更具隐蔽性、大众性和突发性等特征。所以,如何防范和控制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其衍生问题,成为业界关注重点。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思路以供参考:

1.分门别类,按照业务类型分别采取相对措施

客观而论,互联网金融在我国起步较晚,故而机制、体系等方面尚未完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风险缺口,由此衍生出的系列问题导致互联网金融相关业务缺乏系统、全面的监管。再加上互联网金融与其他产业的相关性较高,使之在日常交易活动中的风险串联程度也较高。因此,在预防和控制风险的过程中,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采取“区分模式”,对症下药,有目的性地进行业务分工,按照不同业务划分来分别设定相对应的监督和管理制度,将更有益于风险的预防与控制。以当前互联网金融主推业务“众筹融资”、“P2P网络借贷”、“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例,现行政策法规仅针对“第三方支付平台”建立了系统的管理制度,如《电子签名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等,但对“众筹融资”和“P2P网络借贷”两类业务并未设置和建立规划化、系统化的管理机制,从而导致这类业务相关风险很难得到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因此,对于这一问题不仅业界要引以为鉴,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及时根据不同业务类型的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不同功能,尽快分类出台相对应的监管办法,及时制定和落实具體、可行的管理和调控措施,以切实发挥政策、制度对风险管理实践的积极价值,有效预防和控制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在彼此间相互“传染”。

2.逐一防控,根据不同风险因素采取直接措施

首先,对于互联网金融中政策风险的防控,务必将重点着眼于现行政策在实践中的应用现状和效果,要将大量实践总结融入到政策的考量中,以便于新的政策规定与市场经济规律和金融行业发展趋势相契合。例如,对于网络借贷中无担保无抵押的情况,可采取差别化的信用管理,通过时下信贷资料的联网化,全面综合的对借贷方进行信用风险评估,以有效降低坏账机率。其次,对于互联网交易和技术风险的防控,务必将重点着眼于行业自律管理及金融从业人员管理。也就是说,既要强调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管理的重要性,还要细化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管理和运营规则,以确保互联网信息平台对资讯公布及时、准确、完整。此外,不仅要重视业务操作规范、流程的学习,强化互联网专业技术培训,还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对网站服务器进行安全认证,同时结合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不断研发相关安全漏洞的修补技术,例如多重防火墙技术、数据复合加密技术等。此外,相关职能部门还应当针对网络安全不合格的网站给予严肃处理,责令整改,最大限度保障网络交易过程中各方的财产和信息安全。

3.完善体系,建立规范化风险预防与监管体制

互联网金融市场有着极强的敏感性,且极易受到外部环境变化影响,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专业化、权威化的风险预防和监管体制。例如,对于目前最常见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可采取差异化的防控管理机制,将建立在互联网平台的金融机构按业务类型和范围进行类别界定,其中针对单纯的金融信息中介,要求列明具体明确的禁止事项和从业基础规范,并不定期进行交易信息抽查;而对于具备一定信用的金融中介,则可要求在规范的报批审核程序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其管理与控制规则,明确专业技术要求和风险责任。此外,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还应遵循市场规律,尽快出台契合互联网金融发展需求的监管规定,加大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事前监管、事中监管和事后监管,依托互联网技术建设互联网金融行业专有的数据库和监管平台等;加速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机制,进一步加大对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将金融风险扼杀于萌芽期,促使互联网金融能够透明化、规范化、持续化发展。

三、结语

前文已述,完善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应对机制,加大对金融活动的监管等工作,是当前金融行业和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而随着互联网金融机构的逐年倍增,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布局重点工作。故,不论是互联网金融行业还是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都应加大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重视程度,结合当前现状和发展形势,构建与需求一致、现状相符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针对现存风险和缺漏展开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同时,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强化金融企业注册登记和行业管理,呼吁业界不断加强行业自律,充分发挥协会作用,籍此为互联网金融有序、健康发展肃清风气。

参考文献:

[1]孙涛.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法制环境的力量——基于P2P交易数据的经验研究[J].投资研究,2016(1):95-111.

[2]薛君,李一玮,赵青.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消费影响因素研究[J].商业时代,2017(1):168-170.

[3]杜明鸣,刘司墨.我国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控制及监管研究——以P2P网络借贷模式为例[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4):9-15.

[4]张浩敏.P2P网贷平台分析及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J].商场现代化,2016(11):118-118.

[5]龚丹丹,张颖.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消费信贷的比较及风险控制研究[J].征信,2016,34(1):82-85.

[6]邢伟健,汪斌,许岑.新常态下互联网金融A2P模式风险控制问题的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6(5):85-86.

[7]依绍华,张紫波,李国宏.全方位控制互联网金融风险,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关于加强互联网金融领域P2P平台管理的几点建议[J].中国商论,2017(26):23-24.

[8]朱宽胜.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问题以及风险防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34):77-78.

猜你喜欢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手机银行发展现状研究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对策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