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海关》(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2018-10-16叶峰亮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雄关山海关脖颈

叶峰亮

【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掌握生字词。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懂得作者按“先总起,再分述,后总结”的全篇行文思路以及按先概括、后具体及空间位置转换记叙山海关局部风貌的行文思路。

3.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他们概括归纳的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词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4.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热情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他们概括归纳的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词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师:“不到长城非好汉!”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诗人峻青,去神游长城,走进课文《山海关》的字里行间,体会其中包含的思想情感。(板书课题)

师:我们一起来目睹一下山海关的风采。(出示山海关图片)

师:谁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山海关给你留下的印象?

生:壮观。

生:雄伟。

生:高耸云天。

生:气势磅礴。

师:看到一张图片,我们就有如此的感慨,难怪作者说——

(师出示:“哦,好一座威武的雄关!——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生齐读)

师:作者称山海关是什么?

生:雄关。

师:雄关的“雄”当什么讲?

生:雄伟。

生:雄壮。

师:是啊,山海关是威武、雄壮、雄伟的关塞。老师数了数,这“雄关”一词在文中反复出现了九次。作者称山海关为雄关,你感觉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生:喜爱。

生:赞美。

师:让我们也一起来赞美这雄关。一起读——

(生齐读)

师:读出威武的气势。读出天下第一的豪气。

(生齐读)

师:作者开篇就直接抒发了对山海关的赞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生:这样给人印象深刻。

生:这样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师:说得好,這叫“未成曲调先有情”,给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让读者明白,这篇文章就是要表达对山海关的赞美与热爱。看来大家理解得很到位。

师: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3~5自然段,边读边画,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山海关是一座威武的雄关,写下批注。

(生默读课文,作批注。师巡视,生汇报。)

师:我看大家读得用心,写得认真,不动笔墨不读书,真好!这样,我们交流的时候,你先读一读找到的语句,让我们听一听,先感受山海关的雄伟,然后再说你的体会。

生:“啊!好一座威武的雄关!果然名不虚传!那气势的雄伟,那地形的险要,在我所见到的重关要塞中,是没有能与它伦比的。”

师:你读得很正确,很流利,很好!你是带着一种怎样的情感读这几句话的?

生:赞美。

师:好,那你读着这段文字,感觉作者在赞美山海关的什么?

生:(略微思考)赞美它气势的雄伟、那地形的险要。

师:为什么要赞美它气势的雄伟、地形的险要?

(生不能回答)

师:大家看,(指大屏幕)什么叫“伦比”?

生:相比。

师:其实,“伦比”就是“同等、匹敌”的意思。作者说没有能与它伦比的,你想到哪个词?

生:无与伦比。

生:独一无二。

生:举世无双。

师:真好。山海关那气势的雄伟,那地形的险要,是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所以作者才又一次发出赞美。请你读出它的独一无二。

(生读)

师:(再指一学生)请你读出它的举世无双——

(生读)

师:谁还从哪里读出山海关是一座雄关?

生:“那高高的箭楼,巍然耸立于蓝天白云之间;那‘天下第一关的巨大匾额,高悬于箭楼之上,特别引人瞩目,从老远的地方,就看得清清楚楚。”

师:听着你读这段文字,老师脑海中只留下了一个字,猜猜是什么?

生:我觉得是“高”字,耸立于蓝天白云之间,那该是多高呀!

师:有道理,有见地。大家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我觉得是“大”字,那匾额如果不够大,怎么能从老远的地方,就看得清清楚楚?

师:是啊,你们体会得真好。你们知道这块匾额有多大吗?看,(指大屏幕)这“天下第一关”的匾额,长5.8米,有咱们一间教室这么宽,宽1.55米,比大家的身高还要高。怎么样,大不大?

生:(齐)大!

师:来,一起用朗读来感受一下。

生:“那高高的箭楼,巍然耸立于蓝天白云之间;那‘天下第一关的巨大匾额,高悬于箭楼之上,特别引人瞩目,从老远的地方,就看得清清楚楚。”

师:我们再看这五个大字怎么样?

生:笔力雄浑苍劲。

师:读得很正确,什么是苍劲?

生:很有力量。

师:是的。你看着这匾额上的几个字,这“一”字虽只有一笔却不显单薄,繁写的“关”字笔画虽多却不显臃肿,五个大字安放合理,与这座建筑浑然一体。只有这样的宏幅巨制才配得上这雄关。一起读。

生:(齐)“这五个大字,笔力雄浑苍劲,与那高耸云天、气势磅礴的雄关浑然一体,无比壮观。”

师:作者称山海关是一座雄关,不但因为它气势的雄伟,更是因为它形势的险要。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山海关地形的险要?

生:“山海关,就耸立在万里长城的脖颈之上,高峰沧海的山水之间,进出锦西走廊的咽喉之地。”

师:说说你的体会。

生:我从脖颈和咽喉体会出山海关地形的险要。脖颈和咽喉都是重要的部分,(师:是人身体的要害。)对,要害,脖颈和咽喉受伤了,那可不得了。

师:哦,你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自身实际,读出了山海关地形的险要。脖颈在哪里?摸一摸。

(有学生摸错位置,指的是咽喉。)

师:有的同学找到的脖颈可不对,脖颈在这里。(摸自己脖子的后面)它是连接头和身体的重要部分,咽喉在哪里?这可是人吃的食物和水的必经之路。作者说,“山海关,就耸立在万里长城的脖颈之上,进出锦西走廊的咽喉之地”。这是一种什么说法?

生:比喻。

师:看来大家读明白这句话了。

师:在这段文字中,还有两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懂在讲什么。

生:讲山海关的北面是什么,南面是什么。

师:北面,南面,这不就是在讲山海关的地理位置吗?前面的两句话比较长,读起来比较拗口,不知道大家读明白没有。我在读的时候,仿佛脑海中出现了画面,你们复述文字,我来画画,怎样?

(生复述“北面是重重叠叠……进出锦西走廊的咽喉之地”,师画出表示山海关位置的简笔画。)

师:你们自己读一读文字,再观察图画,看老师画的是不是文字表现的内容。

(生自读课文,观察图画。)

师:这图画与文字是不是一致的?

生:是。

师:(指图画)这边是我国的东北,这边是华北,北面是重重叠叠的燕山山脉,南面是苍茫无垠的渤海,山海关自古以来就是连接华北和东北的交通要道,作者说山海关就耸立在万里长城的脖颈之上,进出锦西走廊的咽喉之地。多么形象,多么贴切。

师:其实,这段文字写得非常好。你看。(出示:南面是苍茫无垠的渤海,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向渤海岸边的老龙头。)在这句话里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好,哪个?

生:扎。

师:“扎”在这句话里是什么意思?

生:伸向。

生:连接。

师:你感觉怎样的连接才叫“扎”?

生:力量大。

生:速度很快。

生:很有氣势。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你可以给“扎”换个什么词?

生:冲。

生:钻。

生:扑。

师:都很好,作者在这里为什么用“扎”呢?

(生不能回答)

师:男同学游泳时扎过猛子吧?怎么扎?做个动作。(生纷纷做扎的动作)你看,扎是向下的动作,想象一下,你扎下去后,会发出什么声音,水面会出现什么?(生情不自禁说出:听到扑通一声,出现水花。)前文作者说长城像一条长龙,它要扎进水里,会怎样?边想象画面边读这句话。

生:南面是苍茫无垠的渤海,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向渤海岸边的老龙头。

师:那作者这样写究竟好在哪里?

生:我觉得作者这样用一个“扎”字就把死的东西写活了。

师:哦,不是死的东西,长城本身是静态的,这样就把静态的事物写活了,这叫化静为动。作者写得高不高?妙不妙?这就是语言精妙的好处。

师:我们再来看整段文字,作者先用简练精妙的语言讲山海关的位置,又用形象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那形势的险要。把你的感受融入文字中,读一读。

(生齐读)

师:依山傍海,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起再读这段美文,可以看文字,也可以看着图。(图略)

(生再次齐读,已经有不少学生能背诵。)

师:那气势的雄伟,那地形的险要,就是山海关伟大的体魄。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作者是如何表现它伟大体魄的。

生:我觉得作者采用了先总后分的写法,先写那气势的雄伟,那地形的险要,是无与伦比的。然后具体写气势怎样雄伟,地形如何险要。

师:你不但会读书,还善于总结。这样的写法也叫先概括,后具体。谁还有发现?

生:我觉得作者没有直接写山海关的城楼有多高,而是写上面的匾额特别大,来突出城楼的高大,抓住了山海关的特点来写。

师:这样侧面描写的方法同样起到很好的表达效果。其实,作者在写山海关高大的时候,写它无与伦比的雄伟气势、险要地形,不也正是抓住了它最突出的特点吗。

师:有人说,世界上的海滨有很多,有长城的只有一处;长城的关隘有很多,有海滨的只有一处。作者登临这举世无双的山海关,产生了怎样的感受?请看第6自然段。

(师指名读)

师:谁来讲讲感受?

生:作者感到异常振奋。

生:作者的心胸倍加开阔。

师:这段话写山海关了吗?

生:没有。

师:那这段话写的是什么?你看这几个词语。(出示:我真想、我又想、我还想)你有什么发现?

生:写的是作者的联想。

(师出示长城地图)

师:(指地图)作者登临山海关,真想大踏步向西北走去,从喜峰口到古北口,到居庸关,到雁门关,到嘉峪关。你看这一路行经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内蒙、陕西、甘肃、青海诸多省份,行程万里,通过这一段联想让我们感受到什么?

生:我感受到长城很长。

生:我感受到长城的壮观。

师:此时此刻,作者身在哪里?

生:山海关。

师:作者在一瞬间带着我们穿越江河,跨越关山,畅游了广阔的自然空间,这一切是通过什么做到的?

生:(齐)联想。

师:联想是怎样的?

生:奇妙的。

生:神奇的。

生:美妙的。

师:作者登臨山海关,想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指长城地图)如果占据山海关,向北可以驰骋于广袤无垠的塞外草原,向南可以直达中原腹地,通过这段联想,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山海关地形的险要。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美妙的文字。

(师生对读第6自然段)

师:作者还穿越时空,回忆历史,仿佛自己也成为一个戍守边疆的战士,用心朗读课文第7、8自然段,体会作者内心有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生自读第7、8自然段)

生:作者心里有一种慷慨悲歌的感受。

师:什么是慷慨悲歌?

生:悲伤的感觉。

师:仅仅是悲伤还不够准确,应该是悲壮。你在读哪些句子的时候,有慷慨悲歌的感觉?

生:“在我们那古老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上,在那些干戈扰攘、征战频仍的岁月里,这雄关巍然屹立于华夏的大地之上,山海之间,咽喉要地,一次又一次地抵御着异族的入侵,捍卫着神圣的祖国疆土。”我读这一句话时有一种慷慨悲歌的感觉。

师:你读着文字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山海关的历史。

师:你的脑海中有没有出现什么样的画面?

生:出现了山海关外打仗的场面。

师:山海关一次次抵御着异族的入侵,你对它有什么样的情感?

生:敬佩。

生:感激。

师:你读着哪些文字有慷慨悲歌的感觉?

生:“这高耸云天的坚固城墙上的一块块砖石,哪一处没洒落过我们英雄祖先的殷红热血?这雄关外面的乱石纵横、野草丛生的一片片土地,哪一处没埋葬过入侵者的累累白骨?”读到这里,我也感到内心有一种慷慨悲歌的感觉。

师: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很多人为了保卫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师:看到无数英雄流血牺牲,你觉得这场面怎样?

生:很悲壮。

师:是啊,这种感觉也是慷慨悲歌。

生:我仿佛看到敌人纷纷倒在山海关外。

师:是的,看到敌人失败,疆土未失,你感觉怎样?

生:很高兴。

师:是的,这也是慷慨悲歌的感觉。此时此刻,如果我们国家的疆土受到威胁,你会怎么办?

生:拿起武器,保卫国家。

师:说得好,这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决心也是慷慨悲歌的感觉。这段铿锵有力的文字,字字动人心魄,足以说明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这雄关所发生的巨大作用。老师还带了一些资料。(出示榆关抗战的资料,范读。)

师:此时此刻,山海关在你的心里还只是一处古建筑吗?

(生纷纷摇头)

师:是什么?

生:战士。

生:是一位英雄好汉。

生:是历史的见证人。

师:山海关走过了六百多年的历史,它一次又一次地抵御着异族的入侵,捍卫着神圣的祖国疆土。所以作者从心底发出这样的声音,读——

生:啊,雄关,它就是我们伟大民族的英雄历史的见证人,它本身就是一个热血沸腾、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

师:这高耸云天的坚固城墙上的一块块砖石见证了,读——

(生齐读)

师:这雄关外面的乱石纵横、野草丛生的一片片土地见证了,读——

(生齐读)

师:作者通过几段文字的联想回忆历史,不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而且让我们感受到山海关那忠贞的灵魂,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师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岁月流逝,如今的山海关已失去它昔日战略防御的作用,它在每个国人心中不仅仅只是一个雄关,而是一个饱经沧桑的民族在历经了种种磨难后却依然奋进的民族精神的象征。这段饱含深情的文字,是诗人峻青对山海关由衷的歌颂,读——

(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这饱含深情的文字,更是每一个热爱山海关,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共同的心声,再读——

(生再次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雄关山海关脖颈
山海关选址格局防御体系可视化复现探析
美脖玉颈 保卫战
关于山海关八国联军营盘旧址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的思考
浅析清代朝鲜使臣山海关诗的思想内容
美脖玉颈保卫战
登剑门关
二维码
雄关漫道真如铁
剃须伴侣
名联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