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研究
2018-10-16李春文
李春文
摘 要:现阶段农作物的种植力度十分高,而作为我国传统农作物的玉米种植范围也更广、面积更大。我国玉米栽培技术相对以往更为成熟,但是要想将经济水平发展下提出了更高的国民需求满足,就必须进一步创新、完善玉米栽培技术。要想为玉米质量产量提供保障,使其经济效益得到提升,就必须重视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的防治研究。
关键词:玉米;栽培新技术;病虫害防治
我国粮食组成中,玉米这一成分十分重要,需予以高度重视的基础上实施有效栽培、控制措施,以便其质量产量得到提升,为国家粮食储备安全提供保障。玉米栽培过程中,不但需要借助先进栽培技术为其产量提供保障,也需实施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为其质量提供保障。鉴于此,本文入手于玉米栽培的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以便综合控制玉米生产全过程。
一、玉米栽培新技术
1.机械化发展
机械化指的是通过机器设备运转将人工劳作取代,是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得到的成果。当前农业生产中,机械化生产的运用能使天气对农作物种植的影响降低,有利于农作物生产产量的提高。同时,还能将人力减少,有利于小农户大生产目标的实现,为人民收入水平、社会经济生产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2.科学选择播种时间
在玉米播种时,需在与当地气候条件及其生长时间相结合的情况下科学选择播种时间,为其出芽率、成活率提供保障。过早的播种时间会因过低的气温影响而降低出芽率及产量;过晚的播种时间会因缺乏日照时间及后期生长温度而降低产量,影响玉米保产、增产。玉米生长时间相对于其他农作物而言更短,过早、过晚的播种时间都会使其产量、经济效益降低,影响当地经济发展。鉴于此,对于玉米播种时间需科学安排。通常情况下,玉米栽培应以当地温度适宜、雨水充沛时期进行拌种、播种,为其出芽率提供保障。同时,还需添加适宜的化学药品,使种子具备更强的抗病虫能力。
3.加强田间管理工作
对于玉米生长情况,需时刻观察,以便在其苗期、穗期、花粒期加强田间管理。首先是苗期管理,要想实现全苗,需及时查苗补苗。对留苗密度合理控制,以大小一致的健苗进行定苗,将不必要的苗拔除、清除杂草,为玉米苗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其次是穗期管理,通常情况下建议2次中耕培土,适量添加肥料、水分,以此实现壮秆、穗大、粒多;最后是花粒期管理,需将雄穗拔除、人工辅助授粉等工作落实,为玉米结实率、粒重提供保障,进而提高玉米产量。
4.及时除草、科学灌溉施肥
首先,除草。针对玉米栽培中的杂草需及时清除。除草剂的选择应以当地情况为根据,以安全、高效、经济的除草劑为佳,以免影响玉米幼苗。除草剂的喷洒应避开雨天;其次,科学灌溉。头水前应落实不旱不滴水,确保玉米根系下扎于深处,更好地吸收养分。全生育期滴灌水量需结合需水量确定,同时切忌滴灌不匀,以滴灌设施要求配置为根据合理滴灌,避免高包缺水、洼塘积水,影响产量;最后,科学施肥。玉米栽培时施加的肥料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满足其所需养分。整地期间,便应将底肥管理落实,通过腐熟优质农家肥的使用及化肥的配合使用,最大程度满足玉米生长所需养分。在其生长过程中,还需确保追肥的及时性,以穗肥为主、粒肥为辅,氮肥为主、磷肥为辅原则为依据,对化肥比例进行科学配置,确保玉米所需营养的充足性。
二、玉米病虫害防治
1.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病害会对玉米产量造成严重影响,故而必须落实防治措施。纹枯病、黑粉病及玉米斑病是其常见的病害。首先,纹枯病。主要特征是玉米秆腐烂进而导致玉米死亡,使其产量受到严重影响。针对该病的防治措施,应在初期发病时采用药物将病菌及时消灭,以此对纹枯病的危害进行抑制;其次,黑粉病。主要特征是玉米受黑粉病菌感染后会产生黑粉病进而病变。该病具有传染性,一旦有玉米产生该病,其他玉米相继也会出现,故而需落实该病的预防措施,将已出现的黑粉病菌及时消灭,为玉米产量提供保障。在播种前,将玉米种子与有效药物充分混匀可对黑粉病进行预防。同时也可采用具备黑粉病抵抗能力的种子进行播种,将其被传染的可能性降低;最后,玉米斑病。主要有大斑、小斑病,通常高发在较高气温、较大雨量时期,玉米叶片会有斑点出现,若是无法及时处理会逐渐扩散。该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确保玉米种植区域通风、排水能力的良好,也可通过化学肥料的施加进行控制,或是采用具有抵抗力的种子进行播种。
2.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玉米栽培过程中,常见的虫害主要有玉米螟和蚜虫,玉米一旦产生虫害,其叶片会受到危害,生长所需的营养会不足。玉米螟在玉米任意生长阶段都可能出现,针对玉米螟的防治可通过药物的合理、定期使用控制玉米螟,同时也可通过加强田间管理的方式对玉米螟的危害进行控制。玉米栽培中田地管理通常是以玉米螟冬后、幼虫化蛹前为主,在焚烧、封、铲、剥、轧等方式的运用下,将玉米螟幼虫越冬的数量减少。每年4月前粉碎储存的秸秆,可将玉米螟羽化数量减少。此外,也可将生态防治技术充分运用至玉米栽培过程中,通过杀虫灯的放置诱杀虫害,或是培养害虫的天敌等方式,能够推动绿色生态种植的实现。具体防治过程中,通过农业防治技术的实施,将田间的杂草及时清除干净;通过药物防治技术的实施,喷洒兑水后的菊酯类农药、10吡虫啉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2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等;通过生物防治技术的实施,保护蚜虫天敌,以此防治玉米蚜虫,为玉米产量提供保障。
三、结语
在我国农业相关部门的不断努力下,玉米栽培技术更为成熟,部分科学的玉米增产技术在检验、使用中为玉米产量与质量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前,我国针对玉米传统病虫害防治手段展开了新的研究,通过不懈努力推动玉米高产高质的实现。在优良的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策略的实施下,可为玉米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周忠莲.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剖析[J].农技服务,2016,33(11):63-63.
[2]周欣.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J].种子科技,2017,35(1):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