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稻水象甲发生发展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2018-10-16成吉洋郭永清唐运清
成吉洋 郭永清 唐运清
摘 要:稻水象甲是危害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为了更好防控稻水象甲对我县水稻严重危害,几年来我们对该害虫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初步掌握了稻水象甲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发生规律,主要习性及综合防治技术。本文就衡山县稻水象甲发生情况,及其来源和发生规律进行分析,指出其综合防治技术,以为稻水象甲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衡山县;稻水象甲发生发展规律;防治技术
稻水象甲是造成水稻减产的主要虫害之一,其成虫主要啃食稻叶,幼虫主要蛀食稻根,被称为全球最具有威胁性的外来入侵生物之一,稻水象甲是一种检疫性害虫,在早春刚出土时主要危害稻田附近的杂草,尤其是禾本科杂草,以补充营养,为迁入水稻秧田做准备。今年衡山县早稻已经有5个乡镇19个村共18420亩受到其危害。
一、稻水象甲发育的条件
稻水象甲的危害主要来自于成虫和幼虫的危害,成虫主要食叶,幼虫主要食根,但是幼虫对于水稻的危害比成虫更大,虽然稻水象甲要经历蛹、幼虫、卵和成虫四个时期,但是每个生长期的生长发育所需的条件有所不同,现就其一生中危害比较大的两个时期的生长发育条件进行分析,以便更好的掌握稻水象甲生長发育条件,更好的对其采取相应的有效的防御的措施。
1.稻水象甲幼虫的生长发育条件
稻水象甲的蛹主要在土中进行做茧孵化,在接近蛹状时,主要成浅黄色,和成虫的形状相近,在刚成型时成乳白色,在由成虫转变成蛹的过程中需要在水中进行完成,蛹期的形成主要在水稻成熟和收获期间。当蛹破茧成幼虫的时候,由于蛹的形成主要是在土中和水中进行,所以在蛹形成幼虫的初始阶段也就是1到3龄时,生长所需要的营养主要是通过啃食水稻根部来获取的,等再生长一个年龄段之后,就会长成一种肥大的虫在水稻中根部和水稻根部的爬走啃食水稻的幼根以获取更多的营养,由于幼虫主要生长在有水的稻田中又加上在破蛹成虫的时候还比较弱,所以幼虫容易密集的生长在水稻的根部,以方便取得自身成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幼虫的生长期主要集中在5月中旬到6月中旬,因为此时的气候降水比较充沛,同时也是水稻生长分蘖抽穗的时期,稻田中含有稻水象甲幼虫生长所需要的水和营养物质,一般在没有水的稻田中也是很难找到幼虫的,稻水象甲的生长环境不仅只是稻田中,它还喜欢生长在水分比较充足环境比较湿润的玉米地、高粱地等,主要啃食高粱玉米的根部。由于水稻生长根部被破坏使得水稻的生长缺少了所需的营养物质,因此水稻的稻株长得比较低矮,分蘖较其他为受损害的稻株分蘖得较少,由于分蘖较少,水稻的产量也会相应的减少,同时由于遭受幼虫的侵害,水稻的生长缺少营养,水稻的抽穗期和结实期也会相应的延迟,最终都会减少水稻的产量。
2.稻水象甲成虫的生长发育条件
稻水象甲的成虫由于其对光的敏锐度不是很高,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同时又由于稻水象甲的成虫能够飞跃和游泳,因此它们的生存能力比较强,它们主要侵蚀水稻、玉米和高粱的叶部,啃食叶片的边缘或者是沿着叶子的脉络啃食叶肉,稻水象甲的成虫同样在冬季的时候大部分的成虫也是在土壤中越冬有少部分主要在旱地中越冬,越冬的成虫大约在第二年春季4月份中下旬的时候开始相继出来活动,到4月底的时候大部分成虫都开始出来觅食,到5月中下旬的时就可以看见大批的越冬虫出现在山坡、草丛及高粱地玉米地相近的地方取食,在5月底6月底水稻苗生长到略有点粗壮的时候,及可以看见大量的成虫在侵蚀水稻的稻叶,水稻的叶子被侵蚀掉之后会减弱水稻的光合作用能力,从而减弱水稻内部各营养物质的输送与转换,进而影响水稻的抽穗和结实,影响水稻的产量,由于成虫只是啃食水稻的叶片,和幼虫的侵害相比较,成虫的危害要比幼虫相对来说较轻。
二、稻水象甲防治技术
1.培育优良的水稻品种
衡山县在稻水象甲的防治中,首先要结合衡山县水稻生长所需要的条件,采用优良的水稻品种,培育强健和抵抗稻水象甲灾害较强的水稻苗,这是插秧后水稻快速恢复秧苗素质的主要措施之一,同时通过合理的施肥来增强秧苗抵抗病虫的能力。这是防治稻水象甲的危害的重要的有效举措。
2.合理施肥
增加水稻秧苗素质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控制对稻田中水稻秧苗过量使用氮肥,减少对稻田中水稻苗的氮肥不仅有利于水稻稻苗的健康茁壮的成长,增强水稻苗对稻水象甲的抵抗能力,合理的使用氮肥还有利于增加水稻的产量。
3.合理地使用农药
当稻水象甲的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通过使用农药对其进行防治,以免虫害面积的扩大,但需要注意的是稻水象甲由于成虫在采用农药进行防治的时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以在成虫越冬的高峰期时对其进行防治,在对幼虫进行防治的时候要控制好喷洒农药的间距。
三、结语
根据衡山县稻水象甲发生的规律以及习性,创造不利于其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来控制其危害,并辅以农药进行防治,达到综合防治、促进水稻增产增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稻水象甲的入侵特征与适应性分析[J].孟维亮,于飞,敖芹,张帅,谷晓平.耕作与栽培.2011(02).
[2]稻水象甲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J].余宏斌,方海维.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