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游戏化思维与学校德育工作创新
2018-10-16王学荣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德育工作的朝向无疑是美好的,但实施过程却往往枯燥无味,喋喋不休的说教、刻板无趣的形式、陈旧落伍的内容,充斥着孩子们的童年生活,教育效果乏善可陈。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之下,如何把新鲜活泼、有趣有益的教育形式引入学校德育工作之中,把我们和孩子们的脉动调到同一频率,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不断地探求与摸索中,我们逐渐把目光投向了游戏与游戏化思维,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做了一些尝试,将游戏化思维引入到了德育管理和德育评价之中,将德育活动用游戏化思维来重新思考、重新设计,打破惯有的思维方式,从学生的视角来打量这个世界,捕捉来自他们心灵深处的真实需求,顺势而为,从而使德育工作变得更有乐趣,更有想象力,更富有成效。
一、何谓“游戏化思维”
游戏是一项快乐而自由的实践活动,它击中了人类幸福的核心,提供了现实世界中匮乏的奖励、挑战和满足感,前所未有的占据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所谓的游戏化,就是在不属于游戏内容的范畴之内运用游戏的元素和设计游戏的方法。”换言之,游戏化思維就是利用游戏的技巧来解决非游戏的问题,这是一种全新的应对挑战的思维方式。
“儿童应有时间休息和游戏”。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从青少年对数码娱乐工具(俗称电脑游戏)的沉迷而引发了这样联想:如果让孩子们像迷恋数码娱乐工具那样迷恋学校生活那该多好。因此,我们将自愿、目的性、清晰的规则、互动性等游戏化思维原则等引入到我们的德育工作中,在德育工作中进行了一系列评价创新及活动创新的有益尝试。
二、游戏化思维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
我们结合学校的核心文化理念“想象吧”,开拓思路,以丰富的游戏活动改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传统思路。通过三年的研究与实践,在“教育游戏化思维”的引领下,逐步形成了“生活、想象、体验、创新”的德育实施形态。“生活”——强调的是与德育内容相贴近的学生生活经历;“想象” ——用想象力打造游戏化德育工作的内核;“体验”——重视的是师生在动态的感性实践中,对生命历程的人生感悟;“创新”—— 新思路、新形式、新内容,为德育工作带来不竭的活力。这些基于儿童生活的想象和来自于亲身体验的创新,成为了我们设计德育活动的基本思维方式。
1.德育评价体系创新——“练级”与“想象币”、“闯关”与“拼图总动员”。“拼图总动员”和“想象币”的评价方式是我们进行的大胆尝试,这两个评价分别围绕班级评价和个人评价展开。
“拼图总动员”是班级德育评价创新,参考的是游戏中的“闯关”这一形式。每个班级每闯过一个关卡,就获得一块拼图。我们把班级评价分为“技能训练、日常管理、课堂常规、活动庆典”四个方面,对应到每周进行总结和评价,奖品是当月主题拼图一块,各班所得拼图的情况会实时反映在班级门口的展示区,从而激发学生赶超的欲望。
“想象币”是个人德育评价创新,移植了游戏中玩家“练级”这一形式。我们在师生中发行了“金、银、铜”三个币种,它的发放权在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手中。为了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相统一,我们将三个币种之间的兑换设置为“十进制”,同时还布置了一间“礼品屋”,孩子们可以用手中的“想象币”兑换礼品。游戏化的设计激发了孩子们的“游戏动力”,我们把各种游戏的要素,成就、积分、任务等整合在一起,这样就具备了一个优秀游戏的关键要素,每个孩子当然会乐在其中。
2.德育活动创新——自由穿梭于想象世界与现实世界。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是思维的特殊形式,是促使人们创造性地进行各种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学校的德育工作能否与游戏化思维完美的结合,核心通道需要“想象力”来连接。
贴近生活的选材。没有能与生活分离开的纯道德教育,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而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游戏的影子,我们找到了两者互通的桥梁后,学校德育工作的切入点更加贴近学生。学校给每个孩子准备的储物空间,开学不久就变成了“百宝箱”,孩子们的物品杂乱无章的堆放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小巧虎小巧手”的游戏,按照游戏闯关的方式,我们设定了整理效果的不同等级,孩子们在游戏的环境中找到了整理物品的乐趣,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走向生活的目标。教育不在于我们给了学生什么,而在于在学生心灵中留下了什么。为了将我们的德育游戏活动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走进学生的生活,我们将德育活动创设为校园和家庭两种游戏模式,不同的环境开启不同的模式。在家中同样能够感受到游戏的乐趣,保障了学校德育活动在“无形”中延伸到了家庭。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今年的春游活动我们打破常规,将其设计为每位学生喜爱的“勇闯植物魔法学院”。活动在植物园中开启了探险模式,孩子们感受到了集体活动带来的快乐和友爱;当外出活动结束,学生回到家中开启家庭模式时,我们邀请每位家长给孩子们写下了一首春天的诗歌,配上学生采集的植物标本,传递给孩子们春天的美好和亲情的温暖,活动最后形成了一本班级的“春天微语手册”。
在角色中扮演。在设计每一个德育活动时,我们首先会营造出一个积极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兴趣,并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卡通人物大巡游”的构想就是在这个理念下产生的,每个孩子通过对废旧物品的改造,将自己装扮成最喜爱的卡通人物,在巴黎T台背景音乐的衬托下,在全校家长的注视下,绕场一周进行表演。当音乐响起,孩子们迈出第一步时,他们立刻与卡通人物融为一体,甚至有的学生在表情与动作上都与卡通人物十分接近,孩子们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也使自己在大巡游中得到了成长。
在实践中体验。将游戏中的角色体验融入到日常的德育工作也是我们的收获。众所周知,孩子们的生活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的,他们善于模仿成人活动,对未知的新鲜事物总会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紧紧抓住这一点,成功设计了“圣诞·义集”活动。体验买卖物品的过程、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提升自信心、感受幸福的味道作为了这次活动的目标。学生在活动中时而买、时而卖,或是大方的推销、或是巧妙的砍价,那些让人难忘的场景都是我们不曾预想到的。可见,只有出自内心需求和兴趣而选择的活动,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在活动中创新。创新最重要是在观念上,一个好的选题,一次大胆的尝试,一场成功的体验,都是创新。当我们看到江西武功山帐篷节后的遗憾时,就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契机,成年人没能做好的事情,一年级的孩子们做起来会是怎样的效果。于是首届“亲子帐篷节”应运而生,我们精心设计活动前“致家长的一封信”、周密安排活动当天的人员岗位、巧妙营造出野外露营的氛围,整个“帐篷节”有备、有序、有趣、有益,当活动结束时,偌大的操场上没有一片垃圾,而这些终将成为每个孩子一生最美的记忆。
实践后的经验告诉我们,教育的游戏化思维确实改变了学校德育工作陈旧、重复的面貌,在培育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上有着一定的优势。今后,我们将在这方面做更多的探索,希望在这条路上能有更多的收获,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别样的童年记忆。
参考文献:
[1]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凯文·韦巴赫.
[2]《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31条之规定,儿童权利公约(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第25号决议通过.
[3]杰西·谢尔.全景探秘游戏设计艺术.
【作者简介】王学荣,石家庄市保利启新小学。