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的味道
2018-10-16梁怡倩
梁怡倩
民以食为天。食物,不仅仅果腹,更承载着人类的文明及情感。这份舌尖上的味道,很多时候,代表的是一种思念,一种乡愁,一种爱。请以“____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說起老家山西的名片——刀削面,就两个字:简单。
走进大同一家简朴的面馆,入耳的,是伙计一声简洁的招呼。坐下,要一碗刀削面,后厨的师傅便开始削面了。
削面的步骤、过程虽简,但看高明的师傅削面,无异于欣赏一场艺术表演。只见师傅左手托住刚揉好的面团,右手持刀,对着滚烫的汤锅,嚓,嚓,嚓,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儿中厚边薄,棱锋分明,一叶连一叶,恰似流星赶月。面叶在空中如鲤鱼跃龙门,尽情舒展柔韧的身姿,划过一道道优美的银白色弧线落入汤锅。汤滚面翻,条条面叶又似银鱼戏水,煞是好看。有顺口溜赞曰:“一叶落过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戏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上树梢。”看得人目不转睛,心生期待。
要说看师傅削面是饱了眼福,那么吃刀削面自然是饱了口福。
两三分钟后,师傅把条条银鱼捞出,浇上一勺秘制臊子,面便可以上桌了。
面端上来了。雪白的面上是棕色的肉末,外加几根葱绿的小青菜,红汪汪的汤底更加衬托着它的诱人。滴上几滴老陈醋,深吸一口气,醋香,臊子香,还有那本来的面香一齐涌入鼻中。这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面不免让人口水直流,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夹上几根,一吸——面好像感觉到了食客的迫不及待,自动滑入口中。咀嚼几下,面又显筋道,越嚼越香,食客把面吸入口中的速度自然也越快。一直吃到碗里只剩油汪汪的汤底,用筷子反复在汤中寻觅“漏网之鱼”,却已一条也不剩。
刀削面的做法,吃法简单,它的起源自然也是简单的。
相传,蒙古人入侵中原后,怕汉人造反,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器具没收,十户用厨刀一把,切菜做饭轮流使用。一天老婆婆和好面后,叫老汉去领厨刀。老汉去时,厨刀已被别人拿走,只好空手而回。回家途中捡到一块铁片,揣在怀里。到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等着切面条吃,老汉急得团团转,情急之下,想到怀中铁片,遂用铁片削面,浇上卤汁饱餐了一顿。边吃边道“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厨刀切面了。”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晋中大地。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琴棋书画无暇顾及,一切统统变成柴米油盐,许多家庭都难以做一顿饭饱餐一顿,祖先用手中一块简单的铁片,一团普通的面和一口简陋的锅,却削砍出了一条不简单的生活之道。也许有人觉得这太简单,但谁又能否认,我们的生活,平凡或不平凡,普通或不普通,不都是由简单的东西构成的吗?这点,在美食方面也不例外。正是这简单平凡的刀削面,构成了几百年前祖先生活中最基本的、能让千千万万家庭免受饥寒之苦、能让晋中血脉顽强延续下去的生活之道,因而它在平凡中又有些许不平凡,甚至伟大。
出口成章,琴棋书画诗酒花为道,乃学问之道,高雅之道。
刀削成面,柴米油盐酱醋茶亦为道,乃生活之道,至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