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面塑为载体,构建本土化园本课程

2018-10-16刘晓晖

广东教育·综合 2018年9期
关键词:面塑园本课程内容

刘晓晖

园本课程是指立足于幼儿园自身的物质资源、教师资源、文化资源构建的,为本园儿童成长服务的课程。我园在已有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将本土资源与自主研发的面泥有机融合,构建出符合我园特色的课程体系,并通过教学活动将课程规划与目标落实到实践中。

一 、起源:宏观与微观的双重视角

因地制宜地使用各种教育资源,这是幼儿园发展的外在依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并且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新《规程》也指出:“幼儿园应当因地制宜创设游戏条件,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开展多种游戏。”

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3至6岁幼儿的各项素质与能力,已经有了明确的指引与规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要“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如:提供画笔、剪刀、纸张、泥团等工具和材料,或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废旧材料和常见物品,让幼儿进行画、剪、折、粘等美工活动。”面塑活动能够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的灵活协调,符合课程精神。

从实际来看,我园有近20年的幼儿教育实践,这促使我们将有形或无形的资源有机融入教育活动,既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又可以激发教育灵感,盘活教育资源。经过反复提炼与论证,我们将面塑活动纳入课堂教学体系中,每周有专门的时间用于面塑教学。将本土特色融入幼儿的面塑活动中,能促使幼儿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故事,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怀。

二、课程建设:目标与内容的定位

将面塑活动纳入教学体系,形成一门独立的园本课程,需要对课程的目标与内容进行清晰的定位。

面塑活动作为一种游戏课程,首先针对的便是幼儿在行为方面的表现。我们希望通过面塑课程,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以身体行为的变化,促使幼儿手、眼的协调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小肌肉能力不断增强。面塑活动能夠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审美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借助一定的行为来体现。因此,我们将面塑课程的“行为目标”定为:培养幼儿社会性情感、精神文化、艺术、认知等多种能力。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的特定的事实、观点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有学者认为课程就是教材,也有学者认为课程内容就是学习活动,或学习经验。由于本课程暂时没有相应的教材,因此我们把“学习活动”作为“课程内容”的概念。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有:

1. 熟练地使用面泥捏各种简单的物品,并体现相应的形状特征。

2. 观察面泥的颜色、形状等外在特征,并进行有机搭配。

3. 与同伴或小组合作完成某一作品。

4. 在传统佳节,做出可玩可食的面塑作品。

5. 用语言描述作品,并且与同伴交流想法与心得。

6. 分享创作经验,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7. 将与本地民俗风物相关的简单物品融入面塑活动中。

8. 感知作品中的本土故事,培养家乡情怀。

9. 与父母合作完成作品,大胆讲述作品。

10. 给父母讲述面塑故事,由家长写面塑故事,亲子共同制作面塑故事集。

三、实践: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最重要的形式。我园园本课程以全体教师为主要设计者,园长、教育专家、家长和社区工作者为辅助者。

首先是课程内容的设定,主要内容是讨论和确定本学期与本土资源相关的主题活动课程,选择的标准可以是学期内特殊节日/日子、特殊事件。接着,各年级教师根据各个年龄层发展水平的不同来确定不同的主题活动目标,开展可进行的五大领域活动,并将面塑融入该主题活动中。其中,开设的课程有“崖口飘色”“我们的孙中山”“南朗美食”“美丽的黎尖山”等。

在课程内容设置时还要照顾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实际情况与能力特征。小班幼儿的作品一定会比大班幼儿的作品简单形象,大班幼儿的作品往往会带有某种思维、性格特征。不同班级的教师要根据该年龄段发展特征和目标,在当月主题下设置相应的活动,如以“崖口飘色”为主题的艺术领域活动,小班的实施内容是:帮飘色演员制作配饰(面塑活动)、带着自己制作的配饰哼唱飘色歌曲(音乐活动);中班的内容是:画出崖口飘色(绘画活动)、帮飘色演员制作衣服(面塑活动)、飘色表演(音乐活动);大班则是:捏出飘色(面塑活动)、飘色表演(戏剧活动)。

同时,各班教师也会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制订周教学计划,保证主题活动能够有效开展。教学作为面塑课程的重要实施方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园每周开设两节专门的面塑课,每节课时长为40分钟。教师会针对本节课的内容作一些讲解与指导,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展开,基本上每个月换一个主题。教师根据这些主题确定要捏的形状与物品,并穿插讲解名人、美食、文化、风俗故事。作为3-6岁的幼儿,他们当然不可能捏出复杂的人物形象或食品,更不可能用具体的物品表现抽象的音乐与动作性较强的风俗,这就需要教师从这些人物、物品、风俗中提炼出相应的资源了。

我园对园本课程的评价分为教师评价、幼儿评价和家长评价三大部分。教师评价又分为自评和互评。每个教师在进行主题活动教学后都需要提交相应的教学记录和教学反思;每月的主题活动都设有教师听课、说课的环节。幼儿评价主要来源于教师、家长对主题活动效果的考察,包括幼儿对主题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幼儿的兴趣态度和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等。而家长评价是指家长对主题活动的反馈,包括家长入园参与活动、与幼儿互动等的感想和建议。我园将三方评价进行充分的结合和考虑,不断进行总结、反思,以促进园本课程的发展。

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我园结合本土特色资源和自主开发的面泥,进行了一系列园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尝试,实现了幼儿园特色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和家长的家乡认同感、创造力得到了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猜你喜欢

面塑园本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承地方面塑特色 探创意实践之路——以《面塑鱼趣》一课为例
胶东面塑——花饽饽
宜宾面塑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探讨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