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恨网约车
2018-10-16何言
何言
爱也网约车
根据权威解释,网约车是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的简称。以上海为例,早在90年代,各大出租车公司就推出了自己的“电调车平台”,就是可以拨打各大出租车公司的热线电话,即可预约到出租车,那么“电调车平台”可以称为网约车的鼻祖。后来经过出租车市场的整合,上海的电调车平台合并成了大众、强生、海博等少数几个。但是,由于预约电调车需要支付额外的电调费用,而且电调车车辆有限,在某些高峰时间段更是一车难求,因此“电调车平台”的普及率并不高,乘客往往更喜欢在路上扬招,而非打热线电话。从出租车司机来讲,他们也更喜欢做路面生意,而不是电调车生意。之后,上海地区又出现了一个“大黄蜂”打车软件,是一款主要面向上海用户的免费正规出租车打车软件,在上海出租车司机圈子里比较有名。
放眼全球,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网约车平台的先驱——UBER(優步)在2010年于旧金山地区推出,并支持iOS和Android系统的智能型手机。2012年4月,优步在芝加哥测试了以较低价预约传统出租车的服务,并获得小范围的成功。同年,北京和杭州的两家科技公司,各自开发了两个名为“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打车APP,并取得了多名天使投资人的投资,完成了多轮融资,并分别得到腾讯公司和阿里巴巴公司的巨额注资。
2013年8月,“快的打车”接入支付宝平台,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可以通过支付宝在线支付全部打车费用的打车APP。2013年11月,“快的打车”宣布收购“大黄蜂打车”,收购完成后,“快的打车”在上海、广州两个一线城市的市场份额超过80%,全国市场份额超过50%。
2014年1月,“滴滴打车”与微信达成战略合作,开启微信支付打车费“补贴”营销活动。至此,“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开始了红包大战。一时间,乘客和司机都乐此不疲,纷纷在APP上打车抢红包,一些出租车司机更是在出租车上安装了多部手机,在行车过程中还不忘以最快的速度抢单,这成为当时打车软件被诟病的最大焦点之一。每一次接单,“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不但给相应的车费,更会给司机返现,而且接单越多,红包越大。同时,因为打车平台体验感好、操作方便,且打车及时到位,突然出现的“网约车”便成为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在此,我们可以从2014年第一季度两大平台给出的补贴变化,看出当时网约车平台的“硝烟”。2014年1月20日快的打车乘客车费返现10元,司机奖励10元;2月17日快的打车乘客返现11元,司机返5-11元;2月18日快的打车乘客返现13元;3月4日快的打车乘客返现10元,司机端补贴不变。
打铁还需趁热,“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紧接着又推出了专车服务,专门面向高端商务用车领域。但不出数月,在2014年11月末,不少“快的打车”用户发现由“快的打车”发出的抢红包链接已经被腾讯微信屏蔽,即“快的打车”遭遇微信“封杀”,也就是说“快的”和“滴滴”大战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
古语云:“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当社会大众都认为“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正打得不可开交之时,网约车平台市场发生一场大逆转。2015年2月14日,“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两家公司联合宣布将以100%换股的方式正式合并,“滴滴打车”正式更名为“滴滴出行”。由此,两个死敌经过资本运作,成为一个足以垄断市场的大卡司。现在的“滴滴出行”,成为中国知名的第一打车平台,称为手机“打车神器”。“滴滴出行”已从出租车打车软件,成长为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等多项业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
可以看到,正是源于智能化手机的发展和普及,网约车平台才能得以出现、发展和蓬勃。同时,从网约车平台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逐步显现。
恨也网约车
如果说2016年是“网约车”成为热搜榜热词的一年,那么2018年可谓是网约车平台成为反面热搜词的一年。
2018年5月5日晚11时许,祥鹏航空一名21岁的空姐飞完郑州航班后,因次日早上要赶到济南参加亲戚的婚礼,遂在郑州空港区通过“滴滴出行”平台叫了一辆顺风车,连夜赶到郑州火车站,随后与家人失联。经调查,当晚该名空姐被搭乘的网约车司机强奸并残忍杀害,空姐身中数刀,颈部两边的大动脉全部被割破。案发后,网约车平台曾悬赏100万元寻找该名司机。孰料,数日后该网约车司机的尸体在郑州空港区不远的河里被捞起,疑似是其自行坠河溺亡。
事件一出,立刻登顶热搜榜。舆论纷纷把矛头指向涉事的网约车平台,车主信息查验不实、登记车主与实际车主不一致、乘客信息标签公开化等,都成为诟病的焦点。随即,“滴滴出行”宣布将顺风车平台业务全国停业整改一周。
无独有偶。各地关于网约车平台的负面新闻也频频发生,再一次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案例一 上海45岁网约车司机涉嫌微信引诱13岁女孩发生性关系
2018年6月19日,上海一母亲向媒体反映其13岁的女儿在一次单独乘坐网约车后被司机加了微信,之后二人就开始了私聊。这位母亲偶然发现这个45岁男性网约车司机的微信,他还主动言语暧昧地给自己女儿发微信。担心的母亲便假装自己的女儿回复了几句,没想到这名司机言语愈发挑逗猥琐,甚至引诱未成年的女儿看黄色视频,且想尽办法要约出来见面开房,并称只要不怀孕就可以,令人咋舌。
案例二 广东网约车司机拎菜刀威胁乘客 要求删差评给好评
2018年5月5日,广东肇庆一网约车司机下车持刀威胁乘客。据知情人士说,因乘客给了差评,该司机拿刀胁迫乘客将差评删除,逼乘客给好评。警方通报称,该司机已被抓获,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案例三 山东潍坊一19岁女孩乘坐网约车 被司机威胁强奸
2018年4月,网约车司机吕某接上了19岁女性乘客王某,两人在闲聊时加了微信。而后在一次约车中,王某爽约,吕某开车找到了王某。在王某上车后,遂产生了强奸王某的念头,并对其进行威胁、恐吓。而后吕某将其手机关机,迫使王某脱掉衣服,与其发生了性关系。4月13日,山东省青州市检察院以涉嫌强奸罪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吕某。
案例四 上海一网约车司机携妻深夜抢劫90后
同是90后的网约车司机张某因生活拮据,遂与妻子陈某共谋抢劫打车乘客,专挑80后、90后的女性乘客,并在抢劫过程中使用毒针、玩具枪等器械,造成被害人中毒昏迷,还拍摄被害人裸照以要挟被害人。2018年4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法院对本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张某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被告人陈某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
案例五 上海一白领兼职拼车司机专挑美女性侵猥亵
畢业于名校在一家外资公司就职的张某,是一名兼职拼车司机(其登记信息是其姐姐的),但其心术不正常常在深夜寻找夜归的美女乘客,并趁其不备进行猥亵,在其司机评价中出现多次女乘客遭到性骚扰的差评。2018年1月,张某因犯强制猥亵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虽然,今年是涉网约车平台(网约车司机)刑事案件高发的一年,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案件发生属偶然,但偶然中有其必然性。其实,早在2015年,网约车平台对注册司机的审核不严,就导致了当年的一起刑事案件发生。
事实上,大家都已经从众多的案件当中看到,这一系列的恶性事件,其核心问题主要出在了网约车司机身上。这些网约车司机为何可以堂而皇之地成为平台注册司机,并在已经收到多次差评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接单,这个问题就应当对网约车平台进行追问了。
法律早就已经对网约车行业进行规制。2016年7月28日,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等七部门公布《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2016年11月1日,《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这些行政法规的出台,都意味着“网约车”这一新兴的出行方式自此进入法治轨道。2017年1月16日,北京正式核发网约车驾驶员资格证。
2018年5月24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了新修订的《出租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6月5日,交通运输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事中事后联合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网约车行业事中事后联合监管工作流程,违法违规行为涉及多领域的,可由各职能部门开展联合约谈。
但是,我们也非常痛心地看到,由于网约车平台自身的监管不力,导致注册司机可以任意更改登记车辆信息,并出现了套牌车、阴阳车主的现象。同时,由于网约车平台的一些社交功能,比如常去地、乘客头像、个人爱好、祖籍地、年龄段等,都让一些心怀不轨的司机们虎视眈眈。
上面案例四中,据被告人张某交代,他做网约车司机已经1年多了,他发现在网约车平台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打车人的信息,比如头像、性别、年龄段等,甚至还有个人偏好、常去地、在哪里工作、是哪里人等,因此在他寻找犯罪目标时,他可以直接定位到他需要的目标。就像张某自己说的那样,“之所以选择80后、90后的女性,因为00后年纪太小,身边没钱,70后年纪大,家里负担重,身边也没钱,所以选择90后的。”说起来轻描淡写,可是听起来却毛骨悚然。因为乘车人信息的公开化,就好比在野兽面前放下了武器,任其选择、任其宰割;也好比有一双看不见的眼睛一直盯着你,让你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很危险。
郑州空姐惨案发生后不久,人民日报便制作了单身女性深夜打车指南,并告诫单身女性尽量避免深夜外出,并避免单独一人乘坐网约车或出租车,以免不必要的麻烦。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我们希望网约车司机能给民众带来的是便捷,而非恐惧,带来的是安全,而非犯罪。在此,建议网约车平台不要将乘客的信息公开,更不要标签化,尤其是对车主的信息应当严加审核,避免出现登记车主和实际接客的车主不符合的现象,比如增加人脸识别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