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极端环境下人的规则意识和自身向度

2018-10-16刘强

检察风云 2018年19期
关键词:尔格电击命令

刘强

某实力雄厚的大集团公开招聘1名总裁助手,经过前期激烈角逐,最终有8名精英男女入围最终测试。他们被带入一间近乎全封闭的房间,并被主考官告知:“在这个房间里没有法律,有的只是我们的规则。在你的面前有一个问题,你需要给出一个答案。如果你试图与我交流(在影片中即为对摄像头讲话)或与保安交流,你将被取消资格。如果你有意或无意污损你的考卷,你将被取消资格。如果你因为任何原因离开这个房间,你将被取消资格。有问题么?”违反其中任何一条规则,将丧失考试的资格。应聘者面前的考卷仅是一张白纸,贸然落笔也是污损考卷的一种。在各种奇怪的规则之下,这几位精英变得手足无措,他们合作、争论、内讧、互相怀疑甚至攻击,在规则面前一一淘汰出局,最终剩下的人,通过智慧和良知坚守住了规则。

这部英国心理悬疑影片《终极面试》将拥有不同背景的男女集中在一个封闭空间面临共同的难题,这种“密室电影”通过营造“幽闭恐惧”折射心理抉择,探究极端环境下人性和底线的坚守和悖反,类似通过环境异化演变为“杀人陷阱”的手法还出现在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里的东方快车、电影《异形》里的太空船舱、电影《心慌方》里的CUBE空间等等。

在强大的规则面前,人的服从意识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行为,这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或社会学命题,这不由得让人想起著名的米尔格伦实验,又称权力服从研究。

实验的概念最先由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史坦利·米尔格伦于1963年提出,“在法律和哲学上有关服从的观点是意义非常重大的,但他们很少谈及人们在遇到实際情况时会采取怎样的行动。我在耶鲁大学设计了这个实验,便是为了测试一个普通的市民,只因一位辅助实验的科学家所下达的命令,而会愿意在另一个人身上加诸多少的痛苦。当主导实验的权威者命令参与者伤害另一个人,更加上参与者所听到的痛苦尖叫声,即使参与者受到如此强烈的道德不安,多数情况下权威者仍然得以继续命令他。实验显示了成年人对于权力者有多么大的服从意愿,去做出几乎任何尺度的行为。”米尔格伦提到的“伤害”就是电击(但事实上电击是虚拟的),在这样一个有重大伦理学争议的实验面前,每个参与人必须服从极端的规则和命令。

米尔格伦曾预测只有少数几个人,10%甚至是只有1%,会狠下心来继续惩罚直到最大电击伏特数。结果在米尔格伦的第一次实验中,65%的参与者都达到了最大的450伏特惩罚,尽管他们都表现出极度的紧张和焦虑,按说他们如果拒绝继续的话,就不会焦虑了,但他们并没有。从实验来看,在极端的规则和命令面前,人的服从意识远比我们设想的要强大得多。后来米尔格伦自己以及许多全世界的心理学家也做了类似或有所差异的实验,但都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米尔格伦实验也衍生出一个重要的法哲学命题,也即人的规则意识对于法治社会的重要意义。法治是规则之治,法治是以理性规则为运行基础的,人的规则意识体现着对法律规则的自觉服从、遵守和对法治秩序的认可。在社会运行和发展中,个人必然同他人、自然以及社会发生联系,始终面临着建立各种规范化的方式来理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各方面关系的任务,也不得不接受一些事先已存在的规范化的方式来协调解决相互间的矛盾和冲突,合作共处,完成单个人无法完成的事务。

在一个不讲求规则,没有规则意识的社会里,再完美的制度设计,最终也可能会变成一堆废纸。影片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在别无选择的现实环境里,在遵从规则的约束之下,通过智慧、理性和良知寻求生存之道。规则之下,也有无限的可能和自由使人可以获取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

猜你喜欢

尔格电击命令
只听主人的命令
户外照明电击防护的几点建议
天人合一
十八世纪伊犁伯德尔格回众刍议
超级电击武器
移防命令下达后
杀人回忆
这是人民的命令
浅述电击防护
对卢沟桥事变期间一份“作战命令”的考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